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2篇 |
内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50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16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为进一步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对3例CML患者采用HLA相合同胞兄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处理方案为马法兰(M)170mg/m2×1,甲环亚硝脲(M)400mg/m2×1,环磷酰胺(C)60mg/kg×2。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d×6,血细胞分离机连续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CD34+细胞为12.8~20.0×106/kg,CFU-GM集落数为3.5~4.3×105/kg。结果显示:移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达≥0.5×109/L,+14~+20天;血小板≥2.0×109/L在+16~+34天。移植后+100天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2例完全嵌合,Ph1(-),1例部分嵌合(73%为供者核型),外周血和骨髓检查正常。结果表明,HLA相合同胞兄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采集方便,重建造血功能快;MMC预处理方案对白血病细胞的清除和保证移植物存活均有作用,且移植相关毒性低。 相似文献
52.
报道1例耐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丹参酮Ⅱ A治疗后缓解的病例.患者,男,30岁.无诱因觉头昏、乏力半月,左足拇指刺伤后出血不止伴发热7 d,当地医院抗感染热退,但余症不减而入院诊治.体检贫血貌,巩膜无黄染;双下肢皮肤散在出血点与紫癜.胸骨下端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淋巴结无肿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 2.3×109/L,Hb 60 g/L,血小板计数34×109/L,原幼细胞0.85;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其中早幼粒细胞0.89,过氧化物酶染色强阳性;APTT和PT均延长,FDP和D-二聚体阳性.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伴DIC.ATRA 20 mg tid治疗12周及分别20 mg bid和10 mg bid各1周(共14周)未缓解,改为丹参酮Ⅱ A 30 mg bid治疗,8周后外周血恢复正常,治疗12周骨髓恢复正常,达到完全缓解(CR).用丹参酮ⅡA维持治疗3月余复发,后经高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HA)诱导治疗再次CR.3年后第二次复发后死于颅内出血.丹参酮ⅡA治疗耐ATRA的APL有效,未见不良反应;但CR后仅用其维持治疗仍可能复发. 相似文献
53.
丹参酮ⅡA诱导原代培养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 Tan ⅡA)对原代培养的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将5例APL患者白血病细胞分别与0.5μg/ml Tan ⅡA在体外共同培养7天,而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测定药物作用前后细胞的四唑氮蓝(NBT)还原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DNA周期、CD33及CD11b的表达.结果显示:0.5μg/ml Tan ⅡA可诱导82.5%±4.8%的APL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并使细胞生长明显受抑,NBT还原能力显著增强;CD33表达下降,CD11b表达升高,与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Tan ⅡA将APL细胞阻滞于G0/G1期,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Tan ⅡA在体外能诱导APL细胞向终末分化,其作用与全反式维甲酸相当,进一步开发它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4.
羊裔明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7,(1)
恶性血管内皮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致命性疾病,它以小血管腔内肿瘤性单个核细胞的多灶性增生为特点。虽然它主要波及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但其他器官的血管亦可受累。早期一些学者认为,此病肿瘤细胞来源于内皮细胞,但新近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其肿瘤细胞来源于造血系统。本文对3例该病病人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研究,找到了支持后者的进一步证据.病例1,多处皮内和皮下结节,无自觉症状。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硷(VCR)、甲基苄肼、强的松治疗两疗程而达完全缓解(CR)。病例2,发 相似文献
55.
56.
K562细胞株是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建立的红白血病细胞株,是基础和临床研究常用的工具之一。该细胞株的红系分化涉及基因、转录因子、细胞周期和基因治疗等方面。本文就K562细胞株红系分化的机制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
58.
《诊断学》,一个医生跨入医学大门最重要的课程,也是一门医学生涯中永不结业的课程。如何把诊断学精要驾轻就熟、融会贯通应用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悟性、积累、思考。您应该还记得当年老师讲授的《诊断学》,可您也许没有聆听过这样的诊断学。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走进本刊编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博士生导师羊裔明教授的康网博客(http://bbs.zgkw.cn/space/?uid=39524),再次重温《诊断学》吧! 相似文献
59.
2001年,英联邦骨髓瘤论坛指南工作组(UKMF)代表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CSH)出版了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代表两个机构各种主题的工作小组在重新评估英国和北欧2001年诊断治疗指南、综述2004年11月30日之前主要文献、复习主要会议文献,完成这最后的草案,并通过UKMF执行程序、BCSH委员会、NMSG的地区协调员以及英国血液学会(BSH)知名度高的100名成员的审查和患者的拥护。这些修订的最新的指南包括骨骼病成像及处理的新方法,涵盖了疾病分类及临床分期的新进展,新的治疗方法的应用,比如沙利度胺、硼替佐米以及低强度的异基因骨髓移… 相似文献
60.
丹参酮ⅡA对NB4细胞促凝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 Ⅱ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促凝活性(PCA)的影响。方法:使用Tan ⅡA处理NB4细胞,复钙时间检测NB4细胞的PCA,并用发色底物法测量反应体系中因子Xa(FXa)水平,ATRA处理的NB4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Tan ⅡA可下调NB4细胞PCA水平,与空白对照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Tan ⅡA和ATRA下调NB4细胞的PCA水平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Tan ⅡA作用的NBA4细胞,FXa水平降低。结论:Tan ⅡA与ATRA相似,均可降低NB4细胞的PCA水平,其降低PCA作用是通过下调NB4细胞TF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