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44篇 |
免费 | 198篇 |
国内免费 | 15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篇 |
儿科学 | 18篇 |
妇产科学 | 13篇 |
基础医学 | 149篇 |
口腔科学 | 149篇 |
临床医学 | 561篇 |
内科学 | 255篇 |
皮肤病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108篇 |
特种医学 | 15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859篇 |
综合类 | 1251篇 |
预防医学 | 556篇 |
眼科学 | 78篇 |
药学 | 420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370篇 |
肿瘤学 | 1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184篇 |
2013年 | 136篇 |
2012年 | 162篇 |
2011年 | 167篇 |
2010年 | 190篇 |
2009年 | 174篇 |
2008年 | 223篇 |
2007年 | 224篇 |
2006年 | 209篇 |
2005年 | 220篇 |
2004年 | 202篇 |
2003年 | 199篇 |
2002年 | 158篇 |
2001年 | 197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160篇 |
1998年 | 127篇 |
1997年 | 151篇 |
1996年 | 146篇 |
1995年 | 126篇 |
1994年 | 114篇 |
1993年 | 100篇 |
1992年 | 92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4篇 |
1966年 | 4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拟提出一种新的更简明、更适用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新分型—CBD华西分型,同时探索CBD华西分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基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CBD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根据胆管扩张病变累及胆管树的部位进行分型—CBD华西分型,将CBD分为4型:Ⅰ型,即远端肝外胆管扩张型;Ⅱ型,即远端肝外胆管合并左右一级肝管扩张型;Ⅲ型,即肝外胆管合并二级及以上肝管扩张型;Ⅳ型,即单纯肝内胆管扩张型。同时分析CBD华西分型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0例未成年CBD患者,根据CBD华西分型法:Ⅰ型240例,Ⅱ型48例,Ⅲ型10例,Ⅳ型2例。Ⅰ型患者中236例采取肝外扩张胆管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4例非手术治疗;Ⅱ型患者全部采取肝外扩张胆管切除+肝门胆管成型+肝胆管空肠吻合术;Ⅲ型患者中有9例采取了肝外扩张胆管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其中5例肝内扩张局限于部分肝叶内予以肝部分切除+扩张肝管空肠吻合),1例仅实施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Ⅳ型患者2例均施行...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使用他克莫司(Tac)的肝移植受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CD28家族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的受者20例为Tac组,术后采用Tac、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和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以等待肝移植的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20例为肝病对照组;以健康志愿者20名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正常对照组志愿者和肝病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CD28、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CD152和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分别测定Tac组使用Tac后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CD28、ICOS、CD152和PD-1的表达.结果 肝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Tac组各时点间的CD3+ T淋巴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使用Tac时间的延长,Tac组CD4+ T淋巴细胞持续下降,至使用Tac 3个月时,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 T淋巴细胞逐渐增加至正常水平.Tac组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ICOS分子表达持续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 T淋巴细胞表面CD28分子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而CD8+ T淋巴细胞表面CD28分子持续低表达(P<0.05).同时,Tac组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CD152分子和PD-1分子的表达均持续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肝移植患者接受以Tac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其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紊乱得到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CD28分子和ICOS分子的表达下调,CD152分子和PD-1分子的表达上调,通过共刺激信号的调节来达到抑制排斥反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73.
李敬东 张小明 戴毅 彭勇 李波 曾勇 严律南 LI Jing-dong ZHANG Xiao-ming DAI Yi PENG Yong LI Bo ZENG Yong YAN Lü-nan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9,8(1):217-219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 (HCT) and color doppler flowing imaging (CDPI) in evaluating the resectability of pancreatic canc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14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who had been admitted to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from January 1995 to December 200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values of HCT and CDPI in assessing the resectability of pancreatic cancer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operation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chi-square test and Fisher exact probability. Results Of all patients, 109 were examined by HCT, 97 by CDPI and 96 by HCT+CDPI. For patients examined by HCT, the resection rates of pancreatic head cancer, pancreatic body and tail cancer and total pancreatic cancer were 45.3% (39/86), 26.3% (5/19) and 0 (0/9), respectively. The resection rate of pancreatic head cance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ancreatic body and tail cancer (χ2=8.965, P<0.05). With the increase of tumor size, the invasion rate and metastasis rate were increased and the resection rate was decreased (z=6.15, 5.35, 7.18, P<0.01). The sensitivity rate and specificity rate were 77.8% and 82.2% of HCT, 73.3% and 80.6% of CDPI, 90.6% and 92.4% of HCT+CDPI in assessing the resectability of pancreatic cancer. The values of Kappa identity test of HCT, CDPI and HCT+CDPI were 0.58, 0.52 and 0.8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HCT and CDPI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accuracy in assessing the resectability of pancreatic cancer.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与老年男性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9例年龄≥60岁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纳入患者的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前后位总体及股骨总体骨密度(BMD),根据T≤-2.5,-2.5<T≤-1.0,T>-1.0分别分为骨质疏松症组、骨量低下组、正常组;评价各组间tHcy的差异,及tHcy与两部位BMD的相关性.结果 ①腰椎前后位总体及股骨总体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之间tHcy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tHcy与两部位BMD均无直线相关(r=0.27,P=0.778;r=-0.086,P=0.374).结论 tHcy与两部位BMD无直线相关,tHcy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可能独立于BMD和其他潜在的骨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5.
目的 通过长期观察大三阳乙肝病人肝移植后在LAM或(和)HBIG预防下其体内HBV标志物的变化.探讨乙肝复发的可能机制,为预防复发及个体化治疗寻找切人点.方法 ELISA、HBV-DNA荧光定量、免疫组化定期检测术前术后各期血清及其供肝活检组织,回顾性观察55例大三阳病人随访中HBV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平均随访69.14个月,共12例乙肝再感染/复发,LAM+HBIG组乙肝复发比率为4.8%(2/42),而LAM组为76.9%(10/13)(P=0.000).联合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7.1%、92.7%、92.7%;单用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6.9%、69.2%、53.8%、46.2%(P=0.000);前者2年内乙肝复发率<3%,后者1、2、3、4年复发率分别为16.1%、41.3%、66.4%、66.4%(P=0.000).结论 HBIG联合核苷(酸)类似物作为当前最佳的乙肝复发预防方案明显地降低了复发率,治疗依从性差及病毒的自身状态是中国肝移植后乙肝再感染/复发的主要原因.根据治疗过程中病毒自身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术后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兔海水型呼吸窘迫综合征(SW-RDS)肺弥散功能障碍与低氧血征的关系,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应用丹麦产ABL-Ⅲ型血气分析仪和公式测算法分别对SW-RDS不同时期兔动脉血PaO2、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和肺分流率(Qs/Qt)进行定量测定和动态观察。结果:灌海水后各不同时期与灌海水前比较PaO2显著下降,A-aDO2和Qs/Qt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在SW-RDS早期阶段,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急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而在中、后期则以肺弥散功能障碍为主。此阶段救治的关键是消除肺水肿、改善肺弥散功能、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以提高SW-RDS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7.
围手术期输血与肝脏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 1 30例肝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探讨减少肝脏手术中失血的措施。方法 将 1 30例肝脏手术患者根据围手术期输血与否分为输血组 (78例 )和未输血组 (52例 ) ,对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总数、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输血组术后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低于未输血组 (P<0 .0 5) ,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38.5 %和 1 6 .7% ,均高于未输血组的 1 1 .5 %和 3 .8% (P<0 .0 5) ;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 (9.7± 4 .2 )d和 (1 8.7± 1 3 .1 )d ,高于未输血组的 (5 .3± 2 .3)d和 (1 2 .7± 5 .2 )d (P<0 .0 0 1 )。结论 肝脏手术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有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肝脏手术中失血量和 /或减少输血量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8.
假性胰腺囊肿的内窥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假性胰腺囊肿内窥镜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效果、并发症及优缺点。方法 对假性胰腺囊肿内窥镜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内窥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可反复进行等特点,其适应证正不断扩大.除内窥镜治疗失败、囊肿合并并发症和多发性囊肿时考虑外科手术外,其他情况下假性胰腺囊肿的治疗可考虑内窥镜优先的策略。结论 假性胰腺囊肿的治疗应根据囊肿大小、数量、解剖学部位及有无并发症等综合因素实行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79.
重组的r-Caspsae-3促凋亡基因体内外治疗胰腺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组活化的Caspsae-3(r-Caspase-3)促凋亡基因对胰腺癌细胞(PC-Ⅱ)及裸鼠皮下种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先前构建的r-Caspase-3促凋亡基因转染胰腺癌细胞,细胞形态学、DNA电泳、流式细胞学观察胰腺癌细胞凋亡状况;用脂质体-pcDNA3.1( )/r-Caspase-3复合物,治疗人胰腺癌细胞裸鼠种植瘤,观察肿瘤生长速度并计算肿瘤体积大小。结果 DNA电泳、流式细胞学可分别观测到特征性的DNA Ladder和凋亡峰,皮下种植肿瘤治疗后生长速度开始减缓,组织切片HE染色可见散在凋亡细胞;对照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治疗组。结论 r-Caspase-3具有自催化凋亡诱导活性,以r-Caspase-3为目的基因的基因治疗可能为治疗胰腺癌以及其它恶性肿瘤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0.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病特点及其诊治水平。方法:2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均行B超、膀胱镜检查,22例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14例行尿细胞学检查,17例术前行膀胱镜活检。2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4例行开放性手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2例恶变,病理分型:小梁型6例,腺型2例。尿细胞学未找到癌细胞;21例行TURBT的患者,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非浸润性泌尿上皮良性肿瘤,好发于膀胱颈及三角区,肿瘤较小,单发,有蒂,可恶变,很少复发,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