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31.
N-甲基-N-亚硝脲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对SD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100只,分17组,正常对照组4只,其余组各6只。在大鼠生后50 d,分别一次腹腔注射MNU 50 mg/kg、60 mg/kg、70 mg/kg和80 mg/kg。在MNU处理后24、48、72 h和7 d处死大鼠,取眼球,做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MNU均引起中心视网膜和周边视网膜损伤,其损害的程度与MNU的剂量呈正比。作用24 h后,可见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核固缩、破坏及光感受器外节部定向紊乱;48 h或72 h后,可见光感受器细胞丧失;7 d后,外颗粒层和光感受层几乎完全消失。结论: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32.
粉防己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PC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新生血管形成的药物效应。方法:应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10-3、10-4、10-5、10-6M)Tet对HUVEC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et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et对PCNA的影响。结果:Tet能抑制HUVEC增殖且具有量效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显示HUVEC经10-5MTet处理后,G1期细胞增加19.69%,S期细胞减少12.31%,G2期细胞减少7.38%;PCNA在1640对照组、Tet实验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842±0.079)、(0.519±0.052)。结论:Tet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是一种潜在的新生血管抑制剂。  相似文献   
33.
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autosomal 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ad RP)属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一种类型 ,是单基因遗传病 ,具有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目前已克隆了 8个致病基因 ,包括 RHO、Peripherin/ RDS、RP1、NRL、CRX等 ,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4.
杞菊地黄汤对MNU诱发的大鼠视网膜变性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杞菊地黄汤防治MNU诱发大鼠视网膜变性的基因表达谱变化,探索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30只大鼠分为3组:药物组(杞菊地黄汤灌胃 MNU皮下注射)、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 MNU皮下注射)和正常组(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后12h,取视网膜进行基因芯片分析和RT-PCR检测。并用GO(gene ontology)分类和信号通路分析等方法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模型组/正常组和模型组/药物组中分别有75个和118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多与信号转导、发育、免疫和防御、凋亡等生物过程有关,主要涉及到MAPK、Toll样受体和凋亡信号通路。结论:在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变性中,杞菊地黄汤能特异性拮抗数个信号通路中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Tet)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分泌及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球结膜与初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培养的上清液,ELISA法检测两种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1,MMP-3,MMP-9的含量及10-5mol/L的Tet作用48h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培养的上清液中含量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10-5mol/L的Tet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MMP-3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培养的初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上清中MMP-1,MMP-3含量较正常成纤维细胞上清中含量高[MMP-1:26928±1135→3148±74(ng/L),MMP-3:52593±1031→12490±3126(ng/L),P<O.01],加入10-5 mol/LTet作用48h后明显下降[MMP-1:26928±1135→15064±533(ng/L),MMP-3:52593±1031→29943±561(ng/L),P<O.01].培养的正常结膜及初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上清中未检测到MMP-9.初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MMP-3 mRNA是正常结膜组织成纤维细胞的3倍,10-5mol/L的Tet作用24h后表达量下降了27.1%.结论:Tet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MMP-1,MMP-3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其细胞MMP-3 mRNA表达量.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m-1,MCP-1)在不同病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及探讨MCP-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6只和糖尿病造模组(DM组)48只,DM组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将造模成功DM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周、4周、12周和20周组,每组各12只.到各时间点后处死,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CP-1在不同病程糖尿病造模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对免疫印迹结果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结果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中MCP-1的表达非常微弱,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MCP-1蛋白表达比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并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到12周时达最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各层均无MCP-1表达,大鼠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视网膜表面血管即有MCP-1阳性细胞表达,以后随病程延长而表达增多.结论 MCP-1在视网膜的表达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汉防己甲素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相关因子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组织块分泌的相关因子变化,了解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翼状胬肉病变的作用.方法 收集初发翼状胬肉(实验组)和正常球结膜组织块(对照组)体外培养上清液,ELISA检测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及10^-5 mol·L^-1 Tet作用48 h实验组中各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上清液中VEGF含量较对照组高(P<0.01);加入Tet作用48 h后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上清液中VEGF含量无差异(P>0.05).2组上清液中IL-1β的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在翼状胬肉新生血管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汉防己甲素对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的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IL-1β在翼状胬肉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d小鼠外核层细胞和视网膜光感受器外段的病理、超微结构、凋亡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葛根素对rd小鼠的干预作用和干预机制。方法rd新生小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从出生时腹腔注射葛根素80mg.kg-1,每天2次,至生后35d,对照组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用药后当日和3、7、14、21、28、35d取眼球,固定后,常规病理和电镜观察。用TUNEL方法检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cl-2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病理结果显示,经葛根素治疗后14、21、28、35d,rd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层数与未用药的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1。电镜结果显示,葛根素可减缓rd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及其外段盘膜部位线粒体的病变,减少盘膜和外界膜的破坏。rd小鼠经葛根素药物治疗后d7、14、21、28、35,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率比未用药的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d3、7、14、21、28、35,Bcl-2在视网膜外核层及光感受器细胞外段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或P<0.01。结论葛根素可延缓rd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和视网膜光感受器外段损伤。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有明确渗漏点,其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500 μm以外的中浆患者102例102眼,采用氩绿激光行渗漏点直接光凝封闭,激光参数:光斑直径100~200 μm,爆光时间0.2 s,能量80~150 mW。激光光凝1次或2次补充完成。结果激光光凝后视力迅速提高一行以上者95眼,视力无变化7眼;眼前黑影、视物变形症状消失的87眼;两周内视网膜神经上皮盘状脱离消失,中心凹反光出现的80眼;首次光凝未完全封闭渗漏点需2次补充光凝的4眼;治疗过程中无1例因光凝损伤黄斑中心凹;全部患者激光光凝后随访6个月至5年,未发现远期光凝并发症,同时无1例复发。结论氩激光治疗中浆可较快提高视力、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率,把握光凝条件是杜绝光凝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0.
我国弓形虫眼病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海燕  胡世兴 《眼科研究》2002,20(6):565-567
弓形虫眼病主要表现为胚胎早期受弓形虫侵犯使视窝及视泡的形成发生障碍引起的先天畸形以及炎症损害引起的视网膜脉络膜炎。近年研究还发现一些眼病与弓形虫感染有病因学联系。由于传统的病原学检查费时,阳性率低,免疫学检查已成为早期诊断的依据。目前一些能杀死弓形虫滋养体和包囊的药物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