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就1991年以来基于中医病因理论的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与评述,为探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的平性药的药理实验和药性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脾胃学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勤 《陕西中医》2003,24(7):637-639
脾胃是后天之本 ,研究脾胃的特性和脾胃在治疗中的作用 ,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临床价值 ,脾胃学说作为中医学中一个独立的学说 ,具有重要的地位。脾胃学说从提出到建立、完善 ,经历了几个阶段 ,其中仲景的脾胃学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伤寒论》中 ,脾胃学说作为一个完整的学说已初露端倪。因此 ,研究《伤寒论》中的脾胃思想 ,对整理、深化脾胃学说 ,开拓视野 ,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通络类中药药性分布规律,为通络类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文献依据,并为寻找更多的通络类中药提供思路。方法:以《中华本草》为资料源,检索出具有通络功效的中药455味,整理建立通络类中药数据库,分析药物来源、四性、五味、归经、毒性、功效、主治的分布规律。结果:《中华本草》收载的通络类药物以植物药居多,药用部位以根及根茎、全草、茎木、皮为主,主要分布在五加科、菊科、桑科、豆科、葡萄科、毛茛科、夹竹桃科、唇形科、伞形科、卫矛科;药性以温性为主;五味偏于苦、辛、甘;归经以肝经为主;约1/7的药物记载有毒性;高频功效为祛风、活血、止痛、舒筋、除湿;高频主治包括风湿痹证、跌打损伤、腰痛、肢体麻木。结论:统计结果与传统中药药性及络病理论基本符合,能够为通络中药筛选和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石膏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及成型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和钙离子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化石膏水煎煮提取工艺;以颗粒的成型率、流动性及吸湿率为指标,筛选处方中加入辅料的品种、配比,润湿剂的浓度、用量,优选最佳成型工艺。结果石膏配方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60min;以糊精为辅料的颗粒优于其他品种作辅料的颗粒,最佳成型工艺为主药-糊精(1:0.1),以70%乙醇为润湿剂,主药与润湿剂的用量比(1:0.5)。结论该提取工艺科学可靠,成型工艺合理,为石膏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的确定及进一步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见于多种疾病,是一种综合性的病理状态,形成机理非常复杂。研究证明,血瘀证形成与炎症反应、免疫失调关系密切。NF-κB通过调控众多靶基因的转录表达而在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许多生理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瘀证与NF-κB信号通路从理论和实验中的研究结果表明:NF-κB信号通路在血瘀证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血瘀证与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探讨,将进一步揭示血瘀证炎症、免疫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深化血瘀证形成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改善睡眠中药保健食品的用药规律,为相关产品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DFA)官网中检索1997年12月12日以后审批的中药保健食品,运用Excel 2010建立保健食品中药原料总数据库1个,子数据库7个(中药子数据库、药性子数据库、药味子数据库、归经子数据库、功效子数据库、药对子数据库、角药子数据库),然后对7个子数据库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并将用药频率在1%以上的中药导入SPSS 24软件,按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分层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出539种改善睡眠中药保健食品,经纳入、排除筛选,最终纳入354种。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味中药为酸枣仁、五味子、茯苓;按功效分类,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种中药为补虚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高频药对或角药包括酸枣仁+五味子、酸枣仁+茯苓、酸枣仁+五味子+茯苓等;中药药性以平性最多,药味以甘、苦、酸、辛为主,归经以肝、心、脾、肾为主;核心药物经聚类分析形成5个类群。结论:改善睡眠的中药保健食品所用中药性味以甘平、甘温(热)、甘寒(凉)为主,多归肝、心、脾、肾经;经数据分析得出的21味高频中药可作为改善睡眠保健食品的核心药物,尤其前6味高频中药应加大研发力度;药物配伍方面,养血安神药可与补虚药和收涩药配伍,也可与平肝息风药和利水渗湿药配伍;治疗原则为:有虚证者治以补气、补血、补阴,有血瘀、湿浊、阳亢、心肝火实证者治以活血、利湿、平肝潜阳、清泻心肝实火,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养血安神药或镇心安神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桂栀助眠胶囊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吸湿率和休止角为评价指标,筛选出适当的辅料,并对主药与辅料的比例进行优化;以制粒情况、颗粒收得率和成型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乙醇浓度;考察颗粒的吸湿率、休止角、堆密度、临界相对湿度。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主药与微晶纤维素、可溶性淀粉按6∶3∶1比例混匀,加入75%乙醇制软材,过24目筛制粒,真空干燥(0.08~0.1MPa,60℃)4h,整粒。所得颗粒休止角为29.30°,吸湿率为8.95%,堆密度为0.444 8 g/mL,临界相对湿度为74.27%。结论本研究所得成型工艺合理、可行,可为桂栀助眠胶囊大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与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肝阳上亢证之间的关联性,以此来验证"方证相关"的客观存在。方法:制作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和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细胞模型,用补阳还五汤和天麻钩藤饮含药血清干预细胞模型,观察内皮细胞活性改变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血管内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3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的表达。结果:气虚血瘀加补阳还五组与气虚血瘀加空白血清组比较,肝阳上亢加天麻钩藤组与肝阳上亢加空白血清组比较,细胞活性较高,vWF,TM,EPCR含量较低,差异显著(P<0.01);气虚血瘀加天麻钩藤组、肝阳上亢加补阳还五组与气虚血瘀加补阳还五组比较,细胞活性较低,vWF,TM,EPCR含量较高,差异显著(P<0.01或P<0.05);气虚血瘀加天麻钩藤组、肝阳上亢加补阳还五组与肝阳上亢加天麻钩藤组比较,细胞活性较低,vWF,TM,EPCR含量较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与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和肝阳上亢证具有显著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APS)对TLR-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用10%的高血压痛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24 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LR4 mRNA表达.不同浓度的APS干预脂多糖(LPS)诱导的HUVEC-C TLR4表达(24 h)及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2 h),PCR法检测TLR4 mRNA及NF-κB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TLR4蛋白及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血清作用24 h后,高血压病组TLR4 mRNA的表达较健康组增高(P<0.01).APS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LPS诱导的TLR4 mRNA高表达,抑制LPS诱导的TLR4蛋白高表达和IκBα蛋白的降解(P<0.05,P<0.01,P<0.001).结论 TLR-NF-κB信号途径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是高血压病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之一,APS可通过抑制其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与血瘀证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小勤  陈利国 《陕西中医》2005,26(3):249-250
40多年来,血瘀证实质的研究在我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反映血瘀证的一些客观指标如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微循环障碍以及血管活性因子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为寻找更加贴近血瘀证实质的指标,更全面地反映血瘀证的病理变化,我们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和血瘀证的相关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