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377篇 |
免费 | 1372篇 |
国内免费 | 78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0篇 |
儿科学 | 280篇 |
妇产科学 | 151篇 |
基础医学 | 1376篇 |
口腔科学 | 192篇 |
临床医学 | 4000篇 |
内科学 | 2122篇 |
皮肤病学 | 184篇 |
神经病学 | 767篇 |
特种医学 | 107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996篇 |
综合类 | 8057篇 |
预防医学 | 3246篇 |
眼科学 | 423篇 |
药学 | 3000篇 |
45篇 | |
中国医学 | 2788篇 |
肿瘤学 | 7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3篇 |
2023年 | 454篇 |
2022年 | 594篇 |
2021年 | 737篇 |
2020年 | 617篇 |
2019年 | 547篇 |
2018年 | 495篇 |
2017年 | 367篇 |
2016年 | 439篇 |
2015年 | 482篇 |
2014年 | 1355篇 |
2013年 | 1143篇 |
2012年 | 1395篇 |
2011年 | 1411篇 |
2010年 | 1444篇 |
2009年 | 1580篇 |
2008年 | 1438篇 |
2007年 | 1437篇 |
2006年 | 1355篇 |
2005年 | 1319篇 |
2004年 | 1317篇 |
2003年 | 1114篇 |
2002年 | 966篇 |
2001年 | 853篇 |
2000年 | 904篇 |
1999年 | 776篇 |
1998年 | 726篇 |
1997年 | 702篇 |
1996年 | 769篇 |
1995年 | 571篇 |
1994年 | 506篇 |
1993年 | 367篇 |
1992年 | 383篇 |
1991年 | 337篇 |
1990年 | 264篇 |
1989年 | 232篇 |
1988年 | 157篇 |
1987年 | 132篇 |
1986年 | 116篇 |
1985年 | 93篇 |
1984年 | 72篇 |
1983年 | 76篇 |
1982年 | 64篇 |
1981年 | 46篇 |
1980年 | 29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9篇 |
1965年 | 12篇 |
1964年 | 8篇 |
1959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用径向压缩的超声弹性成像逆问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弹性成像在前列腺的应用以及血管弹性成像中,组织压缩的方向是沿径向的.本文利用极坐标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提出一种有限元迭代的方法,进行组织弹性模量分布的重建,即弹性成像逆问题的求解.采用扇形组织模型和环形组织模型两种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别用来模拟超声弹性成像在前列腺中的应用情形和血管弹性成像的情形.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2.
148例新生儿眼结膜炎与产妇阴道病原感染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自然分娩产妇产道细菌性感染(不包括衣原体)对于新生儿眼结膜炎的发病影响,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止婴幼儿视力损害。方法对148例新生儿眼结膜炎患者作结膜囊渗出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培养结果将患儿分为A组:培养阴性(无菌生长)组,B组:培养阳性组(有菌生长),同时相应将A组、B组患儿母亲分为产妇A组和产妇B组,作阴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检查相对照。结果产妇A组检出病原菌者5例(17.2%),清洁度正常,未检出病原菌及滴虫者24例(82.8%)。患儿B组检出淋病奈瑟氏菌13株(10.9%),其它各属菌株106株(89.1%)。产妇B组涂片见有白细胞内外革兰阴性双球菌者11例(9.2%);其它病原菌及念珠菌、滴虫感染者76例(63.9%),清洁度正常,未检出病原菌及滴虫者32例(26.9%)。产妇A组产道感染阳性率17.2%,B组阳性率73.1%,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新生儿眼结膜炎与产妇产道感染有密切相关性,应加强对妊娠中晚期孕妇的生殖道感染防治,减少新生儿经产道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规治疗组和加用纳洛酮治疗组,以探讨纳洛酮能否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12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加用纳洛酮治疗组,比较其在中毒程度、治愈、死亡、阿托品中毒、反跳、中间综合征等方面的区别。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治疗组治疗中毒昏迷清醒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清醒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加用纳洛酮可明显降低病死率,缩短中毒患者清醒时间,并减少阿托品中毒发生。从而提示纳洛酮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校园网和广东省专业信息资源库平台,构建“热带医学专业信息资源库”。对试题库、动画库、专家库、powerpoint教学资源库等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思考,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结合PCA泵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n=30),第一组(A组)术后包括膝关节后关节囊和前侧切口周围组织浸润注射罗哌卡因,结合静脉PCA泵镇痛;第二组(B组)术后仅在前侧切口周围组织浸润注射罗哌卡因,而不注射后关节囊,结合静脉PCA泵镇痛。第三组(C组)术后仅采用静脉PCA泵镇痛。分别在术后2、12、24、48、72小时,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水平。结果术后2、12、24、48、72小时A、B、C组评分分别为2.0,2.1,4.9;2.7,2.6,5.5;3.5,3.4,4.6;2.4,2.5,3.8;1.4,1.4,2.8。A组和B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评分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罗哌卡因和静脉PCA泵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后关节囊可不注射,镇痛效果优于单用PCA泵。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了解90后高中生应激源的情况,以及其与应对方式及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大五人格问卷》对28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①高中生对应激源感知的得分相差很大(Xmax=122,Xmin=30,(x)=19.96),从高到低依次是:学习压力、受惩罚、人际关系、健康适应、其他和丧失;②应激源的感知程度与人格特质的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都有显著地负相关(r=-0.12,-0.24,-0.13;P<0.01);③应对方式与人格特质存在显著的相关,并对人格特质有一定的影响(P<0.001).结论 高中生应激源的感知程度和应对方式对他们人格特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小分子药物维生素C(VC)对CD4+效应记忆性T细胞(TEM)体外扩增的影响从而改善过继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正常人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将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细胞培养。实验组加入VC后,通过细胞计数仪和流式细胞仪对2组细胞中TEM的扩增情况进行检测。结果:(1) 在CD4+ T细胞体外扩增实验中,VC对CD4+ T细胞的总数无显著影响。(2) VC使TEM在CD4+ T细胞中的比例显著升高,100 mg/L为扩增的最佳浓度。(3) 在CD4+ T细胞扩增的第10天检测其中TEM的细胞数量,对照组TEM的数量为(1.22±0.15)×106,实验组TEM的数量为(3.56±0.35)×106 ,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C可有效地促进CD4+ TEM的体外扩增,为过继免疫治疗提供简单、安全及有效的体外扩增方法。 相似文献
998.
999.
背景:文献报道,从骨髓与脐带中分离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仍保持干细胞的特性,并在多种细胞因子的“鸡尾酒式”诱导下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
目的:进一步验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正常人肝细胞共培养体系下是否可分化为肝细胞并探讨其分化方法。
方法:采用贴壁法,从脐带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人肝细胞LO2细胞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建立共培养体系,不添加外源诱导因子,分别于第7,14,21天,通过RT-PCR 法检测肝细胞特异标志物甲胎蛋白、白蛋白、人细胞角蛋白19 mRNA的表达,糖原染色进行功能鉴定。
结果与结论:从人脐带中可分离得到贴壁生长的间充质干细胞,其中CD29+细胞比例为96.02%,CD105+细胞比例为96.6%,CD34-细胞比例为99.65%,CD105+CD29+双阳性细胞比例为94.84%。与LO2细胞共培养后第7天仅有甲胎蛋白阳性表达;第14天表达白蛋白、人细胞角蛋白19,第21天时,LO2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未出现甲胎蛋白表达;人细胞角蛋白19和白蛋白的表达比第14天略有增强。共培养21 d后,糖原染色呈阳性。结果证实,无需额外添加外源诱导因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人正常肝细胞共培养的微环境中,向正常肝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容量或压力超负荷患者心肌肥大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方法: 本项研究心肌肥大病人32例, 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 容量超负荷组(VG)均系16例风心病二尖瓣闭锁不全伴狭窄的人工瓣膜置换术病人的左室肥大心肌, 平均年龄28±5(24~50)岁; 压力超负荷组(PG)系16例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或三联征病人的右室肥大心肌, 平均年龄14±6(5~23)岁; 正常的左、右心室心肌(NG)各5例, 平均年龄22±4(18~28)岁; 均系无心脏疾病的意外死亡者.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结合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VG和PG心肌肥大病人的心室乳头肌组织中bFGF、 TGFβ1的mRNA及其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与正常人心室乳头肌组织对照: 以HE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分别检查肌细胞肥大和基质胶原Ⅰ、Ⅲ型变化情况. 结果: (1) 心肌纤维增粗、体积增大、排列紊乱, 细胞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 尤其Ⅲ型胶原增加更突出; (2) VG或PG病人的心肌肥大中bFGF和TGFβ1的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 结论: (1) 容量或压力超负荷导致心肌重构(remodeling). 病理组织学研究的结果表明, 无论容量或压力超负荷均引起心肌细胞肥大, 即体积增加和细胞排列方向改变; 细胞间质胶原纤维, 尤其以Ⅲ型胶原纤维增加更明显, 这就是心肌对血液动力学超负荷的适应性重构. (2) bFGF和TGFβ1在心肌重构中的作用在血液动力学超负荷情况下, bFGF以自分泌及/或旁分泌方式, 亦可以通过胞内分泌的方式核转位直接发挥其基因调控作用, 最终导致心肌细胞肥大; TGFβ1是成纤维细胞的强效趋化因子, 能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对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合成, 同时对新合成基质的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从而使胶原纤维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