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胰原基伴囊泡肾、囊泡肾上腺等多项变异一例肖洪文泸州医学院泸州646000在解剖一例约30岁男尸时发现:(1)肝大,长约25cm,左叶达左腋中线;(2)胰原基:腹背胰分离。腹胰呈一底向上的三角形,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缘和肠系膜上血管之间,细小的腹胰管开...  相似文献   
12.
脑水肿是一种神经内外科十分常见的症状,目前,对于该病的形成还尚不完全了解,治疗方法有限,取得的效果也不同。水通道蛋白发现于1988年,是生物体内水分子通道的一种。水通道蛋白4属于水通道蛋白类型的一种,有研究结果显示,水通道蛋白-4密切关系着着脑水肿的形成和预后,通过对水通道蛋白-4的调节,能够对脑水肿的形成和预后产生影响,此外,水通道蛋白-4还可能具有其他作用。所以,观察与探讨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脑水肿形成的关联性对预防脑水肿的产生和治疗很有帮助,此外,还可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的水的代谢。  相似文献   
13.
心肌桥的观测及其解剖生理学意义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心肌桥的存在及其存在的解剖生理学意义。方法:不同年龄段的尸体心脏128例,作年龄、性别记录,比较观察心肌桥的出现率、出现位置、壁冠状动脉所在动脉的形态特点及其与年龄、性别间的关系。结果:心肌桥的解剖检出率随年龄和性别呈阶梯样增加,心肌桥出现的区域位置相对稳定集中,心肌桥所在的冠状动脉在形态匕存在显差异,并随年龄而增强。结论:心肌桥为一良性解剖结构,可能具有支持、固定冠状动脉,局部增大冠状动脉血压,提高心肌血供的“心肌瓣膜”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50个成年干颅骨的观察发现:100例眼眶外侧壁中64例(64%)有沟,在64例中有50例左、右侧同时存在眶内沟(78.1%)。在100例眼眶外侧壁(蝶骨大翼)上有75例存在脑膜一眶孔(75%)。眶内沟可能是眶下动脉和脑膜中动脉间的吻合血管压迫所致。脑膜一眶孔可能是血管的通道。同时本文还描述了棘孔和脑膜中动脉沟。  相似文献   
15.
软骨终板的形态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骨终板位于椎体上、下表面与椎间盘的纤维环和髓核之间 ,刘润田〔1〕等认为是椎间盘的一个组成部分 ,另一些学者〔2〕认为椎体上、下表面的皮质外层。软骨终板和纤维环一起将胶状的髓核密封 ,使椎间盘形成一个自行限制的密闭容器 ,起缓冲外力的作用。若软骨终板破裂 ,髓核会通过其破裂处突入椎体骨质内形成许莫结节 ( Schmorl) ;或向后突入椎管内形成椎间盘突出。本文就软骨终板的形态和功能作一综述 ,旨在为椎间盘退变的进一步研究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椎间盘是人体最大的无血运组织 ,其营养途径主要有 :( 1 )…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不仅存在于骨髓、脂肪、脐血和外周血^[1]中,还存在于软骨膜、骨膜、骨小梁^[2]以及肌肉^[3]中。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来源于骨髓的MSCs,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相似文献   
17.
18.
从近几年看,我院解剖学考试题难度有所降低,而考试不及格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跨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而言,智力上的差异不是很大,故非智力因素可能是造成大量差生的主要原因。笔现就解剖学差生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及其教学对策作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9.
按《人体测量手册》的方法对珙县境内悬棺葬10具“人”尸骨(男6女4,l例5-6岁,2例17岁一20岁,余均在20岁以上)进行观测:测量干、髓已完全融合的7例尸骨的肢骨,计测量锁骨9项、肩胛骨23项、肱骨21项和前臂骨35项以及髓骨26项、股骨31项和小腿骨34项共179项指标并计算相应指数59种,手、足骨多有缺失,未予测量;躯干骨缺失较多且骨质破坏较重,亦未测量;观察头颅30项非测量性状;测量头颅线距82项,弦、弧、周长16项、角度26项,计算相应指数45种;观察各颅颅型、面型、颌型、眶型鼻型及腭型并观察“人”与汉族人及壮族人颅的差异,发现“人”与汉族人颅差异显著,表明他们各属不同民族,“人”与壮族人颅差异较小,似可说明他们具有共同族源。“人”颅顶有冠状方向浅凹,推测与某种头项负重的方式有关;6例成年“人”头颅均缺上颌侧切牙,其牙槽窝消失,牙槽缘骨质充分吸收,表明“人”有与僚人相同的打牙习俗,这对其族属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Bo人颅骨的非测量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Bo人”10个头颅(男6,女4)30项非测量性状进行观察并与汉族及壮族人颅进行比较,发现在额中缝等7项指标“Bo人”与汉族人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与壮族人颅之间在冀区等6项指标亦存显著差异。此外发现“Bo人”6例成年颅均缺上颌侧切牙,其牙槽窝消失,牙槽缘骨质吸收,表明“Bo人”有与僚人相同的打牙习俗;“Bo人”颅顶有冠状方向浅凹,推测与其某种以头顶负重的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