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5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黄芪四物汤对碘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CIN)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24只2月龄雄性SD大鼠等量随机分成碘海醇模型组、黄芪四物汤组、水化组及正常对照组,通过注射碘海醇进行造模。通过灌胃于造模前48h,24h,造模后24h,36h灌注黄芪四物汤及等体积生理盐水,运用血生化法检测大鼠肾功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结构变化,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凋亡和抗凋亡因子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的初始体重第1天不具有显著差异,第3天模型组、黄芪组、水化组体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造模后72h,黄芪组、水化组与模型组比较SCR、BUN显著下降(P0.01),黄芪组与水化组相比,黄芪组BUN下降更明显(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肾小球囊内出现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部分脂变,出现管型;黄芪组、水化组较模型组肾脏损伤较轻,其中黄芪组肾脏损伤轻于水化组;二步法免疫组化显示黄芪组、水化组、正常组Bax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明显(P0.05),其中黄芪组数值最低;模型组Bcl-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黄芪组、水化组、正常值(P0.05),其中黄芪组最高(P0.01)。结论黄芪四物汤对大鼠碘造影剂肾病具有保护作用且优于水化组,其机制可能与调低Bax表达及调高Bcl-2的表达抑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2.
国医大师孙光荣在临证中对如何抓住“观其脉证”的重点深有研究,认为“观其脉证”是中医诊法的高度概括,是四诊合参获知的“主证”,并形成歌诀阐述其内涵:辨证元素记心中,四诊最重基本功;望诊本是第一诊,观其有否精气神;目鼻舌甲需仔细,闻问详参辨假真;脉探生死与逆顺,再参数据诊如神.  相似文献   
23.
目前脉诊存在的不足有:(1)脉诊术语及内涵模糊,表述不精确;(2)脉诊客观化还未形成统一的诊断标准,传统的脉诊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进行判断分析,主观依赖性强,缺乏客观化、定量化的依据;(3)由于多种因素对人体脉象的影响,包括饮食、年龄和其他环境因素,如何有效消除这些干扰因素是脉诊标准化研究的难点;(4)目前使用的脉诊仪器种类较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针对上述问题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脉诊的相关技术,制定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以促进其发展与推广;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古代文献进行考查、论证、整理,对现代文献进行归纳、演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重组现代脉学理论打下基础。其次,应当加强全国各医疗科研单位的合作,严格设计调查方案和统一的标准操作规程。最后,积极推动多学科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脉诊标准的制定与发展,为临床、教学及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正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因冠状动脉(冠脉)产生粥样硬化,引发管腔狭小或闭塞,致使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以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病现有患者2.9亿,平均每5个成年人当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1]。CHD的死亡率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安全。CHD为现代西医学  相似文献   
25.
中医病因造模法是证候动物模型的经典研究思路,在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亦暴露出部分问题.文章概述中医病因造模法在脾气虚证模型研制中的研究现状,从中管窥出制备思路缺乏共识、病因模拟方法多样化、"病"与"证"相互独立等共性问题,现行思路指导下的病因型模型仍难以实现"因-证-症"统一.故基于多层次逻辑角度论证关键问题探讨相...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干预高血压心力衰竭的代谢组学产物相互作用及生物学通路。方法:代谢产物信息来源于前期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代谢产物ID号、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参与通路条数的注释采用KEGG数据库和HMDB数据库,代谢产物路径分析采用MetaboAnalyst 4.0通路分析软件。结果:代谢产物路径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心力衰竭有7条代谢通路显著富集。参麦注射液的有效靶标涉及其中的氨酰tRNA的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等6条通路,另包括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通路。结论:高血压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紊乱,其次还涉及蛋白质合成障碍、能量代谢失衡和血管炎症。参麦注射液对高血压心力衰竭的干预机制涉及改善氨基酸代谢紊乱,促进蛋白质合成、优化心脏能量供应、调控炎症反应等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27.
目的: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慢性心衰小鼠模型,选用气虚证的代表方黄芪注射液、血瘀证的代表方丹红注射液、气阴两虚证的代表方参麦注射液及阳虚证的代表方参附注射液进行干预,从“以方测证”角度探索该模型的证候属性。方法:通过腹腔注射ISO 7.5 mg/kg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将其分为模型对照组、黄芪注射液9.0 mL/kg组、丹红注射液9.0 mL/kg组、参麦注射液9.0 mL/kg组、参附注射液9.0 mL/kg组和卡托普利16.5 m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15 d后,对其进行心功能评价,测定血清NT-proBNP、TNF-α、IL-6含量,检测心、脾及肾组织病理,结合宏观表征探讨其中医证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LVEF、LVFS、LVPWd、LVPWs、IVSd、IVSs值显著降低(P<0.01),LVIDd、LVIDs、LVEDV、LVESV水平,血清NT-proBNP、TNF-α、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附组、卡托普利组LVIDd、LVIDs、LVEDV、LVESV水平,血清NT-proBNP、TNF...  相似文献   
28.
高血压心衰大鼠证候本质及药物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对高血压心力衰竭大鼠的疗效差异,通过"以方测证"理论推测高血压心衰大鼠所属中医证型。方法将60只Dahl盐敏感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参附组和参麦组,每组15只,对照组使用低盐饲料,其余三组使用8%Na Cl高盐饲料喂养大鼠20周并予以相应干预,检测大鼠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及观察HE染色心肌细胞。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VEF和LVFS值均降低(P0.05),NT-pro BNP值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附组LVEF和LVFS值明显降低(P0.05),NT-pro BNP值升高(P0.01);参麦组LVFS值升高(P0.05),NT-pro BNP值降低(P0.01);与参附组比较,参麦组LVEF和LVFS值均升高(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高血压心衰大鼠的疗效显著,参附注射液对高血压心衰大鼠无效;高血压心衰大鼠模型不属于心阳虚证,最可能是心气阴虚证;LVEF值保留及血压升高可能是应用参附注射液的禁忌指标。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联合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病心衰大鼠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40只腹腔注射盐酸多柔比星建立心肌病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存活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参附注射液组、有氧运动组、有氧运动联合参附注射液组,每组9只。以上各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参附注射液、有氧运动、有氧运动联合参附注射液干预4周,用Elisa法检测NT-proBNP指标。结果成功复制心肌病心衰大鼠模型,有氧运动联合参附注射液组大鼠死亡率最低。模型组NT-proBNP水平较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附注射液组与有氧运动组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氧运动联合参附注射液组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与参附注射液组、有氧运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有氧运动均能降低NT-proBNP水平,对心衰有较好疗效,且有氧运动联合参附注射液的效果最佳,提示有氧运动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衰的方法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慢性心力衰竭是以呼吸困难、活动耐量受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炎症系统的激活可显著刺激心脏纤维化和重塑,促进心力衰竭的进展,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证实炎症参与了不同阶段心力衰竭的发展和过程。“毒邪学说”是中医学阐释疾病发生的重要基础理论,总结发现中医毒邪与炎症状态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①观念相对应;②病位范围相对应;③病因相对应;④辨证相对应;⑤临床特点相对应。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痰浊、瘀血、水饮等毒邪为患,痹阻心脉是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而坏死心肌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则是这些毒邪痹阻心脉的微观体现。基于此,该文拟用“毒邪学说”为切入点,从宏观及微观角度来阐明炎症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在心力衰竭初期,血瘀尚未化毒,不可过用清热解毒之品;在心力衰竭发展期有化毒趋势时,应辨证施治,酌情运用解毒中药,以求达到“祛毒不伤正”的目的;在心力衰竭后期,蕴毒已成,当及时应用解毒药,祛除毒邪的治疗方法,以期为用中医理论阐述炎症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作用的现代研究奠定基础,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