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提高醛固酮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6—2005年所有病理诊断为醛固酮瘤的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左侧肾上腺腺瘤132例,右侧119例,双侧5例,多发腺瘤4例。260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症状。生化检查中,低血钾206例,糖耐量减低26例。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测定中,207例高醛固酮伴低肾素,19例高醛固酮伴高肾素。182例患者行体位激发试验,93例患者直立位时醛固酮水平较卧位时降低,89例醛固酮升高。260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血压恢复正常236例,其余24例患者血压较术前下降。结论完善检查手段可提高醛固酮瘤的检出率,确诊需病理检查,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糖尿病伴食管裂孔疝在临床上常可见到 ,但国内外文献尚未见系列报道。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曾见 12例次 ( 10例患者 )糖尿病伴食管裂孔疝患者 ,均有明显上腹不适及胸前区压榨感 ,多次误诊为胃肠功能紊乱或心肌缺血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例均为我院内分泌病房住院及 (或 )门诊患者 ,诊断符合 WHO( 1985年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 IDDM) 2例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 NIDDM) 8例。均有反复发作顽固性胸前区不适、恶心、呕吐的病史 ,最终经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证实为食管裂孔疝 (滑动性疝 9例 ,食管旁…  相似文献   
3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2岁,以"发作性意识障碍、四肢抽搐3年"为主诉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障碍、四肢抽搐,无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持续10~20 min可自行好转,曾在外院行血化验检查,提示血钙降低,给予补钙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但反复发作,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口吐白沫、嘴歪眼斜、大小便失禁,7 d前再次发病,在当地医院行头颅MRI检查提示: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齿状核对称性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34.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7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建国  翟绍忠 《临床荟萃》1998,13(17):804-805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原发性甲旁亢)起病缓慢,症状错综复杂,往往造成误诊.本文报道我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甲旁亢7例,均长期误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严重高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血浆C肽水平的变化 ,了解其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新诊断的严重高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 ,其空腹血糖 (FBG) >1 5 .0 0mmol·L-1 ,馒头餐后 2h血糖 (2hPBG) >2 0 .0 0mmol·L-1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1 0 %。测定其治疗前后FBG、2hPBG、HBA1C水平和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的空腹C肽 (FCP)水平、馒头餐后 2hC肽 (2hPCP)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FBG(1 6 .78± 1 .5 8)mmol·L-1 vs (6 .78± 0 .89)mmol·L-1 、2hPBG(2 2 .7± 1 .97)mmol·L-1 vs (8.82± 0 .94 )mmol·L-1 、HBA1C(1 1 .5 6± 1 .4 2 ) %vs(7.82± 1 .0 1 ) %及FCP(0 .6 2± 0 .1 6 ) μg·L-1 vs(1 .6 7± 0 .4 6 ) μg·L-1 ,2hPCP(1 .86± 0 .1 2 ) μg·L-1 vs(3.84± 0 .84 ) μg·L-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严重高血糖可抑制胰岛B细胞功能 ,血糖控制后胰岛B细胞功能可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1例异位嗜铬细胞瘤合并Cushing综合征、继发性甲旁亢进行回顾分析,开拓临床诊治思路,减少误诊。1病历摘要女,48岁。7 a前出现面圆、面红、多毛、皮肤紫纹伴乏力,并发现血糖、血压升高及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效果欠佳。2个月前不慎摔倒出现耻骨部持续疼痛,骨科门诊以双侧耻骨病变收住院。入院体检:T 36.8℃,P 88次/min,R 22次/min,BP  相似文献   
37.
凯时与赛莱乐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凯时与赛莱乐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皮肤感觉异常,四肢麻木,疼痛及走路不稳或活动受限,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均以饮食及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凯时10μg,赛莱乐200mg各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2周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6100mg,维生素B121000μg,香丹注射液20ml静滴,1次/d,共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并用肌电图测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2组用药后自觉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及感觉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但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9.2%,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凯时联合赛莱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70例糖尿病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例糖尿病死因分析翟绍忠彭瑞霞1蔡青2(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郑州市450052)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西方发达国家高达5%以上。我国有关统计表明,个别城市已达4%,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我国已将糖尿病列为...  相似文献   
39.
糖尿病合并感染病原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合并感染是糖尿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 ,也是引起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解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常见感染部位、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 ,本文对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某医院糖尿病住院部分门诊糖尿病病人合并感染的情况作一调查分析 ,结果发现随着年份的推后 ,病原菌谱也随之改变 ,G- 菌感染率逐渐增加 ,耐药菌株也越来越多。1 调查对象和方法从 1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某医院住院及部分门诊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病人 ,糖尿病根据WHO1980年制订的诊断标准 ,1999年以后病人采用WHO1998年制订的诊断标准。确定合并感染者 ,…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关于维生素D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中,维生素D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尚有争议.而维生素D缺乏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维生素D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同时,多数研究提示维生素D缺乏也很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