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97篇
  免费   991篇
  国内免费   619篇
耳鼻咽喉   79篇
儿科学   233篇
妇产科学   101篇
基础医学   1033篇
口腔科学   161篇
临床医学   2921篇
内科学   1519篇
皮肤病学   125篇
神经病学   614篇
特种医学   7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358篇
综合类   6053篇
预防医学   2239篇
眼科学   294篇
药学   2066篇
  18篇
中国医学   2003篇
肿瘤学   544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1039篇
  2013年   814篇
  2012年   983篇
  2011年   987篇
  2010年   983篇
  2009年   1174篇
  2008年   1010篇
  2007年   1063篇
  2006年   954篇
  2005年   996篇
  2004年   948篇
  2003年   812篇
  2002年   685篇
  2001年   619篇
  2000年   703篇
  1999年   609篇
  1998年   578篇
  1997年   574篇
  1996年   632篇
  1995年   464篇
  1994年   413篇
  1993年   290篇
  1992年   321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207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107篇
  1986年   87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41.
目的:探讨3期增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小肾癌(直径≤4 cm)与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at-poor renal angiomyolipoma,fpAML)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125例直径≤4 cm的肾脏肿瘤患者术前CT增强扫描图像,...  相似文献   
942.
目的 探讨脐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出生并3 d内转新生儿科收治的168例患儿。根据病情将患儿及其产妇分为EOS组(31例)和对照组(137例)。通过ELISA法测定患儿出生时脐血CRP、PCT、IL-6水平,比较两组以上指标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CRP、PCT、IL-6以及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组产妇绒毛膜羊膜炎和胎膜早破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组新生儿脐血CRP、PCT、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CRP、PCT、IL-6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AUC> 0.7)。PCT、IL-6的敏感性(> 80%)及特异性(> 90%)较高,CRP欠佳。与三者单独诊断比较,CRP+PCT+IL-6联合诊断EOS的AUC及特异性略有提...  相似文献   
943.
颅内动脉瘤破裂在CT上的特征性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也可能伴随脑内出血(intraparenchymal hemorrhage,IPH)、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硬脑膜下出血(subdural  相似文献   
94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术中监护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术中TCD监护下切除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18例。结果肿瘤全切10例,大部分切除5例,部分切除3例。无死亡病例,仅1例出现术后长期的肢体偏瘫。结论术中合理应用TCD监护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945.
目的评估血管腔内超声(IVUS)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IVUS对1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内壁病变判断,指导支架置入并观察血管内支架置入前后血管形态学改变。并以8个正常患者的颈动脉管壁IVUS图像作为对照组。结果IVUS清晰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精确测量血管狭窄程度。本组18例均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手术,成功置入支架18枚;经6-52个月随访(平均28个月),除2例于术后30d内TIA发作外,无一例脑梗死和再狭窄发生。结论IVUS比DSA更精确判断颈动脉病变性质、狭窄程度以及血管内支架术后的管腔变化,指导选择合适的球囊扩张管腔。IVUS引导支架置入可能有效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6.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教学是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怎样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有效率的实验教学,一直是广大解剖教师在不断摸索和不断改进的课题,我院护理学院基础部门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本文初步介绍了本校这方面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47.
嗅沟是颅内脑膜瘤较为好发部位之一,我院自1968~1978年共收治嗅沟脑膜瘤12例,约占同时期颅内脑膜瘤的6.6%。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7例。发病年龄22~56岁,平均34岁。患者在自觉症状出现到来医院就诊时间最短3天(因意识不清急诊入院),最长3年,平均病程1年半个月。临床表现本组呈现头痛10例,呕吐5例,视力严重下降或失明7例,精神障碍2例,癫痫和昏迷各1例,嗅觉减退或丧失4例,视乳头水肿8例,视乳头苍白2例,有锥体束征4例,大脑性共济失调1例。  相似文献   
948.
目的通过对ZASP基因突变所致肌原纤维病一家系报道及文献复习,了解该病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分析1例远端肌病患者的临床、肌肉MRI及肌肉病理特点,并追踪其家系家族史。先证者外周血提取DNA,进行目标区序列捕获二代测序(含58个肌病相关基因),明确存在ZASP基因变异。对家系其他成员进行Sanger测序进一步明确及验证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为中年女性,52岁起病,表现为进行性双下肢无力伴双腿变细。先证者家系2代15名中,除先证者外共6名存在肌肉受累,4名为先证者同代亲属,临床特点与先证者类似;2名为先证者下一代亲属,其中1名仅有闭目肌受累及肌酸激酶(CK)轻度升高(291 U·L-1),另1名仅有CK轻度升高(199 U·L-1)。先证者肌肉病理发现肌细胞内有异常嗜伊红物质沉积和镶边空泡形成,免疫组化染色可见肌纤维内desmin蛋白沉积。电镜下可见Z线附近致密颗粒沉积。目标区序列捕获二代测序及Sanger测序确定该家系致病基因为ZASP基因已报道错义突变p.A147T(c.G439A)。结论 ZASP基因突变所致的肌原纤维病家系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白藜芦醇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藜芦醇组、LY294002组(Akt抑制剂),每组12只。利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后24 h进行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检测脑梗死体积、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p-Akt、t-Akt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缺血脑组织MPO活性和TNF-α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缺血脑组织p-Akt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显著降低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缺血脑组织MPO活性和TNF-α含量(P<0.05),也显著降低缺血脑组织p-Akt表达水平(P<0.05);脑室内注射LY294002,显著抑制白藜芦醇的这些作用(P<0.05)。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50.
目的 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特点及电子传递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所致的多种脂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在该病中所占比例.方法 收集35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LS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ETFDH基因的全部13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同时对来自50名健康对照的100条染色体进行检测,以验证发现的ETFDH新突变.结果 3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无力,包括10例存在咀嚼吞咽无力,28例存在抬头无力.在随访的32例患者中,29例患者经维生素B2及辅酶Q10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30例(86%)存在不同形式的ETFDH基因突变:8例为纯合突变,20例为复合杂合突变,2例患者仅存在1个杂合突变.本组患者共发现14个新突变:9个错义突变(c.3G>C、c.152G>A、c.191G>A、c.349G>C、c.433G>C、c.949C>A、c.1454C>G、c.1744A>T和c.1763A>G),1个无义突变(c.172G>T),2个缺失突变(c.1282_1283del和c.1773_1774del)和2个剪切位点突变(c.405+1G>T和c.1691-3C>G).所有患者中,9例存在c.250G>A突变,6例存在c.770A>G突变.结论 LSM可表现近端肌受累为主的肢体无力.基因分析发现本组KSM患者以ETFDH突变引起的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为主.c.250G>A和c.770A>G是其最常见的突变位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 dehydrogenase (ETFDH) gene mutations in 35 Chinese patients with lipid storage myopath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5 cases with lipid storage myopathy confirmed by muscle biopsy were collected. The sequences of all 13 exons of ETFDH were analyzed. Results All 35 patients showed proximal weakness. Ten of them demonstrated masseter weakness and 28 of them showed weakness in neck flexion. Twenty-nine of 32 patients who were followed up showed improvement after treatment with VitB2 and CoQ10. Mutations of ETFDH were found in 30 of 35 patients,which included 8 homozygosises,20 compound heterozygosises and 2 single heterozygosises. Fourteen novel mutations were found, including 9 missense mutations ( c. 3G > C, c. 152G>A, c. 191G > A, c.349G>C, c.433G>C, c. 949C > A, c. 1454C > G, c. 1744A >T and c. 1763A>G), 1 nonsense mutation(c. 172G>T), 2 deletions(c. 1282_1283del and 1773_1774del) and 2 splice mutations (c. 405 + 1G > T and c. 1691 -3C > G). Nine of them showed c. 250G > A mutation and 6 of them showed c. 770A > G mutation. Conclusions Lipid storage myopathy is presented as proximal weakness. Multiple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caused by mutations of ETFDH is the major cause of lipid storage disease in this group. ETFDH c. 250G > A and c. 770A > G mutations show a high frequ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