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评价以态度-社会影响-自我效能模型(ASE模型)为基础自行设计的《住院分娩影响因素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方法选择山西省灵丘县2007年1月1日以后分娩的产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分娩影响因素问卷》对其进行调查,评价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和结构效度。结果共调查产妇403人,平均年龄为28.4±5.8岁,汉族占99.0%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93.3% 本次分娩为第一次的占43.2% 顺产率为84.2% 住院分娩者占68.7%。除自我效能模块的Cronbach系数为0.543外,其余模块的Cronbach系数在0.683-0.944之间。因子分析筛选出的7个公因子与理论构想基本一致,可以解释问卷该部分内容的71.625%。结论《住院分娩影响因素问卷》内部一致性与结构效度均较好,可以作为同类地区产妇住院分娩影响因素调查的工具。  相似文献   
92.
辅助生殖技术既给不孕患者带来希望,同时也因为多胎妊娠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负担和痛苦。为解决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周期中低妊娠率及多胎妊娠的问题,生殖医学专家一直在寻找一个平衡点。多个生殖中心研究发现,选择性单囊胚移植在降低多胎妊娠率的同时仍能保持较高的临床妊娠率,故对多胎妊娠风险高的患者实行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是目前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亮丙瑞林在早卵泡期超长方案体外受精/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中的垂体降调节效果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行早卵泡期超长方案的9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亮丙瑞林组385例,曲普瑞林组589例,分析患者的降调节效果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垂体降调节30 d后亮丙瑞林组患者的FSH及E_2水平显著高于曲普瑞林组(P0.01),L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38);亮丙瑞林组的Gn启动时间明显早于曲普瑞林组(P0.01),因此超促排卵过程中曲普瑞林组内源性早发LH峰形成率显著高于亮丙瑞林组(P0.01);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周期取消率及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亮丙瑞林组的胚胎种植率明显高于曲普瑞林组(57.61%vs 52.13%,P=0.046)。结论:垂体降调节作用更温和的亮丙瑞林更符合早卵泡期超长方案对内源性性激素水平抑制的要求;在早卵泡期超长方案中使用亮丙瑞林降调节可获得更佳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初步分析52 461份心电图Brugada综合征的检出情况。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12月,从我院门诊心电图室收集常规心电图52 461份,严格按照筛选标准检出具有Brugada综合征特征的心电图,并对检出的病人进行随访。结果 共检出Brugada心电图征病人39例(0.74‰),均为男性,其中Ⅰ型10例,Ⅱ型26例,Ⅲ型3例。39例中确诊Brugada综合征6例,疑似诊断1例。确诊的6例病人,4例安装了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现生存良好;2例拒绝安装ICD者死亡。结论 Brugada综合征在本组人群中检出率为0.11‰,占已检出Brugada心电图征的15%;建议对于确诊的Brugada综合征病人给予ICD治疗,否则发生猝死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5.
96.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指鼻、鼻咽和咽喉的急性感染。大多是由病毒引起,如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也可继发细菌感染。我科从2002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5例,经临床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正> 为了深入探讨影响延边地区儿童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更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和儿科临床工作水平,我们统计分析了我院1992年-2001年期间0-14岁住院病儿的死亡资料,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病案室所存的历年出院病人报表和0~14岁住院病儿死亡病历,从中计算出近十年的平均病死率及每年病死率,并参考“国际疾病分类”标准,按主要死因、住院日、年龄、  相似文献   
98.
<正> 消化性溃疡最常见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可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通过对50例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发现早期确诊,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加强药物、饮食和心理的护理,对防止失血性休克和提高治愈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2年2月共收治50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现将其治疗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
食管白斑的活检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1年5月~2002年11月,我院做胃镜检查共16102人,发现有食管白斑(Leukoplakia of the Esophagus)31例(上段2例,中段10例,下段19例),占总检查人数的0.19%,其中有活检资料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47~60岁,平均53.4岁,取出组织用10%甲醛固定,常规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结构,所有患者在第一次活检后如无癌变,则6个月后复查并再次取活检。  相似文献   
100.
文题释义: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俗称504医用胶,是美国 FDA和欧洲各国批准用于人体组织内的唯一医用胶产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抗菌性,在室温下能快速黏合机体组织,目前作为组织黏接剂已被应用于整形美容外科、儿科手术、眼科外伤的简单、快速修补等领域。 α-氰基丙烯酸酯正丁酯黏合剂黏合切口的作用原理:该类黏合剂的α-位碳原子上含有极强吸电性的基团如-CN和-COOR,产生诱导效应,使β-位的碳原子有很强的吸电性,在遇到黏膜表面水分或者血液时能产生瞬间聚合反应,固化成膜,同时形成多极性中心,此膜通过电镜观察为直径2.0-3.0 μm的网状结构,与创面组织镶嵌,其结合力大于黏膜的张力,使创面保持对合。  背景: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504医用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粘接剂,但其在口腔领域手术切口闭合中的应用少有报道。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在大鼠口腔黏膜创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取15只雌性SD大鼠(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建立口腔黏膜切开创口模型,分3组:自然愈合组不做任何处理,缝线组采用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间断缝合1针闭合创口,504黏合组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封闭创口,术后7 d进行创口大体与组织学观察。取20只雌性SD大鼠,建立口腔黏膜      1 cm×1 cm的正方形缺损模型,分2组:自然愈合组不做任何处理,504封闭组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涂布缺损区,术后10 d进行缺损部位大体与组织学观察。实验方案经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口腔黏膜切开创口模型:大体观察显示3组创口愈合良好,未见红肿流脓等炎性反应;组织学观察显示,缝线组创缘上皮完整、连续,上皮钉突短而平,固有层成纤维细胞增多,缝线轨迹区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自然愈合组、504黏合组黏膜上皮愈合完好,上皮钉突细而长,固有层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胶原纤维数量多,504黏合组纤维排列较针缝组更为紧密有序;②口腔黏膜缺损模型:大体观察显示,自然愈合组创口愈合不全,未见肿胀、坏死溃烂等感染情况,504封闭组创面基本愈合;组织学观察显示,自然愈合组黏膜缺损明显,上皮层与固有层连接不紧密,可见坏死组织、少量成纤维细胞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504封闭组黏膜缺损创缘长度显著减小,固有层可见成纤维细胞增殖、血管再生,纤维排列一致有序;③结果表明,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的异物反应小,可促进黏膜组织再生,为封闭口腔黏膜创口的一种潜在方法。 ORCID: 0000-0002-5986-5231(胡开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