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通过研究《内经》中有关足阳明经脉与神志疾病关系的论述,分析了足阳明与脏腑的配属关系,及神志与脏腑的相关性,提出抓住五脏整体协调、抓住脾胃与心,调节五脏整体的中心以治疗神志疾病,才是理解足阳明与神志疾病关系的实质与关键。  相似文献   
182.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历来争议不断。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崇阳思想和“人与天地相参”理论提出人以阳气为本,阳气具有节律性,四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归纳为春夏养阳于阳分、秋冬养阳于阴分。该理论实质上是《黄帝内经》依据崇阳思想,在“人与天地相参”学术理论体系框架下提出的四季调理人身阳气的基本原则,其目的在于通过调节阳气使人与自然界相应,以维护人体阴阳平衡。在临床应用上,本文提出四季养阳尤重脾胃,平素宜服甘温之品,在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时应当重视调整中焦之阳气,同时还提出了平人四季日常养阳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3.
中医人才培养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中医人才培养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关键。透过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中医药学的发展史就是中医人才的发展史。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客观分析中医人才培养的现状,找出正确的规律和方法,才能真正寻求到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从而带动整个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4.
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北京宏志中学合办杏林班,以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四门中医药文化基础类课程为具体培养形式,构建与大学教育紧密衔接、连贯有序的中医药文化基础教育。研究者应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杏林班学生开展学情研究,通过结果分析,发现杏林班学情结果较好,学生满意度较高,同时发现杏林班在生师互动及学习主动性方面仍有待完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增加师生互动,注重对学生合理引导,提高教育支持度,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5.
<正>关于肝病治法,我国现存医学文献最早的经典著作《内经》记载了治肝的基本法则,至清代王旭高所著《西溪书屋夜话录》之“治肝三十法”,粲然可观。后张锡纯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基于《内经》对肝病的治法多有创建,书中所载医案大多信息详尽,脉证分明,且附有作者的辨证思路,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并学习其学术特点。1 “肝病”释名《内经》从多方面论述了“肝病”。《素问》从脉象言,如“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  相似文献   
186.
《内经》认为,癫狂可因实邪而导致,也有因本虚而诱发。从实来说,阳热亢盛,上扰神明;七情郁结,五志过极。从虚来说,阳气虚衰,神失所养;气血虚弱,神无所化;心肾气虚,神无所藏。所以在辨治上,不必拘泥于癫与狂症状的不同而分开论治,唯从虚实论治即可。  相似文献   
187.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香入脾"理论,认为芳香之气偏入脾,故芳香药对脾也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通过梳理古代本草书籍记载的常用芳香药种类,并统计其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进而探讨芳香药的药物特性及其与脾的特殊作用.芳香药大多为性温,味辛、苦之品,主要归脾经,次归肝经,在现代中药学的药效分类上,则以理气、活血化瘀、发散风寒之功效居多.可见芳香药确实偏于入脾,且其功效并不局限在化湿与开窍,再加上辛能行散、苦能燥湿、温则升阳,辛开苦降尤利于脾胃恢复升清降浊之生理功能,进而维持五脏六腑的气机循环.因此认为,临床应用芳香药所发挥的化湿、醒脾,甚至醒神、开窍等功效,其中必定离不开脾的中介作用,这也为《黄帝内经》香入脾理论提供了药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8.
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课程是在以证为核心、以证统法、以法统方的思想指导下,对中医诊断学课程中“辨证”的内容与方剂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将理、法、方、药熔为一炉,系统介绍有关辨证论治基础理论与方法,为我校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新课程.为便于学生掌握中医临床辨证分析及处方用药一贯性的规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团队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并通过两轮教学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9.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对我国传统的成绩考评制度进行改革,因此本文论述在我校已经逐步开展形成性评定考核的基础上,对《内经》教学实施形成性成绩考核的必要性,《内经》教学形成性成绩考核方式,《内经》教学实施形成性成绩考核的注意事项,以及实施形成性考核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0.
结合笔者《内经》课程教学实际经验,从《内经》自身方药理论、《内经》相关经文运用、援引《内经》古今名医心得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在《内经》教学当中联系中药方剂相关内容的方式方法,目的在于贯彻经典联系临床的宗旨,体现出《内经》在中医药学发展当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整合课程知识,培养中医思维,为《内经》教学开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