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3篇
  3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建立稳定共表达荧光素酶基因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系,并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建立小鼠肿瘤肺转移模型.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hTERT基因和荧光素酶基因Luc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IRES-neo-hTERT和pIRES-hyg3-Luc,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共转染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经G418及潮霉素B加压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株.应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hTERT和Luc基因在B16细胞中的表达;将稳定共表达hTERT和Luc的B16-hTERT/Luc细胞株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接种雄性C57BL/6小鼠建立肿瘤肺转移模型,并通过活体成像技术检测小鼠肺部肿瘤的生长.结果 建立了稳定共表达hTERT和Luc的小鼠黑色素瘤B16单克隆细胞株B16-hTERT/Luc,经检测hTERT基因和荧光素酶基因Luc在单克隆细胞株中的表达分别为84%和98%.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成功建立了小鼠肿瘤肺转移模型,应用活体成像技术能方便地检测到B16-hTERT/Luc肿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情况.结论 成功建立了可用于活体成像技术检测的稳定表达hTERT的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22.
目的调查高湿地区世居人群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p)抗Hp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情况及其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变化情况,了解高湿地区胃蛋白酶原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36例血清标本进行胃蛋白酶原和Hp检测,胃蛋白酶原检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Hp检测采用胶体金法。结果 Hp IgG抗体阳性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水平为(143.7±87.57)μg/L,高于阴性组(123.89±72.47)μ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 IgG抗体阳性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Ⅱ水平为(19.48±13.88)μg/L,高于阴性组(12.55±9.78)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 IgG抗体阳性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为9.09±4.59,低于阴性组的11.48±4.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蛋白酶原和Hp IgG抗体检测对于世居高湿地区居民血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湿Hp IgG抗体阳性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Ⅱ浓度较阴性人群明显增高,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较阴性人群明显降低,提示高湿环境居民胃底黏膜病变风险较大,应重视Hp和胃底黏膜的体检。  相似文献   
23.
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艳飞1戴振宇王迪徐斌肖毅*,武汉430030  相似文献   
24.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是一种睡眠呼吸障碍,指在睡眠中出现口鼻无气流且胸腹呼吸运动停止10 s以上.CSA分为3类:(1)周期性呼吸;(2)特发性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3)潮式呼吸(Cheyne-Stokes respiration,CSR).潮式呼吸由John Cheyne在1818年和William Stokes在1854年相继描述,是在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现的一种节律性呼吸形式,表现为呼吸逐渐增强增快又逐渐减弱减慢的过程与呼吸暂停交替出现[1-2].CSR与CSA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常并存,且CSA的严重程度与心功能受损程度呈线性相关,可能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就心力衰竭与CSR-CSA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介绍近年来提出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即环路增益学说.  相似文献   
25.
目前通过运用传统化疗药物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已经取得了显著疗效,改善了患者的远期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在提高初治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克服缓解后复发及对化疗药物原发及继发耐药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免疫治疗将成为这部分患者的最佳选择。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AML免疫治疗主要方法:抗体药物偶联(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双特异性T细胞单链抗体(bispecific T cell engager, BiTE);嵌合型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heckpoint inhibitors);树突状细胞疫苗和多肽疫苗(fendritic cell vaccination and peptide vaccines);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治疗等,重点探讨针对初治AML及复发难治性AML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6.
两性霉素B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两性霉素B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1例免疫功能低下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使用普通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mg/d,用药7~66d,平均24.5d,每位患者平均累积剂量605mg。结果: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75.7%0,真菌清除率为66.7%,不良反应发生率寒战、发热58.0%,低血钾44.4%,消化道18.5%,肾功能损害14.8%。结论:国产两性霉素B抗真菌谱较广,疗效好,但须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钾水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干针疗法治疗后其血清睾酮水平、阴茎血流的情况及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内分泌科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干针疗法)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30例,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6周。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阴茎背动脉血流量进行统计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睾酮水平升高,阴茎背动脉血流速度加快,其中研究组升高的血清睾酮水平及增加的阴茎背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5.67%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首次治疗后有33.33%的患者出现局部不适,对照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2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干针疗法,可以增加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及阴茎血流速度,提高总有效率,且安全可靠,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性研究王实肖毅徐晓阳王鲁宁夏书月杨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与吸烟、大气污染、感染、过敏因素、寒冷气候等有关。而与遗传、人种、民族以及免疫状态的关系仍未明确。我们通过对COPD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相似文献   
29.
成人睡眠呼吸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毅  钟旭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3):246-247
睡眠呼吸障碍的疾病谱范围广,从间断打鼾到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睡眠低通气综合征(SHVS)。1999年,美国睡眠医学会提出了一整套针对睡眠中异常呼吸事件与综合征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为能更好地了解每个综合征的特点、预后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下面分别讲述OSAH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CSAHS)、陈一施呼吸(CSBS)、SHVS。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伴有骨髓中发现分类不明细胞免疫组化联合基因重排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长期发热并骨髓或外周血中有分类不明细胞浸润的患者分离骨髓或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基因重排检测。结果:23例患者中,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其中滤泡性淋巴瘤(FL)3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ALCL)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CL)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NKCL)1例,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2例结合脾脏病理学诊断SLE;诊断为骨髓转移癌5例;4例未能确诊。结论:联合运用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技术对长期发热并骨髓分类不明细胞浸润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