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云南省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云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病科所收治的经根治性手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的初诊患者587例,统计分析分子分型与患者年龄、民族、病理类型、病灶大小、淋巴结分期、病理分期、p53等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民族、病灶大小、淋巴结分期、p53表达与分子分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与分子分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不同病理类型与分子分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不同病理分期与分子分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云南省乳腺癌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理分期的分子分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基线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云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病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所有初诊患者,共计1862例,对其年龄、病理分型、分期及分子分型构成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8.23±10.59)岁。发病高峰年龄为40-49岁,按年龄<40和年龄≥40岁分为2组,分析不同年龄组民族、生产史、发病时间、病理分型、分期、分子分型、ER、PR、CerbB2、p53及Ki67的表达情况。除生产史(P<0.001)和PR(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型以浸润性非特殊癌为主,共1523例,占81.8%。临床分期以Ⅱ期患者为主,共916例,占49.2%;Ⅰ期620例,占33.3%;Ⅲ期294例,占15.8%;Ⅳ期32例,占1.7%。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患者为主,共1260例,占67.7%。按不同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分层分析,不同文化程度乳腺癌患者之间的年龄、生产史及病理分期的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不同文化程度乳腺癌患者之间的病理类型、分子分型、ER、PR、CerbB2、p53及Ki67表达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发病主要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与国内其他报道相似,未发现少数民族和汉族乳腺癌患者之间临床病理特征有差异。文化程度所产生不同认知能力可能会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文化程度高的患者临床分期相对较早。  相似文献   
63.
目的:乳腺癌癌因性疲乏(CRF)在乳腺癌中普遍存在,并且可以发生在乳腺癌治疗的各个阶段,对CRF进行有效干预已成为乳腺癌患者顺利进行术后化疗的重要条件。时空针灸是朱勉生教授在古代按时取穴方法基础上吸纳欧洲医学文化理念总结出来的一种新针法。本预试验旨在通过法国专家设计的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探讨时空针灸灵龟八法干预乳腺癌CRF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按照纳排标准入组有效病例40例,按照2∶1∶1比例随机分成3组:时空针灸灵龟八法组20例、非经非穴针灸组10例、空白对照组(单纯辅助化疗治疗) 10例。在辅助化疗全过程中,针灸组每周接受一次针刺治疗。40例入组患者在T1:基线、T2:表阿霉素+环磷酰胺(EC) 4个周期后、T3:紫杉醇4个周期后、T4:化疗后1个月这4个时间点进行量表测评及外周血检测。本预试验40例已全部出组。本文从试验的可行性、安全性等方面对时空针灸灵龟八法试验方案进行评价,为下一步临床试验提供经验和依据。结论:本试验方案可操作性强、安全,患者依从性好。针灸方案贯穿了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辨证论治"的理念、"因时、因地、因人"及"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实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同临床试验规范化要求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4.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作为乳腺癌治疗方法之一,因具有可使肿瘤降期,增加不可手术患者的手术机会、提高保乳率、评估药效等优势,目前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但是由于肿瘤的异质性,NAC并不能使所有患者获益,且存在一定的疾病进展率。因此,有必要寻找能够反映NAC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以帮助临床医生早期掌握患者对NAC的敏感程度,及早将化疗反应不敏感的患者识别出来,针对这部分患者及时调整或更换治疗方案。但现有的评估手段均有其局限性,外周血炎性标志物的提出可以推动具有更好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的出现。全文就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乳腺癌的综合诊疗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