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建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动物模型。方法:3.5月龄Sprague 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模型组予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mg/kg,每周2次,连续9周;对照组予肌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每周测一次体重。于9周结束时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定大鼠活体整体骨密度和离体股骨的骨密度;股骨切片镜下观察骨小梁变化。结果:①模型组死亡率(40%)较对照组(10%)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雌性大鼠死亡为2/10,雄性大鼠死亡为6/10,雌雄死亡率之比为1∶3。②大鼠活体整体骨密度和离体股骨的骨密度变化一致,模型组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股骨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见骨小梁变细、稀疏、断裂、排列紊乱。结论: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mg/kg,每周2次,共9周,可成功建立GIOP大鼠模型,测定活体整体和离体股骨的骨密度可用于评价GIOP模型。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终末期肾病维持血液透析 (MHD) 2 7例 (MHD组 )及健康对照组 (C组 ) 30例 ,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清瘦素 ,同时检测空腹胰岛素 (FINS)、空腹血糖 (FBS)、体重指数 (BMI)及肾功能等指标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作为胰岛素抵抗指标 ,分析瘦素与各项参数的关系。结果 :MHD组 FINS、FBS、Hom a- IR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ISI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校正 BMI差异后 ,MHD组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瘦素与 BMI、FINS、Homa- IR呈明显正相关 (P均 <0 .0 1) ,瘦素与 ISI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但控制 BMI、FINS的影响后 ,瘦素与 Homa- IR及 ISI均无明显相关关系 (P>0 .0 5 )。结论 :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可能是通过对体脂和胰岛素的影响而间接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人肾上腺皮质癌裸鼠腹腔种植转移模型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1×10^6/mL体外培养的人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悬液接种于10只裸鼠腹腔内,分别于接种后第2、3周随机处死3只裸鼠,余下裸鼠于第4周全部处死取材。动态观察裸鼠体内成瘤及组织浸润转移情况,对肿瘤组织和可疑转移脏器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Ki67的表达。结果:10只裸鼠接种第8天于接种部位成瘤率100%,接种后3、4周裸鼠腹腔内均可见到转移瘤结节,以肠系膜最为显著,转移率均为100%,第4周时可见到2只裸鼠肾转移,1只裸鼠胰腺转移。镜下发现受侵犯的肠系膜淋巴结大部分被破坏,受累的肾、胰腺组织有明显肿瘤细胞浸润。SW-13细胞在体内外均高表达Ki67。结论:成功构建人肾上腺皮质癌裸鼠腹腔种植转移模型,为深入研究肾上腺皮质癌浸润转移机制及防治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了解广西成人BMI(体重指数)异常的影响因素,掌握广西成人肥胖的流行状况,为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西的东、西、南、北、中部地区的城市和农村≥18岁常住人口开展糖尿病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取其中有身高、体重、腰围等完整资料的18岁以上的34 737人列入本次分析.结果 广西成人超...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 观察天麦消渴片联合安诺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天麦消渴组、安诺仪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4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天麦消渴组加服天麦消渴片,安诺仪组加用安诺治疗仪治疗,联合组给予天麦消渴片联合安诺治疗仪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估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量化评分(CSS)、尺神经、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 治疗12周后,仅天麦消渴组、联合治疗组的HOMA-IR均低于治疗前,HOMA-β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天麦消渴组、联合治疗组的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HOMA-IR低于天麦消渴组,HOMA-β高于天麦消渴组(P<0.05).治疗后天麦消渴组、安诺仪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67.5%、90.0%、25.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3组(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外的三组患者的尺神经、腓神经的MNCV、SNCV均快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尺神经及腓神经MNCV、SNCV均快于天麦消渴组、安诺仪组(P<0.05).结论 天麦消渴片联合安诺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好于单用天麦消渴片或安诺治疗仪.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不同病变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Ki-6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病变(腺癌14例、腺瘤26例、皮质增生9例)患者FHIT、Ki-67及PCNA的表达.结果 FHIT在肾上腺皮质增生表达最高,腺瘤次之,腺癌最低(分别为100.00%、96.15%、42.86%);Ki-67与PCNA在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表达最高,腺瘤次之,皮质增生最低(分别为85.71%、7.69%、0和100.00%、96.15%、77.78%).FHIT、Ki-67及PCNA在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病变中的表达两两相关,其中FHIT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r=-0.718,P=0.00),FHIT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r=-0.449,P=0.001),Ki-67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387,P=0.006).联合检测FHIT、Ki67及PCNA结果显示,腺癌表现为FHIT阴性或弱阳性、Ki-67强阳性、PCNA强阳性;腺瘤表现为FHIT阳性、Ki-67阳性、PCNA阳性;皮质增生表现为FHIT强阳性、Ki-67阴性、PCNA阴性.结论 联合检测FHIT、Ki-67及PCNA对肾上腺皮质腺癌、腺瘤及增生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与病理,以期提高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8例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与病理表现.结果:68例中皮质醇瘤31例(45%),醛固酮瘤24例(35%),无功能瘤13例(20%),均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分型:腺瘤60例(88%),腺癌8例(12%).术后随访,除1例皮质瘤死亡外,余效果良好.结论: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肿瘤和体积大(直径大于6 cm)的肿瘤应积极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0.
背景: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仅能减轻雌激素的不良反应,而且能增强疗效,越来越引起关注。 目的:验证雌孕激素联合对去卵巢雌性SD大鼠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作用。 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仅行开关术;其余各组大鼠双侧卵巢切除。雌二醇组和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术后给予17β–雌二醇10 μg/(kg•d) 灌饲,左炔诺孕酮组和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术后给予18-甲左炔诺孕酮60 μg/(kg•d)灌饲,假手术组和卵巢切除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饲。实验12周后处死大鼠。采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全身骨密度,截取第4腰椎进行骨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的测量,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 结果与结论:卵巢切除组和左炔诺孕酮组全身骨密度、股骨质量低于假手术组、雌二醇组和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 (P < 0.05),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和雌二醇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卵巢切除组和左炔诺孕酮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下降(P < 0.05),骨小梁分离度增加(P < 0.05),骨矿化沉积率、骨表面积骨形成率、骨体积骨形成率和骨组织体积骨形成率增加(P < 0.05)。与卵巢切除组相比,雌二醇组和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上升(P < 0.05),骨小梁分离度降低(P < 0.05),骨表面积骨形成率和骨体积骨形成率降低(P < 0.05)。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和雌二醇组上述指标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果证实,17β-雌二醇和左炔诺孕酮联合应用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转换率,且无明显抑制骨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