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浙江省218例儿童血铅水平与社会生活能力及智商等关系的探讨俞淑罗蓉蓉金美娟赵阳程传斌孙关忠曾江涛俞锡林陈黎勤周君富作者单位:310013杭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俞淑、罗蓉蓉、金美娟、赵阳、程传斌、孙关忠、曾江涛);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  相似文献   
12.
二维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造影(2D-CEUS)在射频消融(RFA)治疗子宫肌瘤中的意义。方法接受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共176枚肌瘤,156枚为肌壁间肌瘤,20枚为黏膜下肌瘤,其中12枚为有蒂黏膜下肌瘤。全部病例在RFA前后1 d内进行2D-CEUS,观察病灶区血供变化,测量肌瘤体积、消融范围,得出灭活率。结果12枚有蒂黏膜下肌瘤完整取出。164枚在体肌瘤射频治疗后2D-CEUS表现:154枚肌瘤原部位无造影剂灌注,提示消融完全,灭活率达(98.30±22.03)%;10枚肌瘤边缘线性增强或瘤内片状增强区,考虑治疗不全,其灭活率仅为(51.09±1.96)%。结论 2D-CEUS可以客观反映肿瘤的血流灌注状态,对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疗效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坐式与卧式分娩1000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83年以来全部采用坐式产床分娩。本文收集两组对照:坐式产床分娩的最初500例为A组;卧式分娩的最后500例为B组。两组均为头位初产妇。对A、B两组做临床观察:A组有效的缩短了第二产程时间,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由于第二产程明显缩短,A组的阴道助产率及产后大出血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A、B两组的新生儿窒息做了比较:A组有37例占7.4%;B组51例占10.2%,P值>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会阴侧切和会阴撕裂率两组对比无差异,可见并不因坐式分娩冲力大而造成会阴撕裂。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对射频热凝固治疗子宫肌/腺瘤病灶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对射频热凝固治疗子宫肌瘤、肌腺症手术前、后病灶的血流范围判断其预后。方法 选择不再有生育要求、超声提示子宫单发或多发肌瘤、肌腺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及绝经后出血的患者共34例。术前常规子宫内膜诊刮,病理检查提示良性病变。子宫壁间肌瘤56枚,粘膜下肌瘤5枚,子宫内膜息肉及内膜息肉样变6例,年龄35~73岁,平均45.6岁。射频热凝固手术前、后均行子宫超声造影,观察病灶部位的血流情况。结果 术后超声造影显示:治疗后的肌瘤处于无增强区,呈圆形黑洞状;肌腺症病灶处偶见极少造影剂,呈规则或不规则黑洞状。结论 ①超声造影是一种简便、无创、能客观评价射频热凝固治疗子宫肌瘤、肌腺症病灶的治疗是否完善的新方法;②超声造影能即刻显示治疗是否彻底,对复查及预后提出可靠依据。③造影剂副作用发生率低,无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二维和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在评估射频消融(RFA)治疗子宫肌瘤早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接受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共150枚肌瘤,其中肌壁间肌瘤138枚,黏膜下肌瘤12枚(5枚为细蒂肌瘤).在RFA前后1 d内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造影,观察病灶区血供变化,测量肌瘤体积、消融范围,计算灭活率.结果 5例细蒂黏膜下肌瘤完整取出.145枚在体肌瘤射频治疗后二维超声造影表现为:137枚肌瘤原部位无造影剂灌注,提示消融完全,8枚肌瘤边缘线性增强或瘤内片状增强区,考虑治疗不全;三维超声造影表现为:132枚肌瘤消融后瘤体血管网消失,达到完全凝固,其余13枚肌瘤中7枚病灶内缘有细小枝状低增强,6枚内部不均匀低增强,为肌瘤组织残留.139枚肌瘤消融灭活率达(97.1±12.9)%,另6枚灭活率仅为(46.4±7.0)%.结论 三维超声造影能够显示子宫肌瘤的血管构筑及空间关系,是对二维超声造影的补充,两者联合应用能直观、准确地评估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报告 例1 患者34岁.因反复右上腹隐痛,伴恶心、反酸6个月,加重20天入院.胃镜示低分化腺癌,于连硬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腹腔内无明显积液,后腹膜呈冰冻状,胃窦部肿块4 cm×3 cm 大小,肝脏见转移灶.子宫稍增大,外形不规则,两侧附件外观无异常.术后病理报告:胃窦部中、低分化腺癌,浸润浆膜层,切缘阴性,伴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摘要 女,70岁,因上腹饱胀不适两周伴柏油样便一次就诊,胃镜诊断胃窦癌入我院外科。入院时一般情况尚好,肝、胆、脾、肾各项生化实验室及B超检查均无殊,胸片阴性。自述无阴道流血流液,(未行妇检)。月经16~49,周期正常,生育2002年。于2003年1月4日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中探查:胃窦部肿块约6cm×8cm×6cm,侵及浆膜面,与胰腺、横结肠无粘连。[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