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前列腺特异性间质肿瘤是一类罕见的肿瘤性病变,而发生于前列腺特异性间质的前列腺间质肉瘤(PSS)更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低级别PSS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受体 C-Met和RON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两步法测定106例浸润性乳腺癌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Met和RON的表达。结果C-Met、RON的阳性表达在浸润性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有明显差异,与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10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C-Met、RON的单独阳性表达及联合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106例浸润性乳腺癌中RON阳性表达与C-Met阳性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结论C-Met、 RO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可以更加有效地预测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基因靶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CA)p53蛋白、p2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过度表达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CA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20例CA 皮损中p53、p21及PCNA阳性率分别为5%(11/20)、50%(10/20)和70%914/20),p53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基底层及棘层中下部,p21阳性细胞分布于棘细胞层,PCNA阳性细胞散布于表皮全层。结论 证实了CA中存在着p53、p21及PCNA的过度表达,同时也表明HPV的感染导致宿主细胞多基因表达的改变。  相似文献   
24.
<正>1 病例介绍患者,男,25岁,因血尿1月余,于2017-12-29来我院就诊,自述尿液中有血块,病程中患者无腰部胀痛不适,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专科检查:双肾区无隆起,双肾未触及,双肾区叩痛(-),肋脊点、肋腰点压痛(-),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压痛(-)。耻骨上区无隆起,膀胱位于耻骨下,触痛(-)、压痛(-)。影像学检查:全腹部CT增强显示右侧肾盂内异常密度影,占位待排(见图1)。泌尿系彩超:肾盂内不均质回声,建议进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外阴原发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外阴原发性SFT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3岁和65岁。病变均位于左侧外阴靠近大阴唇。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增大包块,无痛或轻压痛,表面皮肤正常。肿瘤最大径3.5 cm和4.5 cm。低倍镜下,由交替分布的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组成,瘤细胞呈席纹状、束状、无序状排列;细胞稀疏区间质内含有透明变性胶原纤维,间质血管丰富,可见厚壁扩张血管,但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不明显,未见坏死及核分裂象,灶区间质可见明显的黏液样变性。免疫组化:CD34、STAT6、CD99、bcl-2和vimentin(+)。2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外阴SF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发生间质黏液变性更为少见。患者预后较好,免疫组化CD34和STAT6(+),需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微结节性胸腺瘤伴淋巴样间质(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例MNT,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有纤维性假包膜,肿块内见多发性散在或局部融合的上皮性结节,由丰富淋巴细胞间质分隔,其中可见淋巴滤泡形成.上皮性结节由温和的细长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核仁不明显,结节内淋巴细胞稀少.免疫组织化学:上皮性结节内上皮细胞CKpan,CK5/6,CK19,CK8/18均阳性,Ki67约2%阳性,CD20,EMA阴性;间隔内淋巴细胞CD20,CD3,CD5,CD99,TdT均灶区阳性,p53,CD1α均散在阳性;淋巴细胞背景内CK5/6,C8/18,EMA均阴性.结论:MNT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肿瘤,目前WHO归于交界性,有特殊的发病部位和形态学表现,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喉乳头状瘤及其癌变组织基膜中层粘蛋白Laminin(LN)和Ⅳ型胶原(CⅣ)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喉息肉、23例喉乳头状瘤、12例喉乳头状瘤恶变组织中LN、CⅣ的表达。结果 在喉息肉、喉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癌变各组间LN、CⅣ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喉乳头状瘤恶变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3年以上生存组与0.5年内死亡组间LN、CⅣ表达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LN、CⅣ的表达与喉乳头状瘤的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LN、CⅣ的表达可作为评估喉乳头状瘤是否有癌变潜能及癌变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8.
免疫组化P504S、p63、34βE12在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04S、p63、34βE12在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以评估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43例前列腺腺癌、27例前列腺重度上皮瘤变、40例前列腺结节性增生组织中P504S、p63、34βE12的表达情况。结果P504S在前列腺癌性腺体与重度上皮瘤变、前列腺结节性增生腺体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Gleason评分分值显示,不同的前列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63、34βE12在所有前列腺癌腺体组织中均呈阴性,在重度上皮瘤变组织中呈弱阳性、阳性或强阳性,在前列腺结节性增生组织中均呈强阳性。结论P504S是前列腺腺癌敏感而特异性的标志物,其与p63、34βE12联合标记在前列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前列腺腺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李琳  张赛男  肖芹  朱晓芳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2,(4):198-199+196-197
<正>患者男,67岁。主诉:躯干部丘疹、结节伴瘙痒3个月。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躯干部出现丘疹及结节,并逐渐增多,瘙痒明显,曾在外院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于2020年11月20日至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皮肤科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史,否认有婚外性接触史。  相似文献   
30.
不同年龄阶段胃癌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胃癌的发病特点,达到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的目的。方法:总结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原发性胃癌843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按不同年龄段分为:青年组,年龄≤40岁,42例(4.98%);中年组,年龄41~70岁,611例(76.0%),随机抽取106例;老年组,年龄≥70岁,190例(22.5%),随机抽取56例。分析比较三组间基本情况、临床表现、肿瘤好发部位、病理特点及就诊特点等。结果: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男性比例分别为50%、73.6%、80.6%(P<0.01);首发症状均为上腹痛、腹胀,纳差等;确诊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30、61、72d;确诊时晚期病例分别占76.2%、73.5%及71.4%(P>0.05),但分析首诊方式及误诊率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胃窦癌占47.6%,明显高于中年组、老年组(16.0%和23.2%,P<0.05);中年组、老年组贲门胃底癌分别占39.6%和41.1%,明显高于青年组(14.3%,P<0.05)。不同年龄阶段胃癌病理类型均以腺癌为主,青年组低分化及未分化癌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阶段胃癌发病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各组患者确诊时为晚期肿瘤比例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早期胃癌诊断较难。青年发病确诊时间长,胃窦癌占优势,病理类型低分化多见,提示预后不良。中老年组胃癌男性患者比例增多,肿瘤好发部位于贲门胃底,病理为高中分化癌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