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8篇 |
免费 | 108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48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218篇 |
内科学 | 191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37篇 |
特种医学 | 5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64篇 |
综合类 | 455篇 |
预防医学 | 221篇 |
眼科学 | 7篇 |
药学 | 223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102篇 |
肿瘤学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111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123篇 |
2010年 | 110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146篇 |
2007年 | 111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97年4~8月,我们采用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米索)方法对82例晚孕孕妇进行引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无应用前列腺素禁忌证、近期内未用过前列腺素拮抗剂的足月、单胎、头位,无引产禁忌证的初产妇164例,年龄23~35岁,孕龄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的高危患者临床资料,术中行胰管支架置入者分为观察组,共117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37例,年龄(57.36±10.42)岁;未置入者分为对照组,共72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年龄(56.88±10.19)岁。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部带蒂皮瓣和V-Y推进皮瓣在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临床收治的手部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腹部带蒂皮瓣术治疗,观察组给予V-Y推进皮瓣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缺损处血流速度(BFV)和血流灌注量相对值(BPR)、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BFV和BPR血流指标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腹部带蒂皮瓣术相比,采用V-Y推进皮瓣术修复手部外伤软组织缺损,能够改善患指局部血运情况,促进患者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并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是临床用于修复手部外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正1病例患者,女性,48岁。因缄默不语、发热1 d于2015年10月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被诊断精神分裂症,服用奥氮平维持,但在家服药不规律。精神检查:意识不清,问话不答,缄默不语,不能系统精神检查。体格检查:肌强直,脉搏120次/min,体温40.3℃。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4.55×109/L;心肌酶谱:肌酸激酶471.0 U/L,肌酸激酶同功酶232.0 U/L,α-羟丁酸739.0 U/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骶骨钉内固定治疗腰骶区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8年11月,抗结核治疗2~3周后,采用经下腰椎侧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髂骨植骨及骶骨钉内固定治疗腰骶区结核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29~56岁,平均(44.45±8.50)岁;病程8~15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骶部疼痛,1例伴下肢放射痛,2例鞍区麻木,6例伴有结核中毒症状。术前摄X线片,并行CT或MR检查,诊断为脊柱结核。术前控制结核中毒症状,血沉降低到(37.2±9.6)mm/h(25~54mm/h)。术前、术后评估腰骶角、视觉模拟评分及血沉变化。结果:患者均未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核无复发,无窦道形成。随访时间平均(19.64±5.43)个月。腰骶角由术前的平均(12.9±5.0)°提高到术后的(21.5±6.1)°和末次随访时的(20.1±5.2)°(P<0.001)。视觉模拟评分和血沉由术前的(7.3±1.2)分和(37.2±9.6)mm/h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0.6±0.5)分和(10.5±2.3)mm/h(P<0.001)。所有患者术后6~12个月骨融合,平均(9.0±1.9)个月。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3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骶骨钉内固定是治疗腰骶区脊柱结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脐腹壁内三通道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经验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为11例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分别行经脐单套管三通道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及经脐腹壁内三通道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改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24 h使用镇痛剂例数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1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均于4 d出院。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使用镇痛剂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95~145 min,平均(120.25±18.95)min;改良组手术时间40~70 min,平均(55.71±9.74)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套管三通道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器械平行置入,前端狭小术野内腹腔镜、抓钳及主操作器械运动时相互干扰,难以相互配合,多顾此失彼,且易漏气,造成手术困难、时间延长。经脐腹壁内三通道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器械间的距离相对增加,相互干扰减少,操作空间亦相对增加,腹壁组织相对柔软,操作较灵活、漏气少,安全可行。相对传统LC而言,单孔手术操作困难,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但术后腹壁无明显可见疤痕,美容效果极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后凸成形术(PKP)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6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58例采用PVP和PK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含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瘤、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及新鲜压缩性骨折患者,分析术前病例选择及术中操作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例患者出现术中骨水泥渗漏,压迫神经根,即刻开放手术清除骨水泥,术后症状得到改善,41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功能得到改善.[结论]对于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瘤、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及新鲜压缩性骨折患者,PVP、PKP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