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探讨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为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赣州市2 653名居民,采用χ2检验、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经年龄分层后,各年龄层不同性别间2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经年龄、性别分层后,各层中"BMI≥24.0"组2型糖尿病患病率、血糖水平都高于"BMI<24.0"组,但男女性仅有"50~"组2型糖尿病患病率和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腹型肥胖组与非腹型肥胖组2型糖尿病患病率和血糖水平比较,其中男性"40~"组和"6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50~"组和"6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型肥胖比BMI更适于中国人衡量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3.
新鲜羊膜、冻干羊膜、羊膜细胞外基质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从组织形态学角度观察、比较新鲜羊膜(Fresh amniotic membrane,FSAM)、冻干羊膜(Frozen amniotic membrane,FZAM)、羊膜细胞外基质(Amniotic extracellular matrix,AECM)的结构特点。方法: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羊膜制备与保存方法,制备FSAM、FZAM、AECM,分别经HE、PAS组织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形态与结构特点。结果:FSAM、FZAM在光镜和电镜下均与正常球结膜组织结构相近。两者形态上的主要差别表现在上皮细胞的结构变化上。而AECM结构较为独特,无细胞结构,其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基质。结论:从组织结构特点分析,FSAM、FZAM、AECM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结膜替代材料并可有效地用于角、结膜表面重建;同时,AECM作为一种极为特殊的细胞外基质,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传染病疫情报告进行管理,以达到减少漏报、迟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和电子病历系统,开发了"医院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传染病管理系统",实现了院内疫情报告的直报,同时实现了传染病的审核、监控、维护、统计、反馈为一体的管理模式。结果:传染病管理系统的建立,有效地减少了漏报,确保了报卡的时效性,提高了报告的准确性。结论:信息化管理方式,对提高传染病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珠海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013-2017年间死亡病例的疾病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危害珠海市人群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珠海市人民医院2013-2017年全部门急诊和住院死亡病例,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对死亡病例的根本死因进行分类,分析性别、年龄、户籍等分布特征,计算死因顺位、死因构成、疾病平均死亡年龄等。结果:2013-2017年我院收治死亡病例共计3109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7.1%。每年的死亡病例均为男性多于女性。珠海户籍与非珠海户籍死亡病例比例约为2:1。死亡病例年龄成正偏态分布,以60-79岁组最多,占总病例的44.9%。前4位的疾病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38.1%)、心血管疾病(17.8%)、脑血管疾病(15.3%)、呼吸系统疾病(11.2%),4类疾病均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总病例死因构成比的82.4%。恶性肿瘤作为首位死因,平均死亡年龄64岁,低于慢性非传染病病例的平均死亡年龄68岁。结论: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珠海市人群健康、降低人群寿命的最主要疾病。建议针对这些疾病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6.
背景:通过体外培养人角膜缘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建系研究可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足够的细胞储备。 目的:探讨一种体外培养人角膜缘干细胞传代、建系的方法。 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赣南医学院。 材料:实验于2003—06/2004—04在赣南医学院科研中心与中山大学医学院眼科医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新鲜人角膜缘组织块分别取自2名健康人角膜组织供体,均经过供体者知情同意。RPMI-1640(Sigma R8755,含L-谷氨酰胺),200g/L胎牛血清(Gibco 16140—071)。DMEM培养基、硫酸软骨素、人表皮生长因子购自美国Sigma公司,HEPES、DMSO购自美国Gibco公司,100%甘油购自上海运佳黄浦制药有限公司,戊二醛购自德国E.Merk公司,乙醇、盐酸、丙酮、甲醛等购自北京化学试剂公司,0.25%胰蛋白酶液购自上海新华制药厂,上述试剂均为分析纯级。 方法:人角膜缘深部色素区组织块经消化后,分别在含有RPMI-1640、200g/L胎牛血清的培养瓶与以羊膜细胞外基质为培养载体的培养皿中进行体外培养。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原代及传代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台盼蓝排斥实验计算冻存细胞逐代冻存处理后的复苏率。 主要观察指标:①人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观察结果。②细胞冻存复苏率。 结果:①原代培养结果:经PRMI-1640培养基中培养1d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培养瓶中细胞多已贴壁。均匀稀疏排列成单层并贴于培养瓶底部。②传代培养结果:传第2代时添加入表皮生长因子后,细胞分散成单层,贴壁生长旺盛。所有细胞传至第30代后形态的变异性增加明显,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形态呈圆形或不规则圆形,密集成群。在培养液中传33代后,细胞仍然保持旺盛的分化、增殖能力,并且更适宜在羊膜细胞外基质上生长。③细胞冻存复苏率:冻存细胞的复苏率为82,2%。 结论:将人角膜缘干细胞经体外培养33代并逐代冻存后初步建立了人角膜缘干细胞系,人角膜缘干细胞更适合在含有羊膜细胞外基质为底物的培养基中生长。  相似文献   
47.
目的:概述近年来神经导管材料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Elsevier SDOS 2000-01/2007-04相关神经导管材料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方面的文献,检索词“nerve conduit,peripheral nerve injury”,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0-01/2007-04相关文献,检索词“神经导管,周围神经损伤”,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神经导管材料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纳入标准:与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有关的非生物降解材料、生物降解材料和生物衍生材料的文献.排除标准:相关度不大的文章,重复性的文章.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107篇关于神经导管材料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文献,最终纳入3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 资料综合:神经导管是由天然或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用于桥接神经断端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制备神经导管的材料主要包括非生物降解材料、生物降解材料和生物衍生材料.非生物降解材料由于其不可吸收性和对再生神经的远期不良影响几乎没有临床应用价值,只适合应用于神经再生的实验中.生物降解材料在神经再生完成后可在体内降解吸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但目前未能利用生物降解材料完全仿制出具有天然外周神经结构的支架.生物衍生材料具有去细胞成分,防止排异反应;可提供细胞外基质、胶原,起支架作用.由于单纯使用神经导管,不能提供有效的接触引导作用,人们开始人为地改变再生微环境,加快神经生长速度,促进神经功能的良好恢复.最后分析了神经导管材料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在组织工程中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应用前景. 结论:随着生物学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神经导管材料在周围神经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必将得到不断的展现.  相似文献   
48.
背景:种植体表面粗糙程度对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基因表达有直接影响。 目的:观察牙周韧带细胞在不同纯钛表面粗糙度的早期附状态,以及材料表面性能对组织细胞分化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多样本比较实验,于2005-01/2006-07在赣南医学院科研中心完成。 材料:采用机床切割机将商业纯钛棒制备成直径为10 mm厚2 mm的钛片,共24个,分为4组:机械处理组,硝酸处理组,喷砂处理组,综合处理组,每组6个样品。 方法:采用TR240便携式表面粗糙度仪测定表面粗糙度。机械处理组:进行单纯的机械处理。硝酸处理组:单纯的机械处理+65%的硝酸(100 ℃,1 h)处理。喷砂处理组:单纯的机械处理+100 μm的Al2O3喷砂处理。综合处理组:单纯的机械处理+100 μm的Al2O3喷砂处理后+65%的硝酸(100 ℃,1 h)处理。 主要观察指标:样品在DMEM中预置30 m后接种第3代的细胞,分别于30,60,120,240 min,1,3 ,7 d取出钛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纯钛表面的粗糙度和牙周韧带细胞在不同表面粗糙度的纯钛表面早期附着情况。 结果:①定量分析:4组粗糙度分别为:机械处理组(599.5±8.3) nm、硝酸处理组(406.5±4.6)nm、喷砂处理组(358.8±11.8)nm、综合处理组(8.7±2.0)nm,机械处理组高于硝酸处理组、喷砂处理组和综合处理组(P < 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1)。②定性分析: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早期附着的荧光观察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早期附着在纯钛表面的牙周韧带细胞增多,细胞增殖良好。但粗糙度大的钛表面,细胞附着较少,粗糙度小的钛表面,细胞附着较致密些。 结论:钛表面粗糙度越小,牙周韧带细胞早期附着越多,有利于细胞黏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49.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对肠道非致病抗原的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过程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调节性T细胞(Treg)有抑制自身免疫的功能,是维持肠道免疫稳态的重要因素.Treg功能紊乱致免疫耐受被打破可能是导致人类IBD的原因之一.此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Treg在IBD的发病机制中的研...  相似文献   
50.
背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是嗜淋巴细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的体外潜在抑制因子,可阻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侵入人体的通路。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相关等位基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3’A在我国南方畲族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探讨畲族人未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的基因水平的可能原因。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赣南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对象:于1995-01/12从畲族主要居住地江西省铅山县、福建省宁德地区和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随机选择3代均为畲族的186名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的无关个体作为观察对象。方法:随机采集血样186份,提取基因组DNA。经PCR-RFLP分析,计算基因突变频率;并对群体分布和性别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中国畲族人群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基因型构成。结果:186人的数据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3’A频率为19.6%,群体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性别之问无差异。结论:南方畲族人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3'A基因突变可能延缓艾滋病的发病进程,这一发现对于我国南方畲族人的艾滋病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