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源于鼻眶或前颅底肿瘤常破坏前颅底结构,造成颅内外沟通,难以仅靠单一颅内或颅外入路予以全切,且切除肿瘤后重建颅底困难,易导致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最近文献资料统计该区域手术并发症趋向降低,主要得益于临床经验积累,现代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有效抗生素及改良术式,颅底重建技术的应用。作者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0月,对27例侵犯鼻筛蝶眶及前颅底沟通瘤采用经额鼻筛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重建缺损前颅底,效果满意。现将手术入路和钛网颅底重建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总结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经验.方法: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57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在我院应用神经内窥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57例中,2例因术中出血放弃,55例(96.5%)造瘘成功,随访3~60个月,平均17.5个月,症状明显缓解48例(87.3%),无改变或缓解不明显5例(9.1%),恶化4例(7.3%);共6例(10.5%)改V-P分流术治疗.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安全可靠,可作为梗阻性脑积水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3.
癌-睾丸抗原基因NY-SAR-35在人脑膜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颅内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2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完全栓塞22例,大部分栓塞10例。1例死亡,并发动脉瘤破裂3例、脑血管痉挛6例、缺血性卒中4例、4例再次栓塞后痊愈。结论 早期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大脑中动脉瘤的适应证、手术入路要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32例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31例行动脉瘤夹闭,l例行动脉瘤包裹术.出院时GOS评判良好28例,差3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1例患者3-36个月,恢复正常23例,轻残6例,重残2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成功治疗破裂大脑中动脉瘤的保证.  相似文献   
56.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预后差,生存率低.近年来,以利用癌睾丸(cancer-testis,CT)抗原作为靶抗原行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而OY-TES-1是CT抗原家族中的一员.本研究拟了解OY-TES-1在脑胶质瘤中的mRNA表达及其抗体出现情况,探讨将OY-TES-1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及辅助诊断的可能性.方法:收集51例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及配套血清,107例健康人血清.通过RT-PGR,从mRNA水平研究OY-TES-1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及健康人血清OY-TES-1抗体;同时对OY-TES-1 mRNA的表达及血清抗体出现的临床意义做初步分析.结果:在脑胶质瘤患者中OY-TES-1 mRNA阳性率为80.4%(41/51),血清OY-TES-1抗体阳性率为15.7%(8/51),健康人血清则为阴性.OY-TES-1 mRNA的表达和血清抗体的出现均与脑胶质瘤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肿瘤大小等临床指标无关.结论:OY-TES-1在脑胶质瘤中存在较高的表达,并能引起部分患者的体液免疫反应,有望作为胶质瘤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相似文献   
57.
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ICA)动脉瘤非常罕见,发病率在颅内动脉瘤中不足1%,远端动脉瘤更少见,约占0.1%[1],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资料 患者,男,57岁,头痛头晕10 d,加重伴意识障碍、四肢抽搐1 d于2008年9月13日入院.院外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意识模糊,GCS评分12分,颈抵抗,克氏征(+),四肢肌力Ⅳ级.入院后3 d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示:左侧AICA远端近内听孔处动脉襻发出一个3 mm×3 mm的类圆形动脉瘤,窄颈,顶部朝向外侧(图1).诊断:左侧AICA远端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Ⅲ级.  相似文献   
58.
脑室出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目前国内外对脑室出血的手术方式多样,应用改良双腔套管持续冲洗引流的治疗方法未见有报道.我科2004年1月~2008年1月通过应用改良双腔套管持续冲洗引流的方法对32例脑室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并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脑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脑内病变手术43例,对神经导航系统定位的准确性和辅助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脑内病变手术的过程中,寻找病灶的成功率为100%(43/43),病灶的全切率达到69.77%(30/43)。术后除1例患者出现短暂偏瘫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可提高脑内病灶的全切率,同时可减少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在12例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前,采用CT或MRI无间隙扫描,输入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注册。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实时定位中线结构、蝶窦前壁、鞍底确定入路,定位海绵窦、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以防止损伤,术后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12例平均坐标误差(2.13±0.94)mm,靶点定位误差〈2 mm。手术时间70~90 min,平均85 min。12例垂体腺瘤全切9例,次全切除3例。一过性尿量增多2例,脑脊液鼻漏1例。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2例均于术后3~6个月复查头颅增强MRI,1例垂体腺瘤残瘤增大,行γ刀治疗。结论 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准确,安全,便捷,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