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69篇
内科学   11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387篇
预防医学   138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84篇
  1篇
中国医学   161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CT表现。方法:利用多幅螺旋CT对有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68例患者进行CT扫描。68例患者中发现98个股骨头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坏死,坏死股骨头内表现为不规则片状密度增高影,骨小梁增粗变形。65个股骨头内出现囊性改变,33个股骨头变形,32个股骨头合并关节腔内积液。结果:CT在发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早期病变范围等方面优于常规X线摄片。CT扫描在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炎性过程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喂食普通兔料)、高脂模型组(喂食高脂饲料)、阿司匹林组(喂食高脂饲料并给与阿司匹林干预),饲养12周后处死动物,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斑块区环氧合酶-2(COX-2)、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表达情况。结果病理学大体观察,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阿司匹林组斑块/内膜面积比分别为0%、(59.6±13.7)%和(49.3±7.8)%,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参数分析显示,斑块最大厚度、管腔狭窄度和斑块所占周径比值3个指标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斑块区COX-2表达、巨噬细胞含量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也低于高脂模型组。结论阿司匹林能明显减轻高脂饮食所致的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大小及程度并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抑制斑块内COX-2的表达以及后继的炎症过程可能是其抗A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胰腺癌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的资料,找出其特点。结果:30例中胰头癌20例,胰体癌6例,胰尾癌2例,胰头颈部癌3例,胰体尾癌1例;肿瘤直径〉2cm 22例,〈2cm 8例;CT平扫呈低密度改变20例,等密度5例,水样密度液化坏死5例。增强扫描均有不均匀性强化;另有胰周脂肪层消失19例;肝内外胆管扩张23例,合并胰管扩张25例;腔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及分支受累等18例;腹腔淋巴结肿大10例;肝脏转移6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诊断胰腺癌是一种无创性方法,是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最常用、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分娩时局部和全身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08.1)、EMbase(1980-2008.1)、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1期)、CBM(1978-2008.1)、CNKI(1979-2008.1),同时筛选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收集有关比较局部和全身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并采用RevMan4.2.1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5909例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局部和全身应用阿片类药比较进行分晚镇痛.母亲对局部应用阿片类药分娩镇痛疼痛缓解更满意[RR=I.63,95%CI(1.27,2.09)],两组5min新生儿Apgar评分〈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3,95%CI(0.40,1.01)]:结论现有证据显示,与局部用药比较,全身心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母亲对分娩疼痛缓解更满意。但两组均存在对母亲和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因此,要证明哪种途径应用阿片类药进行分娩镇痛更加有效和安全,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25.
低强度红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低强度红激光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 38例冠心病心绞痛反复发作患者 ,采用低强度红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 ,每日 1次 ,每次 5 0min ,疗程 15d ,观察和分析治疗前及后 5、10、15d病人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 -T改变及平板运动试验的变化 ,并与 30例心绞痛常规治疗作对比。结果 激光治疗在控制心绞痛有效率、缺血性ST -T改变的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也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结论 低强度红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6.
目的建立补中益气丸(蜜丸)蜂蜜中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含量测定方法,以监控补中益气丸质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HPLC-RD)法;色谱柱为Prevail Carbohydrate ES(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5∶25);流速1.0mL·min-1;柱温:35℃。结果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对照品分别在17.868~179.14、16.144~161.44、3.016~30.16、6.565~98.475μg线性关系良好,4种成分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101.9%、102.6%、95.9%,RSD分别为0.8%、2.0%、0.8%、1.3%(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补中益气丸中蜂蜜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7.
梁锐  罗林 《九江医学》2010,(1):87-87,9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或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到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128.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62岁,因"反复头晕10余年,发现白细胞升高10余天" 2009年10月11日入院,伴腹胀.入院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胸骨无压痛,肝肋1 cm可及,脾肋下12 cm可及,甲乙线 12 cm,甲丙线 22 cm,丁戊线+7.5 cm,质中,无触痛.血常规:白细胞138.7×109·L-1,血红蛋白116 g/L,血小板152×109·L-1.  相似文献   
129.
目的研究杏香兔耳风提取物的小肠吸收机制,并初步考察小肠上皮细胞一元羧酸转运蛋白对提取物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模型,以杏香兔耳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为主要成分考察总酚酸在不同肠段(空肠、回肠)中的膜通透性,同时通过吸收抑制(阿魏酸、苯甲酸、布洛芬)试验,考察了一元羧酸转运蛋白对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吸收的影响。结果在空肠和回肠中,绿原酸比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小肠渗透率都要高。三种抑制剂(阿魏酸、苯甲酸、布洛芬)可使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回肠的渗透率降低;对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空肠的渗透率影响较小。结论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小肠的吸收属于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但是同时还存在以一元羧酸转运蛋白介导的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130.
[目的]通过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分析对比,探讨腹部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以期为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68例异位妊娠患者,对经阴道B超和经腹部B超检查的超声影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腹部B超检查,附件区包块的检出率为64.70%,盆腔积液的检出率为41.18%,可见胚芽及心管搏动的检出率为50.00%,假孕囊的检出率为36.76%,手术及病理证实为58.82%;经阴道B超检查,附件区包块的检出率为82.35%,盆腔积液的检出率为58.82%,可见胚芽及心管搏动的检出率为73.53%,假孕囊的检出率为60.29%,手术及病理证实为98.53%.[结论]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异位妊娠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