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目的 研究MHC I类相关分子A(MHC class Ⅰ chain-related A,MICA)及ADAM10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结肠癌细胞表面MICA蛋白脱落机制的研究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采用SP法检测有完整资料的90例结肠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MICA和ADAM10的表达差异.结果 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C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8%和7.1%,ADAM10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2%和2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并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ICA与ADAM10表达呈负相关性(r=-0.258,P<0.05).结论 MICA的表达降低与ADAM10的表达升高,可能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及肿瘤的转移;且ADAM10在膜型MICA的脱落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41例免疫病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41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it,CD34,Actin,S-100,Vim,SMA,NSE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表达。结果:发生于胃和小肠的间质瘤达82.9%(34/41),形态由梭形细胞和(或)上皮样细胞构成。根据免疫组化分型41例中平滑肌分化型占41.5%,神经分化型14.6%,双向分化型占14.6%,未分化型占29.3%。免疫标记C-kit,CD34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7.8%,68.3%。免疫组化检测与间质瘤良恶性无相关性。结论: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其光镜下形态相似,但免疫表型呈异源性,需根据免疫组化特征与平滑肌等肿瘤鉴别。C-kit,CD34对诊断胃肠间质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胃腺癌组织中P-糖蛋白与p53、c-erbB-2、nm23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胃腺癌细胞的耐药、抗药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以及胃腺癌中P -糖蛋白 (P -gp)与 p5 3、c erbB 2、nm 2 3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检测术前未接受化疗的 3 3例胃腺癌组织中P -gp和p5 3、c erbB 2、nm 2 3的表达。结果 P -gp和 p5 3、c erbB 2、nm 2 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7.3 % ( 9/3 3 ) ,5 7.6% ( 19/3 3 ) ,3 9.4% ( 13 /3 3 ) ,84.9% ( 2 8/3 3 )。P -gp阳性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nm 2 3表达无关 (P >0 .0 5 ) ;与p5 3、c erbB 2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P -gp与 p5 3、c erbB 2、nm 2 3协同表达可以作为胃腺癌临床耐药和判断预后的 1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中galectin3、cytokeratin19(CK19)的表达及对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正常甲状腺组织,14例甲状腺腺瘤,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中galectin3、CK19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galectin3、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2.3%(60/65)、100%(65/65),在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均为阴性,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很低且呈弱阳性。结论:galectin3、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很高的表达,对判断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识别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特异标志。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特异性间质肿瘤是一类罕见的肿瘤性病变,而发生于前列腺特异性间质的前列腺间质肉瘤(PSS)更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低级别PSS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两步法检测65例肺鳞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结果肺鳞癌组织中E-cad的异常表达率为61.5%(40/65),良性病变的异常表达率为0,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异常表达率为78.4%(29/37),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异常表达率为39.2%(11/28),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cad对肺鳞癌的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可作为反映肺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2%酮康唑洗剂治疗脂溢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于1996年3~6月应用2%酮康唑洗剂(商品名采乐洗剂,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对30例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进行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治疗,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30例受试者均来自本中心门诊,全部经临床确诊为脂溢性皮炎。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10~64岁,平均37岁,40~50岁有21例,占70%。二、用药方法先用水浸湿头发,然后用2%酮康唑洗剂适量在头皮停留3~5分钟后,清水冲洗。第1周每周2次,以后每周1~2次,4周后随访观察,作好详细记录。三、疗效评价以脂溢性皮炎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瘙痒、头皮屑、潮红、油性脂溢及结痂等为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epsin和c-Met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方法检测106例浸润性乳腺癌中Hepsin和c-Met的表达.结果 10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epsin的阳性表达率为66.0%,c-Met的阳性表达率为58.5%,Hepsin与c-Met的表达呈正相关(rs=0.192,P<0.05);Hepsin和c-Met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31,P<0.01;rs=0.245,P<0.01),与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rs=0.29,P<0.01;rs=0.26,P<0.01).结论 Hepsin和c-Met与提示浸润性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有关,可作为预测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hRad17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癌、8例乳腺原位癌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hRad17表达.测定90例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Ki-67、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MCM7)、Bcl-2、p53、ER、PR、c-erbB-2的表达.结果 hRad17蛋白在乳腺浸润性癌、乳腺原位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三组病例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乳腺浸润性癌中,hRad17阳性表达56例(62.2%).乳腺浸润性癌的hRad17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Ki-67、MCM7、Bcl-2表达密切相关,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hRad17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类型和p53、ER、PR、c-erbB-2表达均无关(P>0.05).结论 hRad17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提示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Rad17可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新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