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之一,全世界新生儿中发病率大约为1/800。本病患者有多系统临床表现,包括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等[1]。本文将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2022年11月收治的1例唐氏综合征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患者外周血B1细胞及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37例RITP患者,给予抗Hp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B1细胞及血小板水平变化,另选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抗Hp治疗前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 (CD_(19)~+细胞)占总淋巴细胞比例为(21.4±3.7)%,B1细胞占总B淋巴细胞比例为(8.8±2.2)%,CD_(19)~+细胞、B1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5.41和6.24,P<0.01);抗Hp治疗后CD_(19)~+细胞、B1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2.74和3.19,P<0.05);抗Hp治疗后外周血CD_(19)~+细胞、B1细胞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2.35和2.61,P<0.01).抗Hp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结论 抗Hp治疗对RITP患者有一定疗效,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B1细胞水平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R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其中观察组加用rhIL-11(巨和粒)50μg/kg,皮下注射,1次/d,疗程14d,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近期疗效:总有效率73.3%,无效2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停药后1年的远期疗效:总有效率40.0%,无效60.0%,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2周及停药后3个月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率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停药后1年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率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以水肿及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及严重,不良反应在Ⅲ级及以上需立即停药,其他的不良反应即使出现也不严重,无须停药可以耐受。结论 rhIL-11治疗RITP患者有一定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不佳,rhIL-11可能通过增加GPⅡb/Ⅲa表达发挥作用,老年患者需注意防止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周国忠  罗洪强  董燕媛 《浙江医学》2019,40(11):1162-1164
目的探讨Fas-FasL信号途径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异常凋亡中的变化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ITP患者32例为ITP组,另择行健康体检者32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组患者(用药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受检者外周血PLT表面Fas的表达,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率、表面Fas配体(FasL)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ITP组患者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TP组患者CD4+FasL+细胞比率、CD41+Fas+血小板比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受检者(均P<0.05),PTL与Treg细胞比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受检者(均P<0.05)。ITP组患者PLT与CD4+FasL+细胞比率、CD41+Fas+血小板比率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Treg细胞比率呈正相关(P<0.05),Treg细胞比率与CD41+Fas+血小板比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高表达Fas可与激活的T细胞表面FasL结合,T细胞可通过Fas-FasL途径直接介导血小板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B1细胞水平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94例ITP患者分为初治和难治两组,初治ITP组患者又分为甲泼尼龙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选择健康体检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19细胞、B1细胞、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血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28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卫生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评价意见表对其用药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整治,我院6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使用率降至36.8%,用药时机及疗程趋于合理,品种选择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需建立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长效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措施减少血液病房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生。方法 选择2008年7月-2013年6月血液科6 118例住院患者,对其医院感染及发生带状疱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并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带状疱疹的高危因素,探讨控制措施,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 118例血液病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1 109例,感染率18.1%,其中发生带状疱疹57例,发生率0.9%,发生率逐年升高;年龄≥60岁、化疗、合并糖尿病、疾病未缓解、粒细胞缺乏是血液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和化疗是血液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最主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减少血液病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含有活性巯基的三肽,临床用于药物性、酒精性和反应性肝损害。为观察GSH对治疗血液病药物导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收集我院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血液病经药物治疗后导致肝脏损害7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导致恶性血液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细菌分布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取340例恶性血液病伴泌尿系感染患者的晨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纸片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46株,其中G+菌268株(77.5%),G-菌75株(21.6%),真菌3株(0.9%)。排名前5位的菌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8.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6%)、奇异变形杆菌(4.1%)、铜绿假单胞菌(4.6%)、阴沟肠杆菌(3.8%)。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9.0%,对头孢哌酮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5.2%和9.2%,耐5种以上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检出率57.6%。3种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结论恶性血液病伴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标本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所检出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常用治疗泌尿系感染的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罗洪强  周德强 《医学信息》2001,14(11):746-747
本文对医院住院收费管理系统的设计特性、工作流程、数据准备、功能特点以及运行环境作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