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培养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转染HDAC1作为正向干预,加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负向干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MTT比色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转染HDAC1质粒后,乳腺癌细胞株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加入SAHA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阻滞在G0/G1期。结论HDAC1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能阻止其增殖。  相似文献   
42.
乳腺增生病,也称乳腺纤维性囊肿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常于30~50岁发病。世界上多认为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目前对乳腺增生病临床治疗中存在不同观点,中药治疗的相当一部分病人停药后出现症状复发,持续服用三苯氧胺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手术治疗影响外型和不必要的损伤。现就对60例乳腺增生病门诊患者采用2种三苯氧胺治疗的结果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3.
陈德滇 《云南医药》2006,27(3):289-292
一、乳腺癌手术发展简史 1882年,纽约Roosevelt医院Halsted医生施行了第1例乳房切除,包括相当数量的乳房皮肤、周围组织、胸肌、腋窝淋巴结。1891年Johns Hopkins医院Meyer医生也开展了这种手术。两人在1894年撰写了论文阐述了此术式,得到大家的认可,后人将此乳腺癌根治手术称为Halsted手术。1932年Patey等人开创了保留胸大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称为Patey手术。1963年,Auchincloss又发展了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被称为Auchincloss手术。  相似文献   
44.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缺乏明确的生物标志物,现有治疗手段以化疗为主,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大。10%~21%的TNBC为老年患者,多伴随心、脑、肾疾病等诸多慢性合并症,对化疗耐受性差,是临床诊疗实践的一大难题。同时,专门针对老年TNBC患者的临床研究较少,导致这部分患者的安全及合理用药缺乏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疾病诊疗方面存在很多难点和争议。此外,老年TNBC有其特征,非肿瘤因素所致死亡率较高。因此,患者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及耐受性之间的平衡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老年TNBC的流行病学、疾病生物学行为及特征、诊疗现状及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等进行总结分析,并初步探索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在老年TNBC中的获益,以期为老年TNBC系统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对21例乳腺癌采用不同部位的自体肌皮瓣移植,在改良根治术同期或术后Ⅱ期乳房重建,21例乳房重建均获成功,结果表明乳房重建以根治性手术同期腹直肌肌皮瓣移植重建较为理想,常用。  相似文献   
46.
一侧乳腺癌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的同时或以后。对侧乳腺也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者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PBBC)。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总体发病率不高,但近年来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为探讨双侧乳腺癌的特点及预后因素,现将我科自1997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8例双侧乳腺癌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乳腺相关生理及病理因素对妇女患乳腺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乳腺相关生理及病理因素对妇女患乳腺癌的影响,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1997年1月至2007年4月入院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女性乳腺癌生存病例200例及同时段年龄相近的非乳腺癌人群200例。利用SPSS10.0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生理及病理危险因素为体重指数(BMI)较大、绝经年龄大、乳腺增生、乳腺癌家族史;保护因子为月经持续天数长。结论BMI较大、绝经年龄大、乳腺增生、乳腺癌家族史可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月经持续天数长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8.
沈晗  聂建云  邵红伟  黄树林 《广东医学》2012,33(21):3217-3219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CCL17基因的肝癌细胞系并初步验证CCL17活化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功能。方法分离肝癌患者腹腔液单个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提取单个核细胞总RNA,RT-PCR扩增CCL17基因,经克隆测序后将CCL17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将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利用G418筛选抗性单克隆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CCL17的表达水平;用含CCL17的培养上清液刺激腹腔液来源淋巴细胞后,再与BEL-7402细胞共孵育,利用Annexin V/PI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成功克隆出CCL17基因全长序列,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CL17;质粒转染BEL-7402细胞后经G418筛选获得5个抗性单克隆细胞株,Western blot结果显示5株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均有CCL17表达,其中克隆株F9、F11和G8表达量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含CCL17培养上清液刺激后的腹腔液淋巴细胞,能诱导BEL-7402细胞发生显著凋亡样改变。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人CCL17基因的肝癌细胞系,并初步证实含CCL17的细胞培养上清液有活化T淋巴细胞,促进杀伤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ANKRA2是一种新型的蛋白,在各种组织的313氨基酸中广泛表达。目前关于该基因的研究较少,主要研究方向为针对其分子机制,该基因与疾病的研究更为少见。本文针对国内外关于该基因的研究进行综述,了解其分子机制,作用以及研究的空白点。  相似文献   
50.
正常的细胞增殖周期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在机体严格的调控和精密的平衡下进行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提示肿瘤的发生发展几乎都涉及细胞增殖的调控异常。染色质空间构象的局部重塑是细胞增殖调控的重要步骤,而组蛋白去乙酰化/乙酰化修饰是染色质重塑中最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