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烧伤血清对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微管吸吮技术测量了烧伤血清刺激后24h内中性粒细胞(PMN)与内皮细胞(EC)粘附力的变化,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务血清作用下介导PMN-E 的主要3个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以探讨PMN-EC粘附力的分子基础,发现PMN在烧伤血清刺激后与正常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间粘附力迅速上升,于1h达到饱和点,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无血清因素参与下血管内皮细胞(Vasvular endothelial cell,EC)与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rides,LPS)的结合特点。方法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内毒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labelled LPS,FITC-LPS)与EC的结合情况,并提取荧光标记内毒素与内皮细胞结合后细胞膜性成分观察其中的荧光物质强度。结果 EC与FITC-LPS的结合存在浓度依赖性,结合的荧光主要集中于细胞浆,尤其是胞浆近核周区,核仁也可染色,结合的内毒素同细胞膜性成分关系密切。结论 EC可与LPS直接结合,并可能进入细胞内部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3.
Thermal stress can inhibit proliferation of ECV304 cel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hermal stress on proliferation of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 and explore its significance.Methods:Changes of VECs prolife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with ^3H-TdR incorporation method after ECV304 was treated at 43℃ for 2 hours, while expressions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 ,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1(ID1),and P16 and P21 proteins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tting.Results:The effect of inhibition of VECs growth after thermal stress was detected by ^3H-TdR incorporation experiment.Western blotting showed ICAM-1 ,a marker of activated endothelial cells, was increased markedly after thermal stress.Expression of ID1 protein declined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expressions of its downstream gens, P16 and P21 following the thermal stress.Conclusions:Thermal stress could strongly activate VECs and inhibit proliferation of VECs through ID1, thus down regulating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 P16 and P21,which might be an essential pathway for recovery of VECs after thermal stress.  相似文献   
24.
免疫细胞化学 (Immunocytochemistry ,ICC) ,或称免疫组织化学 ,其主要原理是用标记的抗体 (或抗原 )对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 (或抗体 )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检测 ,经过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之后 ,用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该技术在信号转导研究中具有一些其它技术所不可替代的优势现主要介绍该技术在转录因子 (Transcriptionfactors ,TFs)激活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特点。1 材料与方法1 1 细胞株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 3 0 4购自ATCC公司。加入含 10 %胎牛血清的…  相似文献   
25.
王晓平  罗向东 《海南医学》2013,24(18):2752-2754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1例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我院体检的3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51例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治愈组、好转组和加重/死亡组,分析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加重/死亡组比较,治愈组和好转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血清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临床颅内感染诊断和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黄斑区内界膜(ILM)剥除联合38G套管针应用治疗黄斑区视网膜下全氟萘烷残留的疗效。
  方法:选取来自厦门眼科中心2008-01/2013-10期间的29例29眼视网膜复位良好、但黄斑区视网膜下全氟萘烷残留的患者,分为A组、B组。 A组14例14眼,取出硅油后,直接以38 G套管针吸除黄斑区视网膜下全氟萘烷液体,术闭填充过滤空气。 B组15例15眼,取出硅油后,染色并完整剥除黄斑区ILM,范围约4PD,以38G套管针吸除黄斑区视网膜下全氟萘烷液体,术闭填充过滤空气。所有病例如在术后1 wk复查OCT发现黄斑裂孔形成者,均再行气液交换,填充16% C3 F8气体。观察两组病例术后4,8,24 wk最佳矫正视力( BCVA )变化,复查OCT观察黄斑区视网膜下全氟萘烷液体有无残留、有无黄斑裂孔形成及黄斑区形态变化等。
  结果:两组术后 4, 8, 24 wk 的 BCVA 均有提高, B 组的BCVA提高值优于A组( P<0.05)。 A 组术后24 wk 有7例(50%)黄斑裂孔形成,黄斑区无全氟萘烷残留。 B组术后24 wk 1例(7%)黄斑裂孔形成,黄斑区无全氟萘烷残留。
  结论:黄斑区内界膜剥除联合38 G套管针应用治疗黄斑区视网膜下全氟萘烷残留的方法可以彻底吸除黄斑区视网膜下全氟萘烷,较少出现黄斑裂孔,该方法安全、有效、微创,有效保护了黄斑区视功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微小核糖核酸-183-5 p(miR-183-5 p)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PCa患者117例作为PCa组,同期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65例为BPH组.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样本组织中miR-1...  相似文献   
28.
目的获得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ola1)表达蛋白并对其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从人ECV-304细胞中扩增出eola1基因开放阅读框,构建重组质粒,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裂解细菌抽提蛋白,目的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Western免疫印迹鉴定.结果测序鉴定eola1开放阅读框成功插入PET-46-EK/LIC质粒;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人eola1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其分子质量约20×103,Western blot验证出目的蛋白特异表达.结论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能够成功获得目的蛋白,为下一步制备eola1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9.
贾思远  罗向东  齐洁  苏踊跃  陈渝 《广东医学》2004,25(10):1121-1122
目的 筛选成人肺组织文库中与分化抑制因子Id1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 构建重组诱饵质粒pHybLex/Zeo -Id1,转化入酵母细胞EGY4 8/pSH18- 34,检测重组质粒有无非特异激活报告基因作用 ;通过筛选成人肺组织文库 ,获取真阳性文库质粒 ,进行测序和同源性比较 ,获得真阳性克隆。结果 经测序证实 ,重组诱饵质粒pHybLex/Zeo-Id1构建成功 ;将重组诱饵质粒转化入酵母细胞EGY4 8/pSH18- 34中 ,经检测无非特异激活报告基因功能。通过对文库进行筛选 ,获得一个真阳性克隆 ,通过测序和同源性比较证实该阳性克隆与酪氨酸蛋白激酶Fyn高度同源 (36 0 / 36 0 )。结论 作者首次发现Id1与Fyn在酵母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究巩膜外加压联合不放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抽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来本院就医的7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目标对象,对7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35例患者应用巩膜外加压联合放液手术治疗,实验组35例患者应用巩膜外加压联合不放液手术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力恢复、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3%,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视力提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比6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31.43%比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为88.57%,实验组为9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巩膜外加压联合不放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较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