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研究skp2和C-myc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skp2和C-myc蛋白在48例肝细胞肝癌、20例肝硬化患者和16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肝细胞肝癌组织中skp2的阳性表达率(33.3%)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均为阴性表达)(P=0.008)和正常肝组织(均为阴性表达)(P=0.020)。skp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转移有关(P<0.001及P=0.017),但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8),skp2在高分化肝细胞肝癌中无表达。肝细胞癌组织中C-myc 蛋白的的阳性表达率为58.3%,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的15%(P=0.001)和正常肝组织(阴性表达)(P<0.001)。C-myc 蛋白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转移及肿瘤大小有关,组间差异依次为P<0.001,=0.023及=0.007。肝细胞癌中skp2蛋白的表达与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8,P<0.001)。 结论:C-myc可能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kp2的表达提示预后不良。C-myc可能对skp2的表达起正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2.
2005~2007年6月对湖北十堰市进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病原学监测,共监测流感样病例(ILI)鼻咽拭子标本1125份,分离出流感病毒248株,阳性分离率为22.04%;经分离鉴定H1N1亚型69株,H3N2亚型66株,B型Victoria系109株,4株未能分型。未监测到B型Yamagatata系毒株,未发现流感变异株。  相似文献   
43.
2004-2007年湖北省十堰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04-2007年湖北省十堰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结果。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病原学和血清学等方法进行监测。结果 37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涉及市区与全部6个县市,其中36起发生在中小学校;发病例数在6~159例之间,平均罹患率为2.89%。结论 2004-2007年,十堰市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在1-5月,其次为9月;病原体以H3N2亚型和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为主,也检出了呼吸道合胞病毒。  相似文献   
44.
45.
干扰素-α(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干扰素-α与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采用干扰素-α 300万IU每日肌肉注射2周(诱导期),后用300~500万IU每周3次肌肉注射6个月,苦参素0.6g静脉滴注1-3个月(其中26例使用苦参素胶囊0.2g口服,每日3次),在必要时加用护肝治疗。对照组45例不采用抗病毒而只给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的疗效,并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ALT、AST、HBeAg转阴率、HBe触与HBeAb转换率和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和文献资料分析进行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α 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既可以促进肝功能恢复,又能够较单用干扰素-α 增强抗病毒的效果,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比较理想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完成的63例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脾囊实性占位性病变6例,肝硬变伴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48例。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250min,平均136.5min;术中出血100-2100mL,平均220mL;住院时间6-14d,平均7.4d。术后无手术死亡。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有效、可行,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防止术中大出血。  相似文献   
47.
目的为了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6年6月242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术中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70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42例,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30例。结果本组242例患者中,手术时间70~260min,平均130min,术中失血30~460ml,平均150 ml。胆漏30例,28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4~7天治愈,2例形成腹腔局部积液经B超定位穿刺引流而治愈。肺部感染6例,胸腔积液4例,切口感染2例。20例术后行T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胆管残余结石,经胆道镜1~4次取石后取净;2例患者胆道镜无法取出残余结石,经ERCP取出残余结石。术后第1d所有患者可下床活动,平均输液时间4~8d。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是相对微创安全的手术,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术式。  相似文献   
48.
随着门静脉高压手术的增多和腹部彩超的广泛应用,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检出毕生上升趋势,王茂春等[1]报道术后发生牢为8.9%~18.8%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血栓可能会波及肠系膜上静脉,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后果。我们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华法林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34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右下腹小横切口阑尾切除术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病,传统的手术疗法是取右下腹斜行切口进入腹腔。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急性阑尾炎60例,均采用右下腹小横切口切除阑尾,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2-43岁;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总结食管及贲门癌手术少见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体会,吸取其诊断失误、治疗失败的教训。  方法  回顾性分析少见并发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诊断、处理方法、预防措施及其中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  结果  治愈及死亡分别为10例及8例(除外已报道的8例)。  结论  1)该文所述的并发症虽然少见,但临床上时有发生,若处理不当,常造成严重后果;2)对主动脉食管固有支撕脱性损伤的喷射状出血,术者要沉着、冷静,只要处理方法正确,损伤口均可以修补成功;3)右胸径路是预防奇静脉损伤的关键措施;4)吻合口腹内瘘的患者,若早期漏出感染物包裹于膈下,容易延误诊断;5)吻合口主动脉瘘,关键在于预防;6)警惕术后肺动脉栓塞的发生,提高其防治意识;7)胸胃纵隔疝若不及时处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