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39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 B 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1,2]。该定义指出I B S属于功能性肠道疾病,而强调腹痛或腹部不适与排便的关系则体现了I B S作为一种特定的综合征有别于其他功能性肠道疾病(如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功能性腹胀、功能性腹痛等)。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I B S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总的来说I B S症状在人群中患病率约在5%~25%之间,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常见,我国约在5%左右[3]。I B S虽然预后良…  相似文献   
22.
胃静脉曲张的内镜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我国胃静脉曲张的内镜与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分析了1990至1997年我院胃镜检查发现胃静脉曲张(GV)79人的相关资料。结果 (1)GV检出率占食管静脉曲张(EM)病人中的25.5%,GV并发出血低于EV者(分别为20.3%、32.4%,P〈0.05);(2)GV分型;胃食管静脉曲张Ⅰ型(GOV-I)者60例(77.2%),GOV-Ⅱ者14例(17.7%),单纯胃静脉曲张I型(IGV-I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EU-M30,GF-UM200型;7.5/12MHz超声内镜对322例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部分甚至结合活检仍、无法确诊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2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中,以胃的隆起性病灶最多(198例),其他依次为食道(95例),十二指肠(23例)和贲门(6例)。病变性质以良性病变为,共检出平滑肌瘤121例(位于固有肌层83例,黏膜肌层38例),其它依次为恶性肿瘤53例,外压性病变50例(其中胃底20例,脾脏外压14例),未发现病变23例,异位胰腺20例(胃窦15例),血管性病变16例,息肉11例,炎症9例,消化道壁增厚8例,嗝 肿与脂肪瘤各5例,纤维瘤1例。恶性病变及部分良性病变获组织学证实。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贴近病变部位进行扫描。能清楚地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较好的提示病变的性质,对明确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肌瘤的良恶性判断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24.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品津 《胃肠病学》2003,8(4):240-243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和愈合食管黏膜损伤;预防复发;防治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试验性抗结核治疗鉴别诊断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评估标准及合适的判断时间点。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试验性抗结核治疗且最后得以确诊的28例肠结核(ITB)和11例克罗恩病(CD)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表现及肠镜下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基线时较特异的临床特征包括活动性肺结核、PPD强阳性、肛瘘或肛周脓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抗结核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3个月后ITB组无好转率为0,CD组为27.3%(P=0.004)。抗结核治疗3个月及6个月,ITB组活动性溃疡消失率+明显好转率分别为90.9%(20/22)+9.1%(2/22)及100%(28/28)+0;结节样病变消失率+明显好转率为58.8%(10/17)+41.2%(7/17)及76.5%(13/17)+23.5%(4/17)。而CD组在各时点活动性溃疡、结节样病变均无明显好转(P均〈0.01)。结论ITB和CD的鉴别因缺乏特异性指标,部分鉴别困难的病例仍需采用试验性抗结核治疗。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后3个月,回结肠镜复查见活动性溃疡及结节样病变消失或明显好转,伴临床症状痊愈或明显好转可评定为试验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为载体,通过在UreB和HpaA间引入由3个甘氨酸残基组成的三肽柔韧接头,构建成UreB/HpaA双价抗幽门螺杆菌(Hp)活疫苗,并对照相应单价疫苗和空白载体研究其对C57BL/6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用序列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带3个甘氨酸残基柔韧接头的融合基因UreB/HpaA,进一步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为载体构建UreB/HpaA双价活疫苗,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稳定性。用双价活疫苗株免疫Ⅱ级C57BL/6小鼠1次,对照单价活疫苗和空白载体观察其在体内诱导的特异抗体反应和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3个甘氨酸残基的编码序列GGTGGAGGC已成功地插入UreB/HpaA融合基因中。双价疫苗灌喂小鼠后,至少能在脾脏和回肠末段存留10d。双价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血清特异性IgGl和IgG2a水平明显升高。UreB/HpaA双价疫苗的免疫保护率为77.3%(17/22),而UreB疫苗和HpaA疫苗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0%(12/24)和43.5%(10/23)。结论 引入柔韧接头,优化构建表达UreB和HpaA的双价抗Hp活疫苗。UreB/HpaA双价活疫苗对Ⅱ级C57BL/6小鼠有更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特征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SG)对化学致癌剂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的大鼠胃癌发生的影响,并探讨罗格列酮防治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二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A组(对照组),B组(MNNG诱癌组),C-E组(RSG处理组,分别灌喂不同浓度罗格列酮),以上处理连续10个月,比较各组动物胃癌发生率的差异。同时采用微阵列技术对罗格列酮体内干预的大鼠腺胃癌进行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研究,筛选PPARγ配体抗肿瘤新的靶基因并予验证。结果: A、B、C、D、E组动物胃癌的发生率分别为0%(0/10)、70%(14/20)、15%(3/20)、30%(6/20)和30%(6/20), 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腺癌。与B组相比,C、D、E组动物腺胃癌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动物(P<0.01)。采用微阵列技术在大鼠腺胃癌组织中筛选出79个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RSG处理组大鼠胃癌组织中HCaRG基因表达显著高于MNNG诱癌组,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证实在RSG处理组其它大鼠胃癌组织中HCaRG表达明显高于MNNG诱癌组(P<0.05),而在人胃癌组织中HCaRG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 结论: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MNNG诱导的大鼠腺胃癌发生率,诱导HCaRG表达可能是罗格列酮预防胃癌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白介素(interleukin,IL)-8基因-251A/T位点多态性在中国高、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杂交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verse dot blot,PCR-RDB)检测我国胃癌低发区(广东省)104例健康人和104例胃癌患者和胃癌高发区(陕西省)102例健康人和102例胃癌患者的IL-8基因-251A/T位点多态性。【结果】在胃癌低发区,胃癌患者IL-8-251A/A基因型的频率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27.9%vs21.2%,χ^2=1.27,P〉0.05),胃癌患者携带IL-8-251A/A基因型不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χ^2=1.40,P〉0.05),而在胃癌高发区,胃癌患者携带IL-8-251A/A的频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31.2%vs16.7%,χ^2=6.04,P〈0.05,OR=2.29,95% CI=1.17-4.46),并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χ^2=6.38,P〈0.05,OR=4.71,95%CI=1.36-16.30)。【结论】IL-8-251A等位基因与我国汉族人群胃癌的发生相关,以高发区明显。  相似文献   
30.
用血清学方法对胃癌高发区兰州地区3781名各年龄组健康人群进行前瞻性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调查,并与胃癌低发区广州地区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兰州地区HP总感染标化率为61.6%,高于广州地区的48.3%(P<0.001)。两者之间的差异在10岁以下儿童,尤其是4岁以下幼儿最显著(分别为43.2%与19.3%,P<0.001);兰州地区HP阳性率的高峰年龄段在30~39岁,比广州地区提早10年以上出现,可能与胃癌高发区人群较早出现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