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MDM2蛋白和P53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肉瘤MDM2和P53蛋白定位。表达水平,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其对骨肉瘤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连接法(S-P法),检测80例有随访资料的骨肉瘤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比较其与各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骨肉瘤组织MDM2蛋白和P53阳性率为50%(40/80),P53蛋白总体阳性率为40%(32/80),MDM2蛋白和P53蛋白异常表达呈显  相似文献   
72.
Notch1胞内结构域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Notch1胞内结构域(intracellular Domain,ICD)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大坪医院2009年1-6月间经手术切除的12例不同级别星形细胞肿瘤及2例瘤周正常脑组织新鲜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Notch1ICD mRNA表达;收集85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星形细胞肿瘤存档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otch1ICD蛋白表达。结果 Notch1ICD在正常脑组织中低或不表达,肿瘤组织中Notch1ICD mRNA水平(4.65±3.04)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1.13±0.11)(P<0.01);高级别(WHOⅢ和Ⅳ级)星形细胞肿瘤Notch1ICD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WHOⅡ级)[分别为(6.58±2.63)与(2.49±1.01),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对于瘤周正常脑组织,各级星形细胞肿瘤Notch1ICD表达明显增强,并由单纯胞质表达向胞质胞核联合表达及单纯胞核表达过渡;Notch1ICD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患者的存活期有关,Notch1ICD高表达预示着较高的组织学分级和较短的存活时间。结论 Notch信...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导管扩张症(MD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男性MD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性,47岁。患左乳肥大3年,近期发现乳头下包块。B超示左乳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巨检见病变质硬,其内散在的导管轻度扩张,中心区囊性变。镜下可见乳腺发育,导管增生,管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灶性多核巨细胞反应及弥漫性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LCA和CD38(+)。结论男性乳腺导管扩张症非常罕见,需要与乳腺癌等其他相似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与脑转移灶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况,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31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肺原发灶和脑转移灶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应用DNA直接测序法进行EGFR突变分析,如发现两者突变不一致则进一步采用增殖阻碍突变系统 (ARMS)验证。结果 31例NSCLC肺原发灶中,8例存在19外显子E746-A750缺失突变、4例为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在31例脑转移灶样本中,8例为19外显子E746-A750缺失突变,3例存在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EGFR突变类型在脑转移灶和肺原发灶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93)。共有16.1% (5/31)的肺原发灶和脑转移灶EGFR突变状况不一致,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3例腺癌 (2例脑转移灶19外显子缺失突变而肺原发灶阴性突变,1例肺原发灶21外显子点突变而脑转移灶阴性突变),1例鳞癌和1例非典型类癌 (均为脑转移灶阴性突变而肺原发灶19外显子缺失突变)。结论 NSCLC原发病灶及脑转移灶EGFR基因突变存在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β-连环素(β-caten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EGF-C,VEGF-D)的表达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6例结直肠癌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β-catenin与VEGF-C和-D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和意义.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β-catenin细胞膜阳性表达,结直...  相似文献   
76.
特发性浆细胞淋巴结病(idiopathic plasmacytic lymphade-nopathy,IPL)由Mori等于1980年首次报道,此后陆续有病例报道,表现为以淋巴结中浆细胞增殖、浸润为特征,临床上具有与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ulticentric Castleman’s disease,MCD)相似且易混淆的特点:如高免疫球蛋白血症,高血清IL-6水平和贫血等[1];但IPL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在某些方面又不同于MCD,包括:MCD具有较高的侵袭性,患者常因感染或衰竭死亡,而IPL在组织学检查中表现出低侵袭性特点且部分有自限性临床过程;IPL的淋巴小结有正常的生发中心,而大部分MCD生发中心呈玻璃样萎缩;IPL没有滤泡间细胞血管增生,但这却是MCD最主要的组织学特征;MCD的生发中心T淋巴细胞CD57阳性率较IPL低;IPL在淋巴小结中滤泡树突状细胞(FDC)通常表达正常,而MCD大多数淋巴小结表达出异常"紧密的/同心圆"样FDC网[2]。IPL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但特异性不强,需病理诊断鉴别,我们诊断1例IPL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gastr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GIM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GIMT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患者为女性,72岁,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胃镜见靠近胃体前壁息肉状肿块突向胃腔,行胃次全切除术及毕罗Ⅰ式重建.例2,男性,43岁,主诉左上腹痛,CT扫描显示胃-食管交界区黏膜下广基或透壁性新生物.两例患者临床分别诊断为胃肠间质瘤及胃癌,而术后病理却证实为GIMT.大体所见:灰白色结节状肿物边界不清,质地不均,表面被覆完整黏膜.镜下显示肿瘤由密集的梭形细胞和大量的慢性炎细胞组成.这些梭形细胞呈束状或席纹状排列,胞质空泛或淡嗜酸性,核呈卵圆形,具有模糊的核仁,核分裂象难以见到;而浸润于黏液样基质中的炎性细胞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形成淋巴滤泡,类似于炎性或反应性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和h-caldesmon,部分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ease,ALK),不表达CD34,CD117及desmin.两例经随访4~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GIM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病理改变的纤维性病变,易与胃肠间质瘤、平滑肌瘤等混淆.  相似文献   
78.
阿尔莱特葡萄球菌属于少见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平时工作中很容易被忽略。自从国外1984年首次报道了从家禽和山羊体内分离出阿尔莱特葡萄球菌之后[1],便不断有文献报道,而国内至今鲜有相关报道,为了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该菌的认识,本文就阿尔莱特葡萄球菌引起的耳道感染1例进行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51岁,生于四川,饮酒史10余年,每天约50 g,无吸烟等不良嗜好。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地中海贫血伴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基因(ATRX)的表达模式。方法选择中枢神经细胞瘤19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WHO Ⅱ级)20例和间变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WHO Ⅲ级)1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ATRX蛋白表达,观察ATRX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表达模式。结果 ATRX在中枢神经细胞瘤细胞核中呈弥漫阳性,表达率为100%(19/19);ATRX在弥漫性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和间变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的病例中阴性,失表达率分别为80%(16/20)和60%(6/10);ATRX失表达率在中枢神经细胞瘤与星形细胞瘤中的差异显著(P0.001)。结论 ATRX在中枢神经细胞瘤中的表达无缺失,在星形细胞瘤与中枢神经细胞瘤鉴别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正窦组织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亦称为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是一种罕见、具有自限性的不明原因的组织细胞疾病,其典型的特征是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常常伴有发烧和体重下降。RDD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生命第1年和第20年,中位年龄2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1])。25%~40%的RDD患者出现淋巴结外受累,仅表现为淋巴结外受累的部位主要位于中枢神经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