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改建鱼塘上厕所和养猪栏等的生态养殖方式对肝吸虫传播的影响。方法选择深圳市自然环境相似的两个村庄,对其中一个流行村进行鱼塘上厕所和养猪栏的改建等综合处理,实施干预两年后,用直接镜检和PCR法比较检测两村淡水螺体内肝吸虫尾蚴和鱼体内肝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结果在两个村共抽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2000只,各类淡水鱼240份,在实验村淡水螺肝吸虫尾蚴和淡水鱼肝吸虫囊蚴的感染率分别为0.7%(7/1000)和6.67%(8/120),而在对照村沼螺肝吸虫尾蚴和淡水鱼肝吸虫囊蚴的感染率分别为1.6%(16/1000)和14.1%(17/120)。结论在肝吸虫病流行区实施鱼塘上厕所改造,防止粪便直接投入鱼塘可以降低肝吸虫第一和第二中间宿主的感染率,有效的阻断肝吸虫的传播,防止人群感染肝吸虫病。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深圳市重点人群肝吸虫病感染状况并探讨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肝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5月~2009年5月来诊的肝吸虫病症状可疑、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有生食淡水鱼虾习惯的重点人群进行肝吸虫病血清学检测和相关知识行为学调查。结果共调查1382名6~65岁重点人群,检出肝吸虫IgG抗体阳性373人(26.98%)。男性的感染率为27.89%(260/932),女性感染率为25.11%(113/240),男女性别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率不同,最高感染率的年龄组分布在31~40岁.知识行为学调查显示,59%的被调查者不了解肝吸虫病及其传播途径,68%的被调查者每月至少吃1次淡水生鱼,11%的家庭生熟刀具未严格区分。结论深圳市重点人群肝吸虫病感染阳性率高于一般人群,加强重点人群的监测和干预对于肝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谢霖崇  傅玉才  金立群  许锦阶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2057-2057,2071
目的寻求快速鉴别弓形虫速殖子死活的染色方法。方法用0.1%伊文思蓝、0.4%台盼蓝和0.5%溴酚蓝三种染液分别对死、活弓形虫速殖子进行染色。结果前二种染液均能使死亡弓形虫速殖子在1min内着色,活虫则不着色;后一种染液能使活动弓形虫速殖子在1min内着色,死虫则不着色。结论3种染液染色均可快速鉴别弓形虫速殖子死活。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8年“三热”病人疟疾血检状况,分析其监测的效果。方法对医院监测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或不明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采血作疟原虫检查;收集2008年疟疾血检监测数据,以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其特点;对各镜检点阴性和阳性的血膜片进行抽检,计算血膜片的合格率及复核符合率。结果全市共血检9788人次,发现阳性病例39例,血检阳性率为0.40%,其中间日疟28例,恶性疟11例,血栓阳性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2.98%(39147)。血检阳性病例以输入性为主,占总阳性病例数的74.4%(29/39),其中恶性疟病例均为本市前往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从事商务的归国人员;病例的地区分布按发病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罗湖18例、宝安11例、龙岗5例、南山3例和福田区2例,盐田区无阳性病例;病例时间分布呈现6、7、8月和11、12、1月的2个高发期。抽查6个区15个镜检点514张血片,血片制作和染色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6.19%和89.88%,对其中的213张阴性片及12张阳性片进行复检,符合率为100%。结论“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及时发现传染源的重要手段,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疟疾病例分布特征的阐明为我市科学防治疟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构建细胞色素P450 CYP4G19基因部分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纯化表达的融合蛋白并制备CYP4G19多克隆抗体.方法 应用RT-PCR扩增CYP4G19基因部分片段,产物经T-A克隆、测序鉴定,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镍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后,免疫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ELISA及Western.blot检测多抗的效价及特异性.结果 从德国小蠊cDNA中克隆出一段771bp的亲水性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出约32000 Mr、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P450重组蛋白.将纯化、复性的重组蛋白免疫 9,得到了滴度高于1:10<'6>的高效价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显示此多抗能与32000 Mr的重组蛋白特异结合.并能识别天然的德国小蠊微粒体P450蛋白.结论 利用原核表达的CYP4G19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制备出效价高、特异性强的抗德国小蠊CYP4G19多克隆抗体,为下一步关于德国小蠊CYP4G19蛋白表达特性及其抗药性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新生大鼠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母鼠灌胃组(受孕11.5d母鼠灌胃姜黄素(100mg·kg^-1·d^-1)直至分娩,分别取出生后1、2和4d龄雌仔鼠卵巢),新生鼠腹腔注射组(正常出生1d龄雌仔鼠腹腔注射姜黄素(100mg·kg^-1·d^-1),连续4d,分别取出生后2、4d龄卵巢)和对照组(以母、幼均未用药的正常同天龄新生鼠的卵巢为对照)。卵巢组织切片由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比例,TUNEL染色检测卵巢内卵母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1d龄卵巢中,母鼠灌胃组未装配卵泡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原始卵泡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在2d龄卵巢中,新生鼠腹腔注射组未装配卵泡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原始卵泡比例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4d龄卵巢中,新生鼠腹腔注射组的原始卵泡比例显著下降(P〈0.05)。早期初级和发育卵泡比例显著升高(P〈0.05)。在1、2d龄卵巢中,母鼠灌胃组和新生鼠腹腔注射组卵母细胞TUNEL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素能加快新生大鼠卵母细胞巢破裂,促进原始卵泡的发育启动,同时能抑制卵母细胞凋亡,可能有益于延长卵巢的生殖寿命。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凝血酶对人肺上皮细胞及正常人肺成纤维细胞释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调节作用.方法 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normal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NHBE)、人肺癌上皮细胞系A549及正常人肺成纤维细胞(normal human lung fibroblasts,NH-LF)分别培养于96孔或6孔板培养板内,凝血酶诱导4h和24h后,收集上清液及细胞裂解液.ELISA方法检测MCP-1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MCP-1 mRNA水平.结果 凝血酶可诱导NHBE、A549及NH-LF细胞释放MCP-1,但NH-LF细胞的MCP-1释放量远远高于NHBE及A549细胞;凝血酶还可诱导NH-LF细胞mRNA表达.结论 人肺成纤维细胞可能是肺内表达MCP-1的主要来源细胞,因此在肺纤维化时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阴道毛滴虫衰老相关基因Tv-Sir2-like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单细胞模式生物阴道毛滴虫(Tv)Sir2基因,以便探讨其功能。方法:构建Tv cDNA表达文库,筛选出Tv-Sir2-like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成功克隆Tv-Sir2-1ike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显示,Tv-Sir2-1ike如基因开放读码框长1116bp,编码37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该氨基酸序列与SIR2的同源性最高,并具有SIR2 3个特征性的高度保守结构域。结论:推测Tv-Sir2-like是Sir2的同源基因,其表达产物可能参与Tv转录沉默,并调节Tv的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39.
约氏疟原虫与伯氏疟原虫侵入期抗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针对鼠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yoelii)侵入期的8种单克隆抗体,对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P.berghei)侵入期即动合子、裂殖子和子孢子棒状体和表面抗原检测分析。 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对各侵入期抗原进行亚细胞结构定位,SDSPAGE及Western印迹对两种鼠疟原虫的不同侵入期进行抗原组分分析。 结果 经上述两种方法检测发现,顶端复合体抗原成分复杂,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的棒状体有共同的抗原表位,约氏疟原虫的动合子与其自身的裂殖子有类似成分,也有各自独特的抗原。两种鼠疟原虫动合子抗原有类似成分。约氏疟原虫的子孢子具有与裂殖子、动合子不同的抗原成分。 结论 疟原虫侵入期棒状体和表面抗原在同一虫种的不同侵入期和不同虫种中有共同的抗原表位,也有各自的独特组分。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建立利用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诊断性序列鉴别蚊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方法 根据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rDNA-ITS2基因两侧的5.8S和28S保守区设计诊断性引物,进行3种蚊虫的rDNA-ITS2克隆鉴定,并利用其rDNA-ITS2特征进行现场蚊虫的鉴别. 结果 诊断性引物对于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DNA模板的扩增产物分别为440、514和558 bp,3种蚊虫阳性克隆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blast相应蚊种rDNA-ITS2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用Biosept、DNAstar等软件分别分析发现各蚊虫克隆的个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将现场采集的蚊虫诊断性引物扩增产物进行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显示与淡色库蚊阳性对照的一致性为99%;与GenBank中淡色库蚊rDNA-ITS2基因的同源性为99%. 结论 通过对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3种蚊媒的rDNA-ITS2基因具有可鉴别的种属特异性.利用同一体系的共享引物扩增,可以建立适用于3种蚊媒的现场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