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我科自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630例,其中经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证实28例并发脑积水,我们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35例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34例患者成功植入球囊扩张支架,1例未能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 术后见椎动脉开口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作临床随访,症状改善,9例患者获得脑血管造影随访,其中1例出现约50%的再狭窄.结论 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颅内压、惠侧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GCS评分和综合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的应用有助于降低颅内压、增加脑血流、改善微循环、缩短昏迷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987年2月至1996年12月,我科共行1622例开颅手术,其中开颅术后血肿(postcraniotomyhematoma,PCH)再次手术者24例(占1.47%)。兹将血肿形成原因及处理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7例,女7例,年龄35~72岁。24例中再出血部位脑内血肿14例,硬膜下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5例。再出血的临床特点:首次术后意识完全清楚6h内又昏迷者《例,12~24h内又昏迷者3例;第一次手术后意识好转坦末清醒,2~3天后又昏迷者8例,9例手术后仍处于昏迷状态。首次术后再次出现脑疲症状11例。再次手术时间:12h以内4例,24h内3例.2~5天17例。再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定向抽吸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引起术后再出血的因素。方法:立体定向组使用立体定向仪。CT定住定向组不使用立体定向仪,根据CT片直接穿刺、抽吸血肿。结果: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舒张压P=0.032。结论:高血压是否得到较好控制是决定再次脑出血的首要因素。控制血压是防止术后再次脑出血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28例患者均成功地植入球囊扩张式支架,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症状均得到改善。6例患者获得脑血管造影随访,其中1例出现约50%的再狭窄。结论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34例)和骨瓣开颅术(4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立体定向组并发症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恢复快,ADL评定优于骨瓣组。结论:微创、减压及超早期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较佳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截瘫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5岁,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30h入院,体验:脉搏84次/min,血压180/110mmHg,神志清,对答切题,两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两鼻唇沟对称,颈部抵抗,四肢肌力Ⅴ级,两侧巴氏征阴性,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造影剂为欧乃派克),发现前交通动脉动脉瘤,长约8.3mm、宽约7mm,瘤颈约4.1mm;左椎动脉极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联合机械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局部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联合机械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结果预后好的患者共有18例(85.7%),血管完全再通的11例(53%),部分再通的9例(41%)。颅内出血率9.5%,病死率4.8%。结论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联合机械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我科于1996年6月至1998年6月.利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2例.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48~79岁。术前GCS评分:9~12分14例,6~8分17例.3~5分1例。血肿部位:基底节区血肿20例,其中破入脑室8例。丘脑血肿6例.其中破入脑室3例:脑室出血呈铸形2例:脑叶血肿4例。根据多田明等[1]提出的血肿量计算公式(л/6×长轴×短轴×层面)计算血肿量:20~30ml4例30~50ml17例;50~70mlg例,70~80ml2例。发病距手术时间:最短4小时,最长6天.平均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