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验证β-巯基乙醇、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2在锦州医学院外科实验室完成。①选取清洁级1月龄SD大鼠30只,全骨髓培养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②取第3代骨髓基质细胞,以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消化后,计数细胞量,描绘细胞增殖曲线。③取第3~5代骨髓基质细胞,接近70%~80%融合后,分为3组:β-巯基乙醇诱导组:加入含1mmol/Lβ-巯基乙醇的无血清培养基预诱导24h后,去除预诱导液,再加入含5mmol/Lβ-巯基乙醇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5h;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组: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进行预诱导24h后,去除预诱导剂,磷酸盐缓冲液洗涤3次,再加入含神经生长因子50μg/L无血清培养基诱导24h;阴性对照组:仅加等量无血清培养基。观察各组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④免疫组化法检测诱导后各组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相关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和分化率。结果:①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曲线:培养第1~4天为潜伏期,此后细胞增殖加速并进入对数生长期,第9天达到高峰,以后细胞增值速度减慢,进人平台期。骨髓基质细胞倍增时间约为32h。②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后的形态学观察结果:β-巯基乙醇诱导组经β-巯基乙醇诱导1h,细胞形态即发生改变,胞体收缩成球形或锥形,折光性增强,部分细胞周围有光晕,有较多长突起。5h后,神经元样细胞明显增多,可形成神经网络状结构,但是死亡细胞逐渐增多;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组形态学变化出现较迟,在12h才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表现为胞体变大,有类似轴突和树突的细长突起。24h表现更为明显,部分细胞间也可见网络状排列,细胞死亡现象不明显;阴性对照组无明显的形态学改变,仍为长梭形细胞。③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测定结果:β-巯基乙醇诱导组、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组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相关蛋白表达均为阳性,表现为胞体和突起被染成棕黄色,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呈阴性;阴性对照组无阳性结果出现。β-巯基乙醇诱导组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相关蛋白分化率分别为(71.2±3.8)%和(64.1±2.7)%,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组分别为(46.2±2.5)%和(42.9±1.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5.205)。结论:β-巯基乙醇、神经生长因子均可成功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掌握本地区腹泻患者中副溶血弧菌的构成,了解该菌流行季节及血清型的变迁趋势。方法采集在西乡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 588份,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585株副溶血弧菌感染年龄段、流行季节及血清学进行分析。结果副溶血弧菌是本地区的主要致病菌,阳性率以10~20岁年龄组最高,10岁以下的年龄组最低,且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32,P〈0.001)。副溶血弧菌的发病率在秋季达高峰,血清型以03:K6为主。结论副溶血弧菌是本地区的主要病原菌,以03:K6血清型为主,3年均以秋季高发,易感人群以青壮年为主。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手术方法及减压的范围。方法翼点入路开颅手术治疗22例颅脑损伤并神经损伤患者,术中磨除骨性视神经管的1/2,切开视神经鞘膜,总腱环及镰状韧带,视神经充分减压。视力评价标准:黑朦、感光、眼前手动、眼前指数和能见标字视力表符号5个级别,术后视力提高2个级别以上者为有效。结果术后3~6个月随访,有效率为81.8%。结论翼点入路手术减压治疗视神经损伤具有较好的效果,术后视力恢复程度与手术时间、手术方法有关,亦与其原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
颅底中央部位置深在,毗邻结构重要,该区的侵袭性病变往往使多结构受累,手术难度较大.经额入路治疗该区病变存在着术野角度倾斜、显露有限、需牵拉额叶等问题.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我们在该入路的基础上,通过切除部分眶上缘、眶顶及筛窦,来降低手术视角,更好地暴露颅底中央部的结构,即扩大经额入路.本研究对该入路可能涉及的颅底中央部结构进行了显微解剖学研究,以期为该手术入路提供直观的形态学基础和详尽的解剖学参数,以此来提高病变的全切率,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1].  相似文献   
35.
O.5%的碘伏是一种新型的无毒消毒剂,在外科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我院自2000年6月~2007年5月7年共收治32例烧伤患者,均应用O.5%的碘伏进行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2例烧伤病人中,男26例、女5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56岁,平均26岁。烧伤部位:四肢烧伤19例、胸背部烧伤10例、头面部烧伤3例。  相似文献   
36.
罗俊生  黄龙  郑定容  周伟 《中国热带医学》2006,6(4):719-719,724
目的探讨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健康者、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结果检测组与对照组比较PLT、MPV、PCT具有差异显著性(P〈0.01),PDW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肾小球肾炎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临床研究肾小球肾炎并发症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索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治疗效果的新途径。方法:用人参皂甙(ginsenoside,GS)与白细胞介素2(IL-2)协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制成GS-LAK细胞,用MTT法测定其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BT325)的杀伤活性,并与LAK细胞相比较。结果:效应细胞GS-LAK在增殖数量和杀伤恶性脑胶质瘤细胞活性等方面均优于LAK细胞,且IL-2用量减少。结论:采用GS-LAK细胞,可提高效应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为恶性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总结Dyna-CT在穿刺卵圆孔,确定球囊位置及形态,进而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经皮微球囊压迫术中使用Dyna-CT进行三维重建治疗20例三叉神经痛的病例资料,在穿刺时确定穿刺针与卵圆孔的关系及角度,在压迫时确定球囊的位置、形态,测定体积,并进行随访.结果 穿刺针在正位与中线成角15.17°~35.48°,平均25.28°,侧位与Reid基线成角37.46°~ 53.18°,平均46.09°.球囊的体积为568.2 ~891.4 mm3,平均766.1 mm3.20例术后症状均完全缓解,4例出现咬肌无力合并面部轻度痛觉减退.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3个月,所有病例无复发,术后并发症消失.结论 Dyna-CT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术能够不依赖患者体位,方便地观察卵圆孔,确定穿刺方向,准确地对穿刺针方向及深度进行调整,立体全面地观察及测定穿刺针的角度、球囊的位置、形态和容量,从而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提高人脑胶质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效果 ,探索治疗脑胶质瘤的新途径。方法 用人参皂甙 (GS)、抗CD3单抗 (CD3 )和 IL-2共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诱导、扩增新型抗胶质瘤效应细胞 GS-CD3 AK细胞 ,并与 CD3 AK细胞在某些生物学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 两组效应细胞增殖曲线均于第 6天达高峰 ,峰值可见 GS-CD3 AK细胞 >CD3 AK细胞 (P <0 .0 5 ) ;GS-CD3 AK细胞扩增倍数明显高于 CD3 AK细胞 (P <0 .0 5 ) ;两组效应细胞于培养的第 6天所测得的杀伤恶性脑胶质瘤细胞 BT3 2 5活性可见 GS-CD3 AK细胞 >CD3 AK细胞 (P <0 .0 5 )。结论 GS、CD3和 IL-2具有协同增强作用 ,使 GS-CD3 AK细胞成为较 CD3 AK细胞增殖能力、杀伤活性更强的免疫效应细胞 ,且 IL-2用量减少 ,为胶质瘤的过继免疫治疗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0.
扩大经蝶手术入路相关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详尽了解扩大经蝶入路到达颅底中央部手术相关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参数。方法15例颅骨干标本,进行骨性结构的观察和测量;15例尸头,显微镜下模拟手术入路,对涉及的结构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测量和拍照。结果扩大经蝶手术入路可以通过适当去除后组筛窦、鞍结节和蝶骨平台,显示额叶底部、视交叉前池、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前交通动脉;通过切开海绵窦内侧壁可以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通过去除鞍背和蝶窦后壁,打开中上斜坡硬膜,可以显示桥脑、基底动脉及分支、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等结构。结论颅底中央部位置深在,组织关系复杂,血管神经丰富,毗邻结构重要。扩大经蝶入路可通过良好的视角显露鞍前、鞍旁及斜坡等颅底中央部的显微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