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皮肤病学   7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T淋巴细胞TNFSF7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状态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15例活动期SLE患者、15例非活动期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CD4+与CD8+T细胞,并分别提取DNA。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对CD4+与CD8+T细胞TN-FSF7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TNFSF7基因启动子区域,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组的CD4+T淋巴细胞的TNFSF7基因启动子序列-600~-300bp区域平均甲基化水平(0.32±0.05,0.36±0.05)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0.62±0.05,P=0.000),且活动期平均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非活动期SLE患者组(P=0.000)。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组的CD8+T淋巴细胞的TN-FSF7基因启动子序列平均甲基化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TNFSF7基因启动子区域处于低甲基化状态,且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SLE的活跃性相关。  相似文献   
72.
硬皮病病因不清,由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产生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怍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通过整合素介导的信号途径,使成纤维细胞获得趋化活性及有丝分裂活性,导致胶原合成增多,并与动脉内膜增殖及血栓形成相关。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调控与其启动子上的Smad结合位点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反应元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3.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DNA甲基化异常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为此,总结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甲基化特征、T细胞发生DNA低甲基化的机制、DNA低甲基化引起SLE的相关基因变化、基因活性的变化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途径,其中重点综述了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穿孔素、CD70分子过度表达而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3种途径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SLE患者T淋巴细胞CD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CD70在SLE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用定量RT-PCR方法测定15例活动期、15例非活动期SLE患者和l5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CD70 mRNA转录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CD4+CD70+T/CD8+CD70+T淋巴细胞阳性率。结果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CD4+T淋巴细胞CD70 mRNA转录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活动期SLE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CD70mRNA转录水平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P0.05)。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CD8+T淋巴细胞CD70 mRNA转录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4+CD70+T淋巴细胞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活动期SLE患者CD4+CD70+T淋巴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P0.05)。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CD8+CD70+T淋巴细胞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CD70的过度表达在SLE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并且CD70过度表达可以作为SLE疾病活动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5.
毛发红糠疹合并乙型肝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1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颈后出现大片针头至粟粒大红色丘疹,质地较硬,上覆鳞屑,瘙痒甚。曾在外院治疗(具体用药情况不详),病情一度好转,但仍会复发,皮损渐波及双手臂、手背、双下肢及头皮,同时躯干及四肢出现大片红斑,表面脱屑,头皮有较多鳞屑,瘙痒剧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红皮病”,予以维A酸类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于2004年6月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10余年,丙氨酸转氨酶曾高达200U/L,一直服用保肝药物,就诊前2个月复查丙氨酸转氨酶已降至正常。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76.
核因子-κB/Rel家族是一种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参与多种基因的转录;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以及免疫细胞的活化、转化和凋亡等一些重要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主要讨论核因子-κB在某些炎症性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结缔组织病、日光性皮炎发病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7.
T细胞DNA低甲基化在SLE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DNA甲基化异常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为此,总结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甲基化特征、T细胞发生DNA低甲基化的机制、DNA低甲基化引起SLE的相关基因变化、基因活性的变化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途径,其中重点综述了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穿孔素、CD70分子过度表达而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3种途径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为研究Hsp70在人类表皮和表皮肿瘤痰病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56例表皮肿瘤(其中29例基底细胞癌、27例鳞状细胞癌)和30例正常人皮肤中HSP70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HS70在正常表皮全层角质形成细胞胞浆均有表达;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癌细胞胞浆表达减弱,但在部分癌细胞杖有中等表达。结论 胞浆HSP70表达降低可能与皮肤肿瘤有关,细胞核表达HSP70与角质形成细胞恶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79.
氟康唑胶囊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康唑是一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皮肤和深部真菌病治疗。笔者所在科室于2002年6~8月应用氟康唑胶囊(海南曼克星制药厂)治疗了50例皮肤浅部真菌病,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观察对象50例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手足癣、体股癣各25例),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6岁(17~65岁);病程1个月~8年。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经真菌涂片或培养确诊。妊娠、哺乳期、口服避孕药妇女,3个月使用过全身性抗真菌药物者,1个月内局部使用过抗真菌药物者,接受过利福平、苯妥英、地高辛、抗凝剂、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者,有肝、肾…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改良髋关节前外侧(S-P)入路切开复位同种异体腓骨植入术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38例,根据术中是否植骨分为植骨组和非植骨组。植骨组18例,行改良S-P入路切开复位双头加压空心钉+同种异体腓骨棒植入术;非植骨组20例,行切开复位普通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口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随访(46.32±5.28)个月。植骨组骨性愈合16例,出现股骨头坏死2例;非植骨组骨性愈合12例,股骨头坏死8例。植骨组骨折愈合率、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哈里斯(Harris)评分均优于非植骨组,股骨头坏死率低于非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非植骨组5例内固定松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P入路切开复位同种异体腓骨植入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可明显提升骨折愈合率,显著降低股骨头坏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