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循证医学教育是循证医学在普及中向医学教育领域发展而形成的。循证医学教育已是现代医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对临床医生的教育和继续教育,对提高医疗水平和学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联合RNA干扰技术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化学合成针对P L K1的小片段干扰RNA(PLK1-s iRNA), 转染至肝癌细胞株HepG2中, 利用实时定量PCR、台盼蓝活性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术对PLK1的基因表达、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检测.结果: 转染PLK1-siRNA后, 肝癌细胞中PLK1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 表达量相当于空白组的49.7%±3.6%;细胞增殖活性从转染24 h后明显下降;细胞分裂周期发生变化, S期比例下降, 阻滞在G2/M期的细胞比例上升, 于48、72 h阻滞在G2/M期的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与空白组相比均有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PLK1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siRNA能特异性抑制肝癌细胞中PLK1基因的表达, 抑制细胞增殖, 促进细胞凋亡, 针对PLK1基因的RNA干扰有望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胃高位溃疡是指发生在贲门下方、胃底、胃体小弯垂直部以上1/2处的溃疡,包括良性溃疡和恶性溃疡。因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本收集胃高位溃疡误诊、漏诊病例24例。就其误诊、漏诊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医学生的非智力能力高低对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长江大学医学院1511名医学生的非智力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医科大学生非智力能力总体表现出良好的态势,但其内部因素的发展却不平衡。具体表现为:①男女生非智力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②本科生与专科生非智力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③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非智力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培养医科大学生非智力能力的若干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实验性结肠炎过程中,小鼠体内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活性的变化.方法:BALB/c小鼠3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8),小鼠先以DNCB涂腹液涂腹致敏,然后实验组以DNCB灌肠液灌肠,对照组以相应体积的乙醇灌肠.每日观察小鼠体质量和大便性状,并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I)对动物状态进行评分.所有小鼠处死后观察大体形态改变,并自病变严重部位取组织标本,HE染色,镜下观察结肠的病理学改变.各组小鼠断头取血, 分离出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1, TNF-α,IL-6,IL-4,IL-10的吸光度.结果:灌肠24 h后实验组小鼠腹泻百分率达59%,体质量明显减轻,死亡20%.病理学检查对照组小鼠结肠无黏连,黏膜轻度充血,无溃疡形成,镜下组织结构可见, 腺体排列基本整齐;实验组小鼠腺体数目减少,组织结构紊乱,黏膜糜烂,出血、坏死和大面积深层溃疡.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3.82±2.77 vs 1.25±1.65,P<0.05),组织病理学评分(2.47±1.33 vs 0.38 0.72,P<0.05)显著升高;促炎细胞因子IL-1(112.9 ±8.3 ng/L vs 81.2±16.3 ng/L,P<0.01),TNF-a(137.9 ±36.7 vs 110.3±22.4 ng/L,P<0.05),IL-6(48.2±4.3 ng/L vs 36.1±7.2 ng/L,P<0.01)活性亦显著升高,而抗炎细胞因子IL-4(96.7±16.5 ng/L vs 130.1±13.1 ng/L, P<0.01)和IL-10(107.3±31.2 ng/L vs 149.8±45.1 ng/L, P<0.01)活性显著降低.结论:DNCB诱导的结肠炎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抗炎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白线疝二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女,9岁。因上腹部肿块渐增大1年入院。1年前无意间发现上腹正中有一花生大小包块,活动好,自诉无特殊不适。近日包块渐增大如鹅卵,活动较差。查体:上腹正中剑突下约4 cm处见一2 cm×1.5 cm大小的隆起,局部皮肤颜色如常,无破溃及渗出,质软,无压痛及波动感。诊断:腹壁皮下脂肪瘤,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物为团状脂肪组织,外包一层白色浅薄筋膜,此处腹直肌鞘有2 cm×1 cm空隙,团状脂肪组织为腹膜外脂肪,确诊为白线疝,予切除,缝合白线缺损。术后痊愈出院。【例2】男,45岁。因上腹部肿块逐渐增大3年,近日剑突下疼痛及消化不良就诊。查体:剑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