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眼弓形体病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地弓形体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虫 ,可通过免疫介导引起局灶性坏死性视网膜炎或视网膜脉络膜炎 ,即眼弓形体病。是免疫健全人群中眼后部葡萄膜炎的常见病因之一 ,在艾滋病人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本文对近年来在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2.
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大鼠视网膜损伤及细胞凋亡情况。 方法 采用升高大鼠眼压到109.725 mm Hg(1 mm Hg=0.133 kPa)持续1 h的方法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常规眼球切片观察不同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视网膜损伤的组织病理改变;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视网膜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erminal dUTP nick end labelling, TUNEL)法定位凋亡的视网膜细胞。 结果 缺血30 min 再灌注24、48 h的大鼠视网膜无明显的病理改变;缺血60 min再灌注24、48 h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明显变薄;缺血60 min再灌注12、24 h的大鼠视网膜有梯状条带。而正常对照组、缺血30 min再灌注24、48 h组及缺血60 min再灌注48 h组大鼠视网膜均无类似表现。TUNEL法显示视网膜内的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节细胞和内核层光感受细胞。 结论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主要是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损伤,细胞凋亡可能是损伤的重要机制。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96-298)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及分析中国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及病因分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中山眼科中心葡萄膜炎诊室接诊的1200例(男性690例,女性510例)葡萄膜炎患者 根据解剖特点进行了临床分型 从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方面进行了病因分型 结果在1200例中,601例(50.1%)属前葡萄膜炎,454例(37.8%)属全葡萄膜炎,134例(11.2%)属中间葡萄膜炎,11例(0.9%)属后葡萄膜炎 病因查明者有616例(51.4%),包括伏格特— 小柳—原田综合瘙(252例,21.0%)。风湿性关节炎(156例,13.0%),白塞氏病(78例,6.5%),单纯疱疹病毒感染(40例,3.3%),富克斯异色性睫状体炎(25例,2.1%)及其它,结论 前葡萄膜炎,伏格物—小柳—原田综合症前葡萄膜炎,风湿性关节炎前葡萄膜炎及白塞氏病前葡萄膜炎分别是中国最见的解剖或病因类型。  相似文献   
64.
光明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视网膜损伤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药光明液对大鼠实验性高眼压致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诱发视网膜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光明液组,模型组,正常组和维生素E组。采用短暂升高大鼠前房压至110mmHg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光明液组用光明液灌胃治疗7天,并与维生素E对照。其余组灌服等量蒸馏水,经光镜和电镜观察视网膜的改变并测定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结果:缺血60分钟再灌注48小时以上,光镜下可见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层(retina ganglion cell layer,RGCL)萎缩和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L)细胞明显变薄;电镜下可见RGCL、INL层出现环核状核固缩及凋亡;SOD活力下降,MDA、NO含量上升,经光明液治疗后RGCL和INL形态学有明显改善,SOD活力提高,MDA和NO含量下降。结论:光明液是治疗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有效中药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65.
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临床药理研究室在多方资助下 ,预开展眼科药物药理学及眼部感染免疫学研究 ,其中包括眼弓形体病发病机理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现需 1或 2名博士后研究员 ,具有眼科工作经历者优先考虑。有意者请将中英文个人简历各 1份 ,您对眼科药物药理或眼部感染免疫学研究的兴趣和理论依据 (要求中英文对照 ,2或 3页 ) ,博士毕业论文 ,2或 3篇有代表性的论著 ,3或 4名推荐人姓名及本人工作单位名称、联系电话及Email地址 ,寄至 5 10 0 6 0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胡世兴教授 ,Email:markhu @gzsums.e…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非典型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眼底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诊断为非典型RP的15例(30眼)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其中5例同时做了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 15例非典型RP包括中心性RP3例;无色素性RP4例;白点状RP2例及Bietti’s结晶样RP6例;彩色眼底像显示其眼底表现各有特点,但FFA均显示有程度及范围不一的椒盐状透见荧光及多灶性脉络膜萎缩;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血管透见性增强,后期比FFA更清楚显示多灶性脉络膜萎缩的边界范围。结论 眼底彩色照相、FFA和ICGA结合检查,有助于更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的非典型RP眼底表现特点以及视网膜、脉络膜循环改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67.
Caspase-3在急性视网膜光损伤模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aspase-3在急性视网膜光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手术显微镜光源E=(30000±50)lx照射SD大鼠右眼,照射时间为30min,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分别在照射后6h、1d、3d、7d和15d处死动物,取眼球做光镜和电镜检查;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Caspase-3试剂盒检测其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①光镜及电镜检查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视网膜的内、外节水肿逐渐加重,其中内节线粒体肿胀逐渐加重、外节盘膜叠状结构解离,而外核层细胞核排列紊乱、核固缩、核层变薄,后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几乎消失。②AnnexinV联合PI染色法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凋亡细胞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但7d与15d凋亡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差异,分别为83%和81%。③Caspase-3活力测定表明:随着时间推移,Caspase-3活力呈上升趋势,由最初6h时的0.02活力单位,在第7天达最高峰至10.2,然后开始下降,在15d时下降至6.8活力单位。④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6h、1d、3d基本检测不到激活的Caspase-3蛋白酶,而7d与15dCaspase-3蛋白酶含量相似。【结论】急性光损伤引起的SD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与Caspase-3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剂对N-甲基-N-亚硝脲诱导SD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2003-03/09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于雌性SD大鼠生后47d,分别经腹腔注射小、中及大剂量的川芎嗪注射剂,1次/d,并于生后50d腹腔注射N-甲基-N-亚硝脲60mg/kg。在N-甲基-N-亚硝脲处理不同时间后处死动物,取眼球。通过dUTP缺口末端标记试剂盒检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视网膜形态学分析测量周边视网膜的总厚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基因c-fos的表达。结果:N-甲基-N-亚硝脲作用24h后,模型组周边视网膜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指数为38.0%;川芎嗪注射剂组分别为30.0%,15.6%和8.4%。作用7d后,模型组周边视网膜的总厚度为37μm;川芎嗪注射剂组分别为41,66和85μm。川芎嗪注射剂可抑制N-甲基-N-亚硝脲诱导的即早基因c-fos的表达。结论:川芎嗪注射剂通过下调基因c-fos的表达,抑制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从而部分地保护N-甲基-N-亚硝脲引起的视网膜损伤。  相似文献   
69.
林少春  杨锦南  陈慷  胡世兴 《热带医学杂志》2004,4(1):28-30,58,F002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对SD大鼠光感受器细胞毒性作用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雌性SD大鼠76只,分12组,正常对照组4只,其余组各6只。于大鼠生后50d,分别一次腹腔注射MNU 40mg/kg、60mg/kg和80mg/kg。在MNU处理后24h、48h、3d和7d,处死大鼠,取眼球,做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MNU均引起视网膜损伤,其损伤的程度与MNU剂量呈正比。作用24h后,可见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核固缩和光感受器细胞外节部定向障碍;48h或3d后,可见光感受器细胞丧失;7d后,外颗粒层和光感受层仅剩下少数几层或几乎完全消失。结论: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70.
中国南部的葡萄膜炎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葡萄膜炎是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其是中青年好发的严重威协视功能的眼内炎症。然后,有十二多亿人口的我国的葡萄膜炎流行病学几乎一无所知。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葡萄膜炎的发病及有关流行病学状况。方法 在我国南部广东省新会县以挨家挨户家访法进行葡萄膜炎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侧照法、直接眼底镜及手持裂隙灯等方法检测,对疑患葡萄膜炎均用托品酰胺散瞳后使用裂裂隙灯和眼底镜检查。结果 随机抽查患共10500人(21000只眼),其中包括4800名男性和5700名女性,最年轻仅为出生后一个月,最年长为92岁,发现16人(20只眼)患葡萄膜炎。该病的人群患病率为0.152%。最年轻的患为7岁儿童,最年长为63岁老人。平均患病年龄为35.1岁,16名患中,11名年龄在10至49岁,占患的69.8%,5名患(6只眼)为活动性炎症,占所有患的30%。9人11只眼(占0.086%)巳成盲目,平均致盲年龄在44.5岁。结论 研究表明葡萄膜炎确是中青年严重损害视功能的常见眼疾之一。据此调查,估计我国有200余万葡萄膜炎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