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2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9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287篇
内科学   18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76篇
综合类   587篇
预防医学   184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13篇
  4篇
中国医学   211篇
肿瘤学   1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分米波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分米波在预防和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给家兔肌肉注射糖皮质激素7.5mg/kg体重,每周1次,制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应用分米波治疗一侧,另一侧作自身对照,以组织病理切片、印度墨汁法灌注及冰冻脂肪染色为观察指标。结果:分米波治疗侧股骨头血管扩张明显高于未治疗侧,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管通透性降低,渗出液减少。治疗侧股骨头脂肪细胞体积较对照侧小且坏死出现早,从而有效地降低股骨头骨内压。结论:分米波可减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92.
远红外线磁疗型颈椎牵引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段翔  米立新  王彦香  陈明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3214-3215,F003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磁疗型颈椎牵引器的临床疗效,并验证其在家庭中应用的多功能颈椎牵引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实验组应用远红外线磁疗型颈椎牵引器行家庭牵引治疗30例,与医院中的牵引治疗30例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3例,其总有效率为90%;在医院中做牵引治疗30例,结果显示临床治愈4例、显效16例、有效19例。其总有效率为100%,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r=3.1579,P&;gt;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的总显效率分别为33.3%和66.7%,两组的显效率比较,r=6.6667,P&;lt;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远红外线磁疗型颈椎牵引器可采用仰卧位牵引,悬挂在椅子上使用,牵引角度和重量可灵活调节,磁疗和远红外线效果伍用,方便颈椎病患者的家庭治疗。  相似文献   
93.
周围神经损伤的物理治疗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超短波可扩张血管,改善神经和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加强局部组织代谢和神经系统功能,达到消炎、消水肿的目的。实验研究表明,钳夹家兔左侧坐骨神经后,超短波治疗,电极对置于伤口处,微热量,70-80mA,12min/次,1次/d,20次1疗程,共2疗程。术后6、8、10周治疗组纤颤电位,正相电位减少,出现运动单位电位,术后12周,治疗组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也比对照组快。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脊髓卒中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脊髓卒中病例的临床及MRI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结果 9例脊髓卒中病例包括脊髓出血5例和脊髓梗死4例,临床均为卒中样起病。急性脊髓出血MRI表现为T1WI等高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伴有严重的水肿信号;脊髓梗死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及DWI高信号,横轴位显示病变位于脊髓前2/3区域。结论脊髓出血和脊髓梗死均为卒中样起病,临床上常出现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表现。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诊断脊髓卒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硝普钠与西地兰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心内科住院急性左心衰竭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硝普钠组与西地兰组各28例。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硝普钠及西地兰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情况均得到良好控制,硝普钠组控制情况优于西地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种药物对急性左心衰竭治疗均具良好效果(有效率﹥90%);硝普钠组心力衰竭症状缓解所需时间更短,起效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均未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过快、休克等不良反应。结论硝普钠与西地兰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均有明显效果,安全性较高;硝普钠对比西地兰在治疗效果、起效时间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YCbCr相邻帧差法检测头部运动及眼睛位移、定位眼睛位置的算法,使之能在基于眼睛状态的疲劳驾驶监测中真正发挥作用。方法:利用YCbCr颜色空间改进相邻帧差法,并依据相邻帧差法对运动物体检测的原理,建立眼睛位移检测的模型。运用该模型检测出后一帧相对于前一帧的眼睛位移量,参照前一帧眼睛所在的矩形区域,框选出后一帧图像中眼睛的候选区域,再利用形态学方法处理,最终得到后一帧图像眼睛的精确矩形区域。结果:本算法的眼睛定位处理速度为14帧/s,较传统眼睛定位算法的9帧/s提升了55%,能确保实时检测到人眨眼瞬间(0.2~0.4 s)的时间间隙,且正确率与传统眼睛定位算法相当。结论:本研究的眼睛定位算法大幅提高了眼睛检测算法的速度,能确保实时检测到人眨眼瞬间(0.20.4 s)的时间间隙,提高疲劳监测指标PERCLOS的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效果。方法120例ASAⅡ~Ⅲ级老年拟行ERCP手术患者,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组、地佐辛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手术开始前5min):芬太尼组患者静脉给予芬太尼0.1mg、丙泊酚1.5mg/kg。地佐辛组患者给予地佐辛5mg、丙泊酚1.5mg/kg,待患者入睡后进行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min(T0)、诱导后1min(T1)、内镜置入(T2)、手术操作开始后5min(T3)、手术结束(T4)及患者苏醒(T5)各时点的心率(U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并记录从停药到患者睁眼的苏醒时间,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呛咳、体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芬太尼组T1时点HR、RR、MAP较T0时及地佐辛组T1时点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为(7.9±3.6)min,明显长于地佐辛组的(4.3±2.9)min(P〈0.05)。芬太尼组出现轻微呼吸抑制(SpO2〈0.90)5例,呛咳4例,明显高于地佐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ERCP,具有麻醉起效迅速、呼吸抑制轻微、对循环的影响较小、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不失为一种更安全、更舒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98.
目的为提高艾滋病合并弓形虫感染的认识和弓形虫形态学识别能力,避免误诊。方法文献复习艾滋病合并弓形虫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弓形体病与黑热病的鉴别要点,以病原体图像比较利杜体、弓形虫形态特点。结果病例诊断为艾滋病合并弓形体病。结论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将骨髓中弓形虫速殖子误判为利杜体。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价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比较热灌注化疗与常温灌注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员2名按照研究计划书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5篇RCT,共998例患者,其中腹腔热灌注化疗506例(热灌注组),腹腔常温灌注化疗492例(常温灌注组)。Meta分析显示,热灌注组的1年生存率、有效率、完全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常温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热灌注组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低于常温灌注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热灌注组腹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常温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安全、有效,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但其长期安全性评价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