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21篇
  免费   976篇
  国内免费   578篇
耳鼻咽喉   79篇
儿科学   235篇
妇产科学   108篇
基础医学   1044篇
口腔科学   161篇
临床医学   2852篇
内科学   1498篇
皮肤病学   129篇
神经病学   617篇
特种医学   7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368篇
综合类   6054篇
预防医学   2297篇
眼科学   295篇
药学   2100篇
  25篇
中国医学   2030篇
肿瘤学   534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440篇
  2021年   458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387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1036篇
  2013年   805篇
  2012年   980篇
  2011年   980篇
  2010年   969篇
  2009年   1168篇
  2008年   999篇
  2007年   1061篇
  2006年   941篇
  2005年   962篇
  2004年   928篇
  2003年   792篇
  2002年   669篇
  2001年   605篇
  2000年   694篇
  1999年   607篇
  1998年   578篇
  1997年   574篇
  1996年   630篇
  1995年   464篇
  1994年   412篇
  1993年   291篇
  1992年   319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207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了解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HT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本院入院及门诊预输血患者11 180例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筛查组),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未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0 173例患者为对照(未筛查组),比较两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筛查组11 180例患者共检出不规则抗体93例,阳性率为0.832%,其中特异性不规则抗体81例,阳性率为0.725%,非特异性不规则抗体12例,阳性率为0.107%;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与多次输血及妊娠史有关(P<0.05);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主要为溶血性输血反应.筛查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筛查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患者有一定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输血前筛查有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浙江省余姚市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研究Cox A16基因特征及变异情况。方法收集手足口病患者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并分型,每年选择几个样品进行Cox A16 VP1基因的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结果利用DNAstar和Blast软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010—2012年从1651份标本检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25.86%,肠道病毒71型(EV71)39.85%,其他肠道病毒19.38%;Cox A16 VP1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3%~100%,7株Cox A16基因分型属于B1基因亚型。结论 2010—2012年余姚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为Cox A16和EV71,流行的Cox A16属于B1基因亚型,并具有高度相似性。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不孕症病人焦虑及受孕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7月在我院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并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后得分近似原则的病人100例,并将其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整个辅助生殖过程中由心理学专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原有治疗、护理方案进行,约干预4周后用SAS评估两组病人焦虑情况,并比较焦虑评分及妊娠率。[结果]手术日干预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减轻辅助生殖技术病人焦虑有明显效果,且能提高辅助生殖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效果差异,为临床甲亢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甲亢患者289例和健康对照组260例,分别运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对各样本的血清中FT3,FT4,TSH含量进行检测,分别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甲亢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检测值,并比较两种方法甲亢组FT3,FT4,TSH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甲亢组FT3,FT4,TSH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临床诊断符合率化学发光法优于放射免疫法。结论化学发光法临床诊断符合率高于放射免疫法。  相似文献   
996.
患者女,78岁,腹部胀痛伴间断性呕吐1周,加重1d,于2011年10月11日入院.患者缘于1周前出现腹部胀痛不适,4d前进食酸奶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且症状较前加重.1d前,腹痛及呕吐症状较前加重,为求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多年前曾行疝修补术、肠切除术、肠外置术等.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毒物接触史,否认烟酒等不良嗜好.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0 mm Hg,体重53 kg.运动功能良好,肌肉张力正常,肌力Ⅴ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跟腱、膝腱反射正常.门诊行X线腹部平片检查结果显示:腹腔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中腹部结肠气-液平面巨大,肠管扩张明显,提示肠梗阻.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胆囊结石.血常规:WBC 12.3×109/L,肌酐110 μmol/L,尿素氮5.02 mmol/L.检查后以肠梗阻收入我科.入院诊断:(1)肠梗阻;(2)胆囊结石;(3)高血压.为预防感染,给予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桂林澳林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10603)2.0g,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患者于滴注第一剂头孢甲肟4h后出现右下肢痉挛性疼痛不适,即停止使用头孢甲肟,观察病情变化,同时给予手法按摩后,疼痛稍缓解,余未述其他不适.其后未再述右下肢痉挛性疼痛不适.结合患者所属症状,考虑患者所述右下肢痉挛性疼痛不适为头孢甲肟不良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对自身免疫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炎症、骨质破坏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和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用关节炎指数评价关节炎肿胀程度、HE染色、检测关节滑膜炎症及骨质破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0浓度.结果 EP治疗组关节炎指数明显低于CIA模型组(P〈0.05),EP治疗组炎性细胞渗出及骨质破坏明显低于CIA模型组(P〈0.05),EP治疗组血清TNF-α水平较CIA模型组明显降低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能减轻大鼠关节炎症、骨质破坏,能降低血清TNF-α表达水平、提高IL-10表达水平,表明丙酮酸乙酯有望成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一种新药.  相似文献   
998.
背景:目前下胫腓联合损伤传统手术方法创伤大,不能很好地完成韧带的修复,而缝合锚对于韧带修复、重建韧带与骨连接有较为明确的疗效。目的:观察缝合锚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拉力螺钉内固定对比。方法:采集8具新鲜踝关节标本,运用生物力学实验行应力分析,分别应用缝合锚技术、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比较2种方案的应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应用缝合锚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生物力学性能优于拉力螺钉内固定,两者强度和刚度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应力遮挡率缝合锚技术比拉力螺钉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下胫腓联合分离位移缝合锚技术比拉力螺钉小,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表明采用缝合锚技术能实现弹性固定生理重建的目的,不但固定强度高稳定可靠,而且创伤小,无需二次取出手术,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一种优良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乳腺癌小鼠区域性局部皮内和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后瘤周淋巴结PET/CT成像的差异,评估~(18)F-FDG在肿瘤淋巴结微转移中的成像效果。方法:构建4T1原位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模型,区域性局部皮内和次日静脉注射~(18)F-FDG,进行小动物PET/CT显像,对淋巴结摄取~(18)F-FDG较高者隔日再行瘤周局部皮内注射锝硫胶体(technetium sulfur colloid,99mTc-SC)后行小动物SPECT/CT成像。显像完成后,取淋巴结组织进行H-E染色,以及上皮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 5/6,CK5/6)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局部皮内注射时,有微转移的小鼠瘤周淋巴结摄取~(18)F-FDG异常增高,ID%/g值为19.2±2.0(n=2),显著高于对照(自身对照时对侧淋巴结;ID%/g值为6.8±0.4)和无转移小鼠(ID%/g值为7.2±0.4)相同位置淋巴结(P0.001)。静脉注射时,未发现任何小鼠淋巴结摄取异常增高(ID%/g值为2.5±0.5;P=0.870)。局部皮内注射99mTc-SC时,可观测到多个腋淋巴结,其中1个瘤周淋巴结与~(18)F-FDG高摄取淋巴结位置相吻合。H-E染色和CK5/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18)F-FDG高摄取的淋巴结为发生微转移的淋巴结。结论:区域性局部皮内注射~(18)F-FDG能定性前哨淋巴结,比静脉注射法早期发现肿瘤微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1例NT增厚的彩超异常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及诊断,探讨多种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在遗传病检测中的实际意义。方法采用全基因组低覆盖度测序(WGS)法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及100kb以上的拷贝数微缺失/微重复,同时用常规G显带法对羊水行胎儿脱落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WGS显示胎儿4q末端存在34.16Mb的重复合并18q末端存在19.97 Mb的缺失,经结合G显带核型分析最终确定该胎儿核型为46,XN,der(18)t(4;18)(q32.1;q21.3)。结论应用WGS结合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确诊了1例4q部分三体合并18q部分单体衍生的不平衡重排染色体的彩超异常胎儿,证明合理运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方法有助于对染色体异常的遗传学变异病例进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