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了解其对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2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变和慢性重型肝炎5组,分别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酯蛋白B,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TC、HDL-C、apoA1、apoB水平逐步下降,以HDL-C、apoA1敏感性最高。而患者血浆TG在慢性肝炎中度、重度组中升高,而在肝硬变组、重型肝炎组明显下降。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TC、TG、HDL-C、apoAl、apoB水平下降反映肝功能储备明显降低,HDL-C、apoAl可以较早期反映肝细胞受损的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2.
医院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4—2006年培养分离出的609株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病原菌构成比中,大肠埃希菌占16.6%、肺炎克雷伯菌占15.8%、白色念珠菌占15.4%。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最敏感的药物分别为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对真菌最敏感的药物是两性霉素B。结论:医院感染以上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所占的比例最大。真菌感染比例较之略低。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病情,及时做病原菌检测,结合药敏结果.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3.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常致呼吸衰竭,急诊抢救时正确的呼吸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2000年至2008年,我院收治重度有机磷中毒406例,对其中因重度呼吸衰竭需进行呼吸管理的98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8例中男43例,女55例,年龄24岁~76岁,平均年龄44岁。均为口服中毒,服毒量40ml~300ml,平均141.5ml。其中氧化乐果21例,乐果24例,甲胺磷16例,其他37例。就诊时间为服毒后10min~3h,来院10min即心跳、呼吸停止者未计算在内,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均<30%,均为重度中毒。所有患者均给予清水彻底洗胃,抗乙酰胆碱治疗,阿托品每次5mg~10mg;10min/次~15min/次达阿托品化后减量维持,同时给以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定或解磷定,吸氧、补液、输血,防治并发症等治疗。如病情危重出现发绀、呼吸表浅、呼吸缓慢,有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MV)治疗。1.2呼吸衰竭发生原因与时间中毒早期(胆碱能危象期呼吸衰竭47例,均在中毒后2h内发生,中间综合征呼吸衰竭50例,在中毒后9h~42h内发生,平均19.6h。阿托品过量中毒1例。1...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肖光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3)
目的:了解武宁县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对全县104个监测点的饮用水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进行采样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该次监测共检测水样208份,总合格率18.27%,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学指标超标。城市饮用水合格率(83.33%)高于农村(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枯水期与丰水期、地下水与地面水水质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该县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水质合格率低,需加强农村饮水卫生管理,完善水质净化和消毒处理措施,加强饮水知识教育,确保居民饮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38.
2006年广州地区登革热流行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006年6~12月间广州地区出现的439例登革热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我院收治入院的439例登革热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6年的登革热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75.9%)、全身肌痛(56.7%)、骨痛(42.1%)、恶心呕吐(27.1%)、皮疹(92.9%);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分别占72.7%和64.7%,血液生化示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占57.9%、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占85.2%、低钾血症占44.2%,淋巴结肿大占15.3%,肝肿大占1.4%,未见脾肿大。CD细胞亚群计数CD3下降的占44.5%、CD4下降的占46.2%,CD8下降的占38.7%。所有病例登革热抗体IgM阳性。结论此次广州地区流行的登革热病例,临床表现典型合并有多脏器损害,尤其肝损害较多见,近半数病人出现CD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未出现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经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临床实践中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具体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了近3年间住院患者中的非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情况。结果:发现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达到标准的比例很低,且以阿司匹林为主,但剂量偏小;接受华法林治疗者很少。结论:当前基层医院房颤抗凝治疗率极低,我们应提高广大医务人员与患者对房颤并发栓塞的危险性的认识,减少房颤患者栓塞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患者女,26岁。因疲乏、纳差、尿黄、眼黄2周,发热6d于2006年7月14日入院。既往无肝炎病史,无长期饮酒及化学毒物接触史,无服用肝损害药物史,无家族性遗传疾病史。入院检查:T39℃,急性面容,皮肤巩膜深度黄染,未见皮疹,腹平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脏肋下未触及,肝浊音界无缩小,未叩出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肝功能:总胆红素(TB)221.9μmol/L,直接胆红素(DB)172.8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4U/L,[第一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