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后即刻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择期PCI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率,探讨即刻PCI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1~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CAG后即刻PCI者入选即刻组(115例),择期PCI者入选择期组(172例).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病变血管特征及支架的长度和直径是相似的.病变血管根据1988年ACC/AHA标准分为A型、B型和C型.结果:A型和B型病变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病变的成功率即刻组低于择期组(P<0.01),并发症率高于择期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型和B型病变CAG后即刻PCI是可以接受的,C型病变不宜CAG后行即刻PCI.CAG后即刻PCI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2.
经导管封堵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封堵器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的结果。方法:体检及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TTE)诊断为PDA的儿童,用原所报道过的方法作心导管检查、降主动脉造影及PDA封堵术。0.7~14岁的儿童行封堵术者78例,其中行螺旋弹簧(coil)治疗者16例;行Amplatzerductoccluder(ADO)治疗者9例;行国产PDA封堵器治疗者53例。结果:78例封堵成功,术后次日TTE检查,76例PDA完全堵塞,2例用coil堵塞者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前64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者术后明显缩小。用ADO和PDA封堵器堵塞的62例无残余分流。3月末TTE检查,77例PDA完全堵塞,左室内径完全正常,1例用coil堵塞者仍有少量残余分流,且持续4年以上。追踪3~80平均(30±8)月,77例PDA完全堵闭,左室大小正常,降主动脉、左肺动脉口无明显狭窄,无封堵器械脱落。结论:用ADO,国产PDA封堵器和coil可安全有效地治愈儿童PDA。因创伤小,并发症少,远期无不良反应,可替代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未透析慢性肾疾病(CKD)患者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8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CKD患者(CKD3期30例;DKD4期40例;DKD5期38例)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cTnI增高与各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Z5.9%的患者血清cTnI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CKD越严重者,cTnI升高者越多(CKD。期5例,DKD4期9例,DKD5期15例,P〈0.001)。cTnI的升高与年龄的增大(P〈0.01)、糖尿病(P〈0.01)、既往心血管疾病(P〈0.05)、左室肥厚(LVH)(P〈0.01)、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P〈0.05)相关,但多因素分析仅年龄是cTnI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而GFR、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不是。【结论】血清cTnI浓度升高在无ACS的透析前CKD患者中较为普遍。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既往冠心病史、LVH、GFR下降相关。但GFR和LVMI不是其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4.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介入诊疗在国外已越来越普及[1,2],国内亦有报道[3],但多数为回顾性调查,缺少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旨在前瞻性地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的安全性及成功率。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将2002年4月至2003年6月拟诊冠心病在湘雅二医院心导管室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384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经桡动脉组185例,其中男136例,女49例,年龄51~72(62±7.8)岁,经股动脉组189例,其中男142例,女47例,年龄50~73(64±8.5)岁,2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TG、HDL-…  相似文献   
95.
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除高血脂及某些血液成分的改变外,有人认为铁超负荷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慢性失血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有关铁与AS关系的实验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AS模型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6.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检出率为0.016%~0.020%[1],约90%CAF止于右心系统,止于左心房、左心室的仅占10%[2].近30年已有许多文献报道用介入法治疗CAF[3-6],但有关左冠状动脉-左心室瘘介入治疗的报道罕见.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拘禁导丝"技术处理复杂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岳阳市人民医院、永州市人民医院、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2 640例,其中球囊或支架不能通过病变的患者25例,21例采用了"拘禁导丝"技术,根据"拘禁导丝"的选择分为亲水涂层导丝组(9例)和无亲水涂层导丝组(12例)。评价"拘禁导丝"技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选择不同"拘禁导丝"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18例(18/21)手术成功,其中同一支血管作为"拘禁导丝"置入血管成功9例(9/11),不同血管成功9例(9/1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3)。亲水涂层导丝组手术成功7例(7/9),无亲水涂层导丝组成功11例(11/1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6)。所有患者"拘禁导丝"均成功拔除,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拘禁导丝"技术对于球囊或支架不能通过病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前后,冠脉循环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4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和24例非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两组介入治疗前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的变化。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在治疗后冠脉循环中的TFPI均有升高(P<0.05),老年组的TFPI水平较非老年组升高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TFPI水平显著升高。TFPI在PTCA术中起重要的抗凝及抗栓作用。  相似文献   
99.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 I)的疗效及安全性。对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途径常规方法,行直接PC I,观察梗塞相关动脉的开通率、血流情况、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并随访观察预后、再狭窄及再次血运重建情况。结果显示直接PC 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在有条件的医院可首选PC I作为AM I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对2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途径常规方法,行直接PCI,观察梗塞相关动脉的开通率、血流情况、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随访观察预后、再狭窄及再次血运重建情况.结果 呼叫到球囊开通时间为(88±36)min,227例患者成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3级(96.2%),9例发生无再流,共植入支架235个.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15例心原性休克患者11例存活(73.3%),5例心肺复苏患者3例生存.住院期间死亡10例,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休克和室颤.随访期间再发心肌梗死7例,死亡4例.87例复查冠脉造影,19例再狭窄,12例再次行PCI术,3例行冠脉搭桥术.结论 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在有条件的医院可首选PCI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