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3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为探讨异鼠李素对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两种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BT549作为模型细胞株,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异鼠李素,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在确定增殖抑制作用的基础上,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异鼠李素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采用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异鼠李素对细胞增殖及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异鼠李素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BT-549的增殖,其IC50分别为11.72和8.74 μmol/L;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异鼠李素可引起细胞G1期的周期阻滞及促进细胞的凋亡,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异鼠李素可减少细胞增殖通路蛋白AKT和ERK的磷酸化及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减少Bcl-2的表达及增加Bax的表达,促进Caspase 3的剪切,从而导致细胞的凋亡。因此,异鼠李素具有显著的抗乳腺癌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的增殖通路及促进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72.
目的:从酵母菌中筛选出能将中药大黄结合型蒽醌转化为游离型蒽醌的菌株,为减轻生大黄的峻烈泻下作用提供一种选择。方法:通过考察培养基组分、种龄、发酵时间和装液量等因素对菌株转化中药大黄结合型蒽醌的影响。结果:筛选到菌株KM12,经26S rRNA分子鉴定为马克思科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薄层层析表明,在酵母膏1.0%、葡萄糖2.0%、大黄2.0%的培养基中,按5%的接种量接种,培养36~48 h种子液到装有50 mL发酵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中,200 rpm摇床30℃发酵4d,可将中药大黄中具有峻烈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醌大部分解或转化成游离型蒽醌。结论:可通过KM12菌株发酵法炮制大黄,使结合型蒽醌分解或者转化成游离型蒽醌,减轻大黄的峻烈泻下作用。  相似文献   
273.
目的针对分层抽样流行病调查数据的结构特点,构建两种基于分层嵌套思想的贝叶斯层次模型,并探讨其优缺点。方法以贝叶斯层次模型为基础,利用嵌套结构中的层级关系构建模型,其中,模型一以嵌套层效应分解为特点构建,模型二以嵌套层效应逐级传递为特点构建。以重庆市出生缺陷调查数据为例,采用Open BUGS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及分析。结果以偏差信息准则(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DIC)作为拟合优度评价,模型一和模型二的DIC值分别为101.8和101.6,大致相等;敏感性分析显示,在总体率的超参数μ设置不同先验信息下,模型一和模型二对总效应估计的变异性分别为(用标准差度量,10-4):后验均数1.191和27.546;后验中位数1.038和7.617,模型一的变异性比模型二小。结论模型一和模型二均可用于嵌套结构的调查数据建模分析及预测,拟合效果相当;但模型一比模型二受先验信息影响小,稳健性更好,更适合先验信息欠缺时的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274.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 ,52岁。胸背部水疱、痒、痛 1天。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 ,感胸背不适 ,1天后首先于右乳下出现 2~ 3个红色小丘疹 ,继而转变成水疱。水疱逐渐增多 ,并累及右侧腋背及左侧胸背部 ,伴轻度瘙痒、疼痛、针刺样、麻木不适感。无发热、喉痛、咳嗽及呼吸困难。既往身体健康 ,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史。体检 :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 :右胸第 6~ 10肋间及左胸 6~ 8肋间 ,沿肋间神经走向 ,多处集簇疱疹 ,疱疹粟粒至绿豆大小 ,疱壁紧张 ,疱内液微浊 ,疱周红晕 ,疱簇间皮肤正常 ,无脓疱、血疱及破溃结痂 (图 1、2 …  相似文献   
275.
胡珊 《吉林医学》2010,31(12):1591-1592
目的:探讨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77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2HRZE/4HR方案及激素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于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抽液、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明显好转率及部分好转率分别为76.60%、19.15%及3.26%;对照组为53.33%、33.33%及13.33%。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明显好转率及部分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化疗,联合口服激素、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控制胸水及配合呼吸功能锻炼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76.
采用骨肉瘤X线图像中病变区域的颜色特征和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作为特征向量,研究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骨肉瘤病变区域的自动识别方法,结果充分表明支持向量机良好的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277.
本文旨在分析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抗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在Graves’病(GD)、桥本氏甲状腺炎(HT)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分布特点和差异,以及两个抗体增高程度与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8.
目的 分析和评价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按照人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单一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  相似文献   
279.
分析了正则表达式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校验数据有效性、防止SQL注入、实现模式识别、简化数据查询方面的应用,指出正则表达式在提高医院信息系统数据质量、系统安全性和可用性方面的意义,并以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为例,用C#语言描述了正则表达式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80.
目的探讨并评价应用rt-PA治疗6h内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满足入选标准的209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其中甲组给予0.9 mg/kg的rt-PA;乙组给予0.7 mg/kg的rt-PA;丙组为对照组,同时将3组又分成克赛亚组(甲1、乙1、丙1)与非克赛亚组(甲2、乙2、丙2)。通过CSS与BI对溶栓前、溶栓后24 h、3 d、7 d、90 d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甲组与乙组的总出血发生率、48 h脑出血率以及14d脑出血总出血率均高于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乙组与丙组在症状性脑出血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甲组与乙组的90 d显效率以及90 d痊愈率均高于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与乙组的90 d病死率均低于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与乙组的上述各分析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克赛亚组和非克赛亚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6h内将增加急性脑梗死出血几率,但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并减低病死率,提示应用rt-PA在6h内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是可行的,应用剂量以0.7mg/kg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