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5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高通量分子对接技术的方法,对"乳香一没药"药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潜在靶点及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分别检索乳香、没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并筛选得到有效活性成分的靶基因.从OMIM、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膝骨关节炎的相关靶点基因,与"乳香-没药"药对有效成...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促进血管新生,治疗心肌缺血的机理。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制备含药血清,鸡胚随机分为养心通脉方(YTⅠ)组、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YTⅡ)组、bFGF组和空白血清(KX)组;72h后观察比较YTⅡ及各含药血清对各组CAM模型鸡胚存活情况、CAM标本形态、CAM血管数量的影响。结果:加药72h后,各药物组与空白血清组比较皆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血管新生数呈bFGF组〉YTⅡ组〉YTⅠ组〉KX组趋势。结论:YTⅡ与YTⅠ、bFGF一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且YTⅡ作用与bF-GF作用相当,明显优于YTⅠ。  相似文献   
103.
产后出现精神障碍或情志异常多见于现代医学“产褥期抑郁症”或“产后抑郁”。目前此类病证存在病名使用不统一的情况,其中医内涵也尚未被深入挖掘。因此,笔者对现有病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产后情志异常”病名通俗易懂,可以统领涵盖中医历代古籍中有关产后神志和情志异常的多种病证,同时,“产后”“情志”二词也体现了中医的特色和内涵,从病名即能体现出病证特点,因而更加切合临床,故可作为统一使用的病名加以推广。通过历代医籍溯源,笔者将其中医内涵概括为“妇女分娩后气血亏虚,或复因瘀血、痰浊、外邪、郁热、七情过激、劳伤等引起以情志异常表现为特征,可伴随躯体症状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4.
巨噬细胞具有异质性及可塑性,微环境是影响巨噬细胞表型变化的关键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巨噬细胞可随所处的微环境极化为不同表型(M1、M2型等)。它们分别表达不同的表面受体,释放不同的细胞因子,受多种信号通路和转录的调控,在心血管疾病发展中行使不同的功能。其中M1型通过分泌促炎因子,负责启动和维持炎症反应;M2型通过分泌抗炎因子,参与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中药多具有扶正、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效,通过调控JAK/STAT、PI3K/Akt、Toll受体等信号通路,减少巨噬细胞聚集,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或恢复M1/M2之间的动态平衡,以改善炎性微环境,延缓疾病进展。文章主要从巨噬细胞的起源、极化诱导因素及亚型分类、调控机制、巨噬细胞极化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进行系统梳理,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5.
心肌缺血属心血管系统常见并发症,发病迅速,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特点,目前西医治疗以药物及介入为主,但存在一些不易克服的不良反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凭借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及调和阴阳优势,防治心肌缺血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调控Notch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促进血管新生及抗炎、抑制氧化应激等有关。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以期为中医药防治心肌缺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全经推拿法对亚健康状态甲襞微循环及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全经推拿法对亚健康状态甲襞微循环及心理的影响。方法:采用XTW-J微循环彩色显微分析仪及SCL-90自评量表,分别测定采用全经推拿法治疗的3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的甲襞微循环相关指标及心理健康状态。结果: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检测值比较发现其管袢数及管袢长无变化,而输入支、输出支、袢顶明显变小,流速明显变快;治疗前后积分值比较发现其清晰度和粗细不均有所改善(P<0.05),管袢畸形、红细胞聚集、血色、乳头下静脉丛、真皮乳头等积分明显减少(P<0.01);同时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SCL-90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偏执6个因子表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敌对因子症状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经推拿法能明显改善亚健康状态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指标,并提高其心理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07.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制备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组(YTⅡ组)、养心通脉方原方组(YT Ⅰ组)、麝香保心丸组(SBW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bFGF组)和无药血清组(KX组)各组的含药血清,另外设置空白组,共6组,每组25个鸡胚.复制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从0 h、24 h、48 h、72 h和96 h共5个时间点,观察YTⅡ及各组对CAM模型鸡胚存活情况、CAM标本形态和CAM新生血管数量的影响.结果 分组加药后96 h时,bFGF组和YTⅡ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加药72 h后各药物组粗大血管及细小分支迅速增多,血管网络清晰,呈叶脉样,放射性生长,加药96 h时更明显,尤以bFGF组和YTⅡ组血管生长最为旺盛.加药48 h,72 h和96 h,各药物组与空白组、KX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血管新生数呈bFGF组>YTⅡ组>YT Ⅰ组>SBW组>KX组>空白组的趋势.结论 YTⅡ与YTⅠ、SBW、bFGF同样具有促血管新生的作用,且YTⅡ作用与bFGF作用相当,明显优于YT Ⅰ和SBW.  相似文献   
108.
有氧运动联合呋塞米对心衰大鼠NT-proBNP及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有氧运动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对心衰大鼠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与模型组(40只),模型组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7周造模,每周0.75 mL/kg,注射2次,共21 mg/kg.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心衰模型组、呋塞米治疗组、有氧运动治疗组、运动呋塞米合治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呋塞米、有氧运动、有氧运动联合呋塞米干预4周,再从腹主动脉采血,离心后提取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NT-proBNP与TNF-α.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4组NT-proBNP与TNF-α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心衰模型组比较,NT-proBNP与TNF-α在有氧运动治疗组、呋塞米治疗组、运动呋塞米合治组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有氧运动、呋塞米治疗组比较,运动呋塞米合治组最低(P<0.01).结论 有氧运动联合呋塞米治疗方案可以明显降低NT-proBNP与TNF-α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基于iTRAQ技术的冠心病血瘀证蛋白质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冠心病血瘀证差异蛋白质谱,从蛋白水平阐释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对冠心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两组,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TRAQ)技术分离、鉴定两组的差异蛋白质。结果鉴定到的蛋白质数量780个。两组共有27个蛋白点表达相差1.5倍以上,其中11个上调,16个下调。上调的差异蛋白中主要功能涉及免疫反应、细胞间粘附作用主要指血小板参与的凝血反应、脂质代谢。下调的差异蛋白中主要功能涉及血小板细胞变形、细胞与细胞间关系迁移、细胞损伤表达。结论冠心病血瘀证与免疫反应、血小板参与凝血反应的亢进,以及影响血小板形态变化、血小板间、血管内皮细胞与血小板的粘附迁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