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5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detector row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ransluminal stent-graft placement,TSGP)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接受TSGP主动脉疾病患者,包括:Stanford B型夹层13例,真性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2例,弓降部穿透性溃疡1例,胸主动脉瘤合并局限性夹层1例,胸主动脉瘤合并Stanford B型夹层1例,术后采用MDCTA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1~24个月)。采用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来显示支架形态、术前术后主动脉管腔情况的变化和有无并发症。结果:13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后:所有患者均真腔扩大,假腔减小或消失并伴血栓形成,支架未发现移位或断裂;共3例(14%)随访中发现内漏,1例Ⅱ型内漏,建议随访观察;1例术后8个月复查新发现支架近端Ⅰ型内漏,密切随访2个月后患者出现胸痛,复查CT内漏增多,转外科治疗。1例腹主动脉瘤术后1月复查发现Ⅲ型内漏。所有患者介入术后CT随访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论:MDCTA对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随访较其他检查手段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能及时观察术后疗效、发现并发症,对主动脉疾病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和解通利法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2例退出,实际为5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胸腔积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变化情况,治疗后1个月末、3个月末、9个月末患者的胸膜厚度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3个月末、9个月末患者的综合疗效情况。 结果 胸腔积液中TNF-α浓度治疗组治疗后[(35.35±17.46)pg/L]及对照组治疗后[(47.16±18.89)p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4,P<0.01)。治疗1、3、9个月末CT扫描显示的胸膜厚度治疗组[分别为(0.42±0.27)cm、(0.31±0.26)cm、(0.25±0.21)cm]小于对照组[分别为(0.54±0.30)cm、(0.42±0.32)cm、(0.37±0.2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727,P=0.000)。两组综合疗效相比,治疗3个月末、9个月末治疗组显效率[分别为70.69%(41/58)、89.66%(52/58)]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5.00%(27/60)、65.00%(3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56、-3.192,P值均<0.05)。 结论 采用和解通利法用药联合抗结核西药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与单纯应用西药抗结核治疗比较,显效率更高;可减少胸膜肥厚粘连;降低胸腔积液中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方法(DCS)救治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取病例资料完整的严重多发伤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DCS救治,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ETC)救治。观察两组并发症,伤死率,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恢复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ICU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及伤死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与APTT恢复时间、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等显著或非常显著少(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DES可降低多发伤患者的伤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血塞通、奥扎格雷钠治疗,同时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确,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求一种简便,无创的方法评价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病人的肺动脉压水平。方法 分别对284例术前超声证实存在三尖瓣返流(TR),143例术后仍存在TR的二尖瓣狭窄(MS)患者,利用Doppler估测其肺动脉收缩压(PASP)值,并与相应导管值做线性相关研究。结果 PBMV术前后Doppler估测的PASP值与导管值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相关的,γ值分别为0.85,0.87。结论 利用Doppler估测PASP作为一种简单,经济的无创性方法对评价PBMV术病人的肺动脉压水平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对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近、中、远期疗效.方法对26例术前、术后、随访中均存在经超声证实的三尖瓣反流,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利用多普勒超声估测其肺动脉收缩压(PASP)值,并进行随访评价,随访时间1~10.6(平均3.5±1.5)年.结果26例患者PASP估测值由术前的65.66±19.50mmHg(1mmHg=0.133kPa)降至术后即时的43.85±11.97mmHg,近、中、远期随访估测值分别为41.81±8.26mmHg、41.77±9.30mmHg和44.04±10.05mmHg,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较术后即时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远期随访估测值较中期有显著意义的升高(P<0.01).结论PBMV对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其远期疗效尚不确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外科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膜瓣周漏(PVL)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接受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的外科瓣膜置换术后PVL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穿刺肱动脉,进行造影和经导管封堵操作,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  相似文献   
38.
<正>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即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 TCD),又名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发泡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其原理是使用TCD设备监测脑血流时,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若存在RLS,则微泡(microbubble,MB)可通过异常通道进入左心和体循环系统,此时可通过TCD设备MB监测软件监测到进入脑动脉的MB信号。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为老年胆囊疾病患者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64例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术后疼痛的时间和住院时间、使用镇痛药物和抗生素的情况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发生术后疼痛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率为9.4%,对照组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率为40.6%,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腹腔引流率为12.5%,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在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老年胆囊疾病患者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可取得确切的疗效,显著缩短其手术时间、减少其受到的手术创伤,加速其术后恢复的速度,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2例,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和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感染、尿潴留和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3%、2.4%、12.2%和1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9%、17.1%、36.6%和29.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总满意率分别为92.7%和70.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微创、恢复快、出血少和并发症少等特点,利于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且该方法操作简便,技术要求难度小,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