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32.
背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以进行性加重的四肢共济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27例确诊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其中6例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腰穿治疗,21例行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腰穿结合静脉输注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taxia Rating Scale,ICARS)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与结论:所有27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前后均未及明显不良反应。其中6例患者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效果均不明显,另外21例患者行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自觉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ICARS评分明显降低(P〈0.05)。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是安全的,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3.
34.
医生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死亡病例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之一,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死亡病例的报告与分析则有更深远的意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我国带来巨大损失,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而战胜疫情的有利武器便是医疗数据及相关科学研究,死亡病例的系统分析与高效利用是关键一步。该文基于疫情下死亡病例报告记录不完善、人文视角与患者报告缺乏等现状,针对各部门机构面临巨大的数据管理压力,相关制度有待完善,规范化报告和临床科研一体化工作尚不成熟等问题提出方法学思考与建议:①建立国家医药健康数据中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②加大医药数据管理投入,疫情期间尽早开始数据收集与分析;③完善死亡病例报告相关内容,促进规范化报告形成;④重视死亡病例报告,回顾总结分析,强调疫情过后继续建立并完善相关平台与方案,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提升健康卫生数据管理效率,提高医疗系统抗风险能力,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35.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了解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 ADE)的发生情况。方法:2016年9月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等检索词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gov、Cochrane Library等多个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基本信息、方法学特征、干预特征和ADE发生情况等信息,采用率的Meta分析对各个ADE发生率进行加权合并。结果:最终纳入607篇文献,共包括716个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组。总的ADE发生率为2.6%(95%CI:2.4%~2.9%)。ADE发生率最多的类型是输液/注射部位疼痛,为7.9%(95%CI:4.9%~12.6%);其次是腹胀7.5%(95%CI:1.2%~36.4%);潮红5.7%(95%CI:3.5%~9.4%)。纳入的21个个案报道共计报道ADE 53例,无死亡或后遗症病例,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均症状缓解或恢复正常。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ADE发生类型较多,涉及全身多系统,应重视对其ADE的防治。由于文献质量及发表偏倚等问题,所得结论在推广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认知情况和态度,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手术团队对核查重视程度,保证手术安全、有效的实施,增进团队合作以及预防医疗失误的发生提供有效分析.方法 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随机对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67份,受访者认为手术安全核查显著改善了围手术期安全,减少了并发症和错误并提高患者安全性,促进了手术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显著改善了手术室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时间的浪费.结论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施行,提高了患者安全性.  相似文献   
37.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是实现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工作内容。中医药指南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极大,但目前仍存在临床实际使用情况不佳的现状,这可能与指南的内容有关。由于高质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数量较少,以循证医学证据,即定量研究结果为主导的指南,在指南推荐干预措施的确定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混合方法研究重视实用主义,其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果相结合,在中医药指南的制定中存在一定优势。本文初步探讨混合方法研究在指南制定过程中的思路及作用,并以《中医药治疗流感临床实践指南》为例,探讨以定量研究为主导制定指南时遇到的问题及混合方法研究在指南制定中的具体应用。结果发现,混合方法研究可以弥补单纯依赖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结果的不足,有可能成为未来指南制定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IN)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并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慢粒慢性期、急变期患者骨髓标本和正常脐带血标本中的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分选纯度,瑞氏染色观察其细胞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D34+细胞中β-catenin和BCR/ABL的表达及定位.使用IN联合伊马替尼(IM)处理CD34+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β-catenin蛋白变化,瑞氏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定量PCR检测靶基因c-myc和cyclin D1的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CR/ABL蛋白变化.结果 成功分选出CD34+细胞,纯度达90%以上;β-catenin和BCR/ABL均在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中高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质.IN与IM联用能够显著抑制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使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的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明显增加细胞的凋亡,明显降低c-myc和cyclin D1的mRNA水平,并使BCR/ABL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但对正常CD34+细胞没有影响.结论 IN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增强IM对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的杀伤力,其机制可能是与降低β-catenin的表达,抑制c-myc和cyclinD1的转录及BCR/ABL的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0.
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侧卧位是手术较常用的体位 ,术中肢体活动受限、固定制动 ,在麻醉后循环生理受到干扰大 ,致血管扩张、扭曲和旋转 ,加之对侧卧位的摆放各护理常规要求不详 ,故临床并发症较多。经过 5年上千例手术中随机选取 6 0例手术病人侧卧位摆放研究 ,对受压下肢进行了测压对比 ,得出了受压肢体随受压时间递增而压力增高 ,故在摆放时应将病人两下肢分开 ,减少压力 ,加厚床垫分散重力。对各专科的侧卧位摆放整理出了一套操作要求 ,进一步完善了侧卧位的摆放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