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葡萄膜炎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测定短串联重复序列的PCR技术,对27例BD患者和71例健康对照组IL-1ra基因多态性进行测定。结果:BD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IL-1ra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2/2能增加BD葡萄膜炎易感性(OR=3.3)。其他IL-1ra基因型或基因频率与BD葡萄膜炎无关。结论:IL-1ra基因型2/2与增加BD葡萄膜炎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建立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外扩增培养技术,并初步探讨其表面CD137、CD137L的表达特点。方法:利用贴壁方法自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获得单核细胞,体外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联合诱导培养,对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表型分析,并检测CD137及CD137L的表达。结果:诱导培养5~7天后的非贴壁细胞具有典型的DCs形态,无明显的增殖趋势;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MHCⅡ-类分子HLA-DR表达率为64.02%,单核-巨噬细胞系特异性表面标志CD14表达率仅为2.34%;人类DCs表面CD137L表达率为41.03%;CD137表达率为9.77%,LPS刺激后表达率增加为36.06%。结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经GM-CSF、IL-4诱导,可获得大量的未成熟DCs,其中含有少量的单核-巨噬细胞;此DCs增殖能力很弱,表明单核细胞为DCs的非增殖性前体;体外培养的人类DCs可中等量表达CD137L,并有CD137的表达,LPS刺激可诱导CD137表达的增加。为进一步研究DCs以及CD137、CD137L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自制流式细胞仪专用溶血素对血液红细胞的溶解效果和对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表面标志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40份K3 EDTA抗凝外周血分别用自制流式细胞仪专用溶血素与FACS溶血素处理后,检测其对血液红细胞的溶解效果及对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CD14+、CD45+表达率的影响。结果:自制流式细胞仪专用溶血素和FACS溶血素,均能使红细胞彻底溶解,且不破坏白细胞,在流式细胞仪获取的前向散射光(FSC)和侧向散射光(SSC)散点图中,可见清晰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群,其CD14+表达率分别为(1.01±0.24)%和(1.00±0.23)%、(92.80±1.98)%和(92.81±1.94)%、(91.16±3.68)%和(91.22±3.76)%;CD45+表达率分别为(98.94±0.71)%和(98.90±0.72)%、(95.15±2.73)%和(95.11±2.76)%、(99.39±0.48)%和(99.41±0.47)%,使用两种溶血素检测得到的白细胞表面标志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流式细胞仪专用溶血素具有很好的红细胞溶解效果,但不破坏白细胞,且对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群表面抗原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4.
大剂量放、化疗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某些实体瘤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997年以来,我们对20例体外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存活率及干细胞表面标志性抗原CD_(34)阳性表达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Fas、Fas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T细胞的凋亡是通过Fas-依赖途径,但B细胞进行激活诱导的凋亡过程却不依赖于Fas,而是对T细胞介导的、FasL-诱导的死亡敏感。即在免疫反应,T细胞表现为主动凋亡,而B细胞却表现为被动凋亡.  相似文献   
26.
应用治疗性血浆置换术 (therapeuticplasmaexchange,TPE)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已有报道[1] 。笔者采用TPE技术对巨球蛋白血症进行了系统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6 0岁 ,体重 6 9kg ,巨球蛋白血症病史 8年并糖尿病病史 3年 ,1998年 11月因紫癜 (双下肢为重 )半月而入院治疗 ,体格检查 :贫血貌 ,满月脸 ,眼睑轻度浮肿 ,视力减退 ,行路困难 ,皮肤见散在的淤点 ,双下肢为重 ,肝肋下 2cm ,脾肋下左侧卧位 2cm ,骨髓象报告 :巨球蛋白血症伴继发血小板减少。血常规检查WBC 2 .6× 10 9/L ,RBC 1.71× 10 12 /L…  相似文献   
27.
淋巴细胞活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 -DR以及植物凝集素 (PHA)刺激下的CD3+ CD4 + 、CD3+ CD8+ 、CD19+ 淋巴细胞的早期活化标志CD6 9的表达。方法 : 应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动期和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3+ 、CD3+ CD4 + 、CD3+ CD8+ 淋巴细胞晚期活化标志HLA -DR以及在PHA刺激 4h后CD3+ CD4 + 、CD3+ CD8+ 、CD19+ 淋巴细胞的早期活化标志CD6 9的表达。结果 : ①PHA刺激 4小时后 ,活动期SLECD3+ CD4 + 、CD3+ CD8+ 细胞CD6 9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而非活动期SLE与正常对照组之间CD6 9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PHA刺激前SLE活动组CD19+ 细胞表达CD6 9较正常对照组和SLE非活动期明显升高 (P <0 .0 5 ) ,PHA刺激 4小时后 ,活动期SLECD19+ 细胞表达CD6 9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非活动期SLE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非活动期SLE与正常对照组之间CD19+ CD6 9+ 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③活动期SLECD3+ HLA -DR+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和非活动期SLE(P <0 .0 1) ,CD3+ CD4 + HLA -DR+ 细胞、CD3+ CD8+HLA -DR+ 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而非活动期SLE与正常对照组之间 ,HLA -D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检测特异性核基质结合蛋白(SATB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SATB1和HER2蛋白的表达,使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状态,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中存在SATB1与HER2的高表达,且二者呈正相关(r=0.425,P<0.05)。SATB1和HER2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有关,其共表达的肿瘤组织具有更高的组织学分级,与Ⅲ级乳腺癌相关(r=0.472,P<0.05)。结论 SATB1可调节乳腺癌中HER2的表达,SATB1/HER2双阳性表达是乳腺癌低分化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探讨三维立体培养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的细胞表型变化及部分造血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为下一步研究三维立体条件下的造血扩增及诱导分化提供基础.从脐带中分离出MSC,分别在二维及三维条件下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SC表面抗原的表达水平,通过成血管试验比较了两种细胞的成血管能力,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两种培养条件下造血相关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从脐带中成功地分离出了MSC,在三维培养条件下其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和间充质原始干细胞的表面标记CD31、CD133和CD271等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体外成血管能力增强;骨架蛋白β-actin基因在三维培养条件下表达上调,G-CSF、LIF、SCF、IL-1 α、IL-1β、IL-3、IL-7和IL-11等与造血调控有关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LIF、IL-3和IL-7升高尤为明显;免疫调控相关的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也增高,而SDF-1和IL-6的表达虽有轻微的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培养条件下UC-MSC的CD31、CD133和CD271表达上调,体外成血管能力增强,并且多个造血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  相似文献   
30.
单独使用IL-2治疗实体瘤引起的主要副作用是血管渗漏综合症(VLS),是由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所引起。体外实验证明,IL-2能够促进淋巴细胞与培养的内皮细胞粘附,而粘附的淋巴细胞则直接或通过产生IFN,TNF,CSF 或其他细胞因子而间接地增加血管的通透性。通过以下体内实验可证明上述结论:①运用活体显微术检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