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正>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具有原始创新性与内在逻辑性的知识体系,其形成不仅需要医疗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总结和提高,而且与社会历史、科学文化和传统思想等密切相关。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以及按照中医学逻辑演绎程序从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科学结论构成[1],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名老中医治疗颈痹用药规律和特点,发现核心用药和配伍以及名老中医对痹证的治则治法与核心病因病机。方法 以名中医传承平台(FangNet)为数据源。利用相关数据挖掘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80条方剂和267味中药。药物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肝、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23 618项,系统聚类得出3大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群是川芎、地龙、葛根、天麻、甘草、当归等20味药物。结论 川芎是颈痹治疗最为核心的药物,核心配伍是源自桂枝加葛根汤的主要药物组成,重用活血化瘀之品,善用风药和虫类与藤类药物。名老中医认为颈痹主要是风湿邪气为患,阳气闭阻所致。以“通”为要,采取和调营卫,祛风除湿,通利和升发阳气的基本治疗原则。从中可以归纳出以“川芎/桂枝加葛根汤—‘通’—风湿邪气”为枢轴的名老中医颈痹治疗脉络。  相似文献   
13.
跟随王洪图老师门诊,收获甚多,今特整理根据时间施治的两则验案,供大家参考。【例1】于××,女,58岁,病历号009606。于1986年11月13日来诊。患者两年来,心烦、懊(忄农)、抑郁、情绪低沉,为躁都症病人,曾服用多虑平等西药,效不稳定。近来心烦、懊(忄农)加重,自述每天清晨即发心烦,烦躁欲死,至下午3时以后则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4.
以《内经》中“肾治于里”与“肾为之主外”两句有异经文为基础,从原文环境、后世注家争议、类似经文有异之处三个方面进行思考,认为要切实从《内经》原文出发,理解经文主旨,结合注家,找出出现不同观点的原因所在,正确看待这些有异甚至观点相悖的经文,客观分析后世注家的争议之处,立足《内经》不同学术观点,从各家学说角度研究《内经》。  相似文献   
15.
中医理论文献研究是中医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目前中医理论文献研究在结果报告方面缺少相对统一的报告规范。通过讨论中医理论文献研究报告的意义及所需报告的要点,探讨了中医文献理论研究规范化报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阐述的规范化报告方案包括7个部分、19个条目,具体为(1)摘要;(2)背景;(3)方法(研究思路的介绍;抽样的方法;样本的描述;辅助工具的介绍;分析过程的描述;质量控制的方式;原始资料的保存);(4)结果(结果描述性报告;重要的标注、主题、归纳的集合;结果的可视化展示);(5)讨论(回答的科学问题;创新性;局限性);(6)结论;(7)致谢、资助、参考文献。规范化的报告能够提高中医理论文献研究的信度,降低研究中存在的偏移,对中医文献理论的研究及中医理论的传承、发展和传播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中医学科及中医思维的内涵,本文系统阐述《黄帝内经》(下简称《内经》)核心观念的提出过程、内涵及其对中医理论发展的作用。结论认为,在界定中医学科内涵的需求和从中医思维的角度阐释中医学科内涵的思潮影响下,中医思维的内涵逐步清晰明确,并概括为《内经》核心观念。《内经》核心观念的内涵是在象、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的基础上,结合医学研究的对象,从功能、运动变化和整体的角度认识和说明生命现象,并将和谐、平衡的思想贯穿始终。《内经》核心观念是中医思维模式的核心部分,也是思维模式中最具中医特点的部分,是开启中医理论、知识、文化、智慧的钥匙,是保证中医疗效的关键,更是中医理论能够不断传承和守正创新的重要保证,其内涵在理论的传承和创新中始终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医知识学习通常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十分抽象,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岐黄之途》游戏采用Unity 3D为开发平台,融合中国医学史知识要点,将中医理论知识学习与严肃游戏相结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提高其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治则治法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发展其传统文化基础、哲学理论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临床实践基础。治则,是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而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准则,对临床立法、处方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制订  相似文献   
19.
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课题以现行中医药人才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座谈调查、专家咨询和数理统计、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对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进行了全面地分析总结,并作出科学评价和论述,同时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从中医院校教育的现状入手,就遇到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调查,从中总结了中医教育长期以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吸取中医教育已有的成功经验,针对现有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新的培养模式——以加强"中医文化素质"与"中医临床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为中医药院校教育提供参考,为毕业后教育与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与规范奠定基础,为中医行业管理及培养中医师的相关方针政策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