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舒丽其能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104例IB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逍遥散加减联合舒丽其能(治疗组)54例及舒丽其能(对照组)50例,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后症状和不良反应进行评分,并随访3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0%,无1例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和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对照组复发率为36.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比较中脘、胃俞配伍和内关、公孙配伍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 5 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脘、胃俞配伍和公孙、内关配伍 2组针刺 ,均采用捻转补法及小幅度震颤 1min ,每 5次为 1个疗程 ,连续 3个疗程 ;采用亚硝酸盐间接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NO水平。结果 :中脘、胃俞配伍组治疗前血浆NO水平为 (4 .3 2± 0 .1 3 ) μmol/L ;治疗结束时血浆NO水平为 (6.1 4± 0 .2 9) μmol/L ;治疗前后统计学比较 ,P <0 .0 1。公孙、内关配伍组治疗前血浆NO水平为 (4 .3 5± 0 .1 8) μmol/L ;治疗结束时血浆NO水平为 (6.0 2± 0 .1 1 ) μmol/L ,治疗前后统计学比较 ,P <0 .0 1。 2组之间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中脘、胃俞俞募配伍法及公孙、内关配伍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获效可能与NO变化有关 ,但 2种不同配伍方案之间对疗效和NO变化的影响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面瘫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病症,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影响美观。通过调治阴阳跷脉来治疗面瘫眼睑闭合不全,经治疗后患者眼睑闭合正常,没有沉重感。  相似文献   
14.
神阙穴闪罐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神阙穴闪罐为主的方法治疗哮喘、呃逆、急性胃肠炎等病症,疗效显著。1闪罐操作方法选中号玻璃火罐,用闪火法在神阙穴上行闪罐操作,以中等吸附力闪30次/min,体弱久病者应于闪罐过程中适当留罐,罐口烧烫时更换新罐,闪至局部皮肤潮红充血为度,或以临床症状减轻为度,时间约为5~15min。注意闪罐时勿灼伤皮肤,孕妇忌用,婴幼儿及老弱者慎用。  相似文献   
15.
胡氏运用夹脊穴经验浅谈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朱蔓佳  胡玲香 《陕西中医》2002,23(5):432-433
夹脊一名首见于《素问·刺疟篇》,“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夹脊者必已。”是对夹脊穴最早的描述。“夹背脊大骨之中 ,去脊各一寸”(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最早明确提出了夹脊穴的位置所在。夹脊穴位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 0 .5寸 (同身寸 ) ,与背俞穴相平行 ,共三十四个 ,是十四经以外的经外奇穴 ,后世又有人加入颈夹脊。本文所论述的夹脊穴包括颈夹脊在内 ,共四十六个穴 ,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胡玲香副主任医师多年临床实践 ,证明夹脊穴具有针刺安全 ,治疗范围广泛 ,疗效显著的特点 ,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赖龙胜  胡玲香 《光明中医》2012,27(3):523-524
采用夹脊穴(颈2~7、腰1~5夹脊)辨证取穴配合上肢天宗、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三阴交治疗中风病250例,并与传统治疗方法取阳明经穴为主(合谷、曲池等)作对照,结果治疗组250例中,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100例中,总有效率为82%.两组间疗效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7.
《针方六集》是明代医家吴昆晚年编撰的一部针灸著作,该书选集类编诸家针灸文献,并辅以发挥考证而成一家之言。其中在《开蒙集》和《旁通集》中对八法之论颇具特色,现择其要略述于后。1 八法之含义及评价  吴氏在《开蒙集》注《标幽赋》中明确指出八法即是“公孙、内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列缺、照海八穴之法”。而非他人所注之“循而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动而伸之,推而纳之”八种不同的操作方法。  吴氏对八法的评价甚高,认为“窦公所指八法,开针家一大法门,能统摄诸病,简易精绝…  相似文献   
18.
肥胖的临床辨证分型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辨证分型是临床针灸配穴的依据,所以辨证分型依然是减肥获得疗效的关键,由于传统针灸学并无肥胖病这一独立的病名,因此在针灸减肥临床上尚无统一的肥胖辨证分型.因此对临床辨证分型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慢性荨麻疹总的病机为禀赋不足,气血虚弱,卫气失固,复感外邪,其中以正虚为主,治疗上以扶正同本和调和脏腑营卫气血为总的法则。本文欲从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认识探讨通过调神阙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针灸治疗肥胖病的作用机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近年来针灸治疗肥胖病的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方法: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对近十年来针灸治疗肥胖病的文献进行综述。结论:针灸治疗肥胖病的作用机理,普遍认为针灸对患者体内的调整作用是通过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的调整,纠正其失衡状态。同时,逆转代谢异常,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实现减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