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09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6篇
  1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导管射频消蚀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迟发反应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阵发性室上速患者4例,男1例,女3例,年龄23-45岁,其中预激综合征A型1例、B型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所有患者经电生理检查,确定旁道的位置和房室结双径路的存在。然后行旁道消蚀术和房室结改良术。预激综合征A型患者用功率30W在M3:00处行RFCA,放电2s时,δ波消失,继续加强180s。停机20s后8波复现,加强1988,8波仍未消失。术后2hδ波消失,随访6a余δ波未再现。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用功率25WRFCA快径路,通电10s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马上停止通电,Ⅲ度变为Ⅰ度AVB。术后1d又成为Ⅲ度AVB。…  相似文献   
502.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镜联合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扩张、结石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镜联合手术治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43例,分别采用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再序贯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9例,另4例是在大量择期LC后出现急腹症而采取治疗性ERCP/EST.结果:39例选择现行ERCP/EST术,再行LC术,4例因LC术后诊断有胆总管结石而行EST术治疗.手术时间:ERCP/EST平均时间为90分钟,LC术平均时间为40分钟,两种手术几乎无出血.ERCP/EST术后第1天开始进半流食,LC后当晚便可进半流食,未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出血、胰腺炎等,第二步手术后平均住院5.4天,43例中37例随访时间2个月~1年,未出现不适症状,复查腹部彩超无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扩张、结石疾病选择腹腔镜、胰十二指肠镜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3.
轮状病毒VP7 DNA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促使基因分泌或膜锚定表达的基因修饰对轮状病毒VP7 DNA疫苗所诱导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把携带野生型(VP7wt)、分泌型(VP7s)和膜锚定型(VP7tm)3种VP7基因的重组pcDNA3质粒分别免疫小鼠,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VP7抗原检测VP7特异的抗体反应,统计分析。结果 3种DNA疫苗均能诱导轮状病毒VP7特异的IgG抗体反应,但其抗体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把轮状病毒VP7基因导入分泌或膜锚定表达途径不能增强其DNA疫苗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504.
外治法是中医学的治法之一.与内治法相比.具有直达病所、起效迅速、简便易行等独特优势。导师蒋健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教授.临床擅用外治法治疗诸症,疗效颇佳.现辑录验案6则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05.
王桃映 《护理学杂志》2007,22(18):55-56
目的 了解江汉油田矿区农村妇女产褥期饮食与健康状况.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对江汉油田矿区周围农村723名妇女产褥期的饮食和健康状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71.2%产褥期妇女饮食由长辈安排,饮食观念58.0%来源于长辈;鸡蛋、红糖的每日摄入量分别为(365.1±205.7)g和(81.4±58.8)g,而奶类、水果和动物内脏的每日摄入量依次为(4.4±2.3)ml、(6.9±1.7)g和(14.8±2.3)g;60.2%产褥期发生血性恶露时间延长,38.2%子宫复旧欠佳等.结论 农村产褥期妇女的饮食习惯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采用合理饮食,减少产褥期疾病,使其顺利渡过产褥期.  相似文献   
506.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结合特征分子网络(feature-based molecular networking,FBMN)技术,对滇白珠Gaultheria leucocarpa var. crenulata水提物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L/min,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滇白珠水提物MS/MS数据,并在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GNPS)网站(http://gnps.ucsd.edu)上创建FBMN。根据Compound Discoverer软件及GNPS数据库匹配结果,结合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色谱保留时间,参考对照品、文献及Pubchem、Massbank数据库,快速鉴定滇白珠水提物的化学成分。结果 共从滇白珠水提物中鉴定出130个成分,并区分了同分异构体,包括黄酮类40个、苯丙素类22个、糖苷类19个、有机酸类10个、生物碱类10个、酚类7个、萜类6个、酯类5个、氨基酸类4个、糖类3个、核苷酸类2个、醛类2个,其中5-O-咖啡酰奎宁酸、4-熊酰奎宁酸、邻苯二甲酸二丙酯这3个成分为根据FBMN结果推测解析。结论 FBMN弥补了传统分子网络在鉴定同分异构体方面的不足,HPLC-Q- Exactive Orbitrap MS结合FBMN能快速、准确、全面地鉴定滇白珠水提物化学成分,可为其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7.
甘桔汤总皂苷抗炎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甘桔汤总皂苷抗炎作用的机理。方法 通过采用多种非特异性炎症模型进行实验探讨。结果 甘桔汤总皂苷抗炎作用不依赖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但与其抑制多种组织源性炎症介质密切相关。如明显抑制炎症组织中的组胺的释放;降低炎症渗出液中PLA2及PGE2活性或含量;降低致炎性细胞因子IL-1及TNP的活性等。结论 抑制多种组织源性炎症介质,这是甘桔汤总皂苷抗炎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08.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树脂粘接剂对氧化铝渗透陶瓷粘接剪切强度的效果。方法选择无龋坏的人离体磨牙40颗,处理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件。A组用Solobond Plus粘接剂+Bifix QM粘接剂,B组用Fu—turabondDC粘接剂+BifixQM粘接剂,C组用BifixSE自酸蚀树脂粘接剂,D组用PanaviaF双重聚合型粘接材料。所有样本在37℃蒸馏水中储存24h后进行测试,记录剪切强度值,用SAS6.12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anaviaF双重聚合型粘接材料组的剪切强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BifixSE自酸蚀树脂粘接剂组的剪切强度最小。结论PanaviaF双重聚合型粘接材料用于氧化铝渗透陶瓷可获得较好的粘接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0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成为人类健康第三大杀手,迫切需要深入研究揭示其病理分子机制及防治药物.一般COPD分为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目前在该领域尚未有统一的COPD、AECOPD动物模型造模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各类与COPD、AECOPD动物模型相关的文献,从单因素诱导方法和复合因素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510.
目的:了解心血管病患者留置针相关感染的菌群特点,并从细菌学的角度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方法:本实验随机抽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和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三组,即手背组、前臂组、脚组,每组又分四个时间段(T1:48 h≤t< 72 h,T2:72 h≤t≤96 h,T3:96h<t≤120 h,T4:120 h<t≤168 h),每组每个时间段20例患者,分别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皮肤消毒后、拔针时和留置针导管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结果:1)皮肤消毒后,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的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2)三组患者拔针时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的细菌培养中,41例有菌生长;三组患者T1和T2均未检出细菌,T3和T4两个时间段三组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样本细菌培养,10例有菌生长;手背组、前臂组患者T1,T2,T3,T4四个时间段均未检出细菌;脚组患者T1和T2未检出细菌,T3检出4例、T4检出6例,三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患者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是前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