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7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的对40名经过听觉言语功能训练(简称语训)的聋儿与正常儿童的声时进行比较,寻找出评价呼吸训练效果以及发声训练效果的依据,为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提供参考。方法40名聋儿,按男女分为两组,每组20名,又按年龄分为4岁组(语训前组)和7岁组(语训后组),每组10名。50名来自普通幼儿园的健康无喉病的正常儿童,男女各25名,各按年龄分为4岁组和7岁组,其中4岁组每组11名,7岁组每组14名。让90名被测者练习深呼吸后发/a/音,直至不能出声为止,练习数次后用秒表计其每次发声的最长时间,每个人测试三次,取其中的最长者为声时参数。结果语训前聋儿的声时男性为6.76±1.13s,女性为7.80±1.24s,语训后聋儿的声时男性为8.62±2.01s,女性为9.67±1.33s,正常儿童4岁组声时男性为9.30±1.27s,女性为8.65±2.31s,7岁组声时男性为11.32±1.51s,女性为14.50±2.07s。结论聋儿的声时与正常儿童声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语训前后聋儿声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声训练或呼吸训练对提高聋儿的声时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玩具及其它电子产品进入到更多的家庭中,儿童很容易接触到各种电池.不少儿童误食或将其塞入鼻腔、耳道,而电池异物相对于其它异物更易引起相应部位的皮肤黏膜损伤,特别是鼻腔、食道黏膜的损伤,容易引起鼻中隔穿孔、食道炎甚至食道穿孔.电池异物易引起严重危害,但国内对其早期诊断的方法少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26例鼻腔电池异物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婴幼儿1 000Hz和226Hz探测音声导抗的一致性及准确性,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方法将1 306例(2 612耳)婴幼儿按年龄分为13组:0~、1~、2~、3~、4~、5~、6~、7~、8~、9~、10~、11~、12~24月龄组。使用美国GSI 33Ⅱ型中耳分析仪对各组行1 000Hz和226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比较两者结果,分析其一致性,并比较不同年龄段婴幼儿1 000Hz和226Hz探测音声导抗的正常图形比例,了解1 000Hz和226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评估不同年龄段婴幼儿中耳功能的准确性。结果 1 306例(2 612耳)中,ABR、DPOAE均正常且不伴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644例(1 208耳)中,各月龄段婴幼儿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正常比例均较高,小于10月龄各组1 000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正常比例亦较高,与同月龄段各组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正常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0月龄及以上组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的正常比例明显高于1000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P<0.05)。1 306例(2 612耳)中,小于6月龄和大于10月龄段婴幼儿的1 000Hz和226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结果一致性低,在6~10月龄段两者的一致性较高,达87.5%~92.74%。结论用声导抗评估婴幼儿中耳功能时,<6月龄婴幼儿应使用1 000Hz探测音,6~10月龄婴幼儿或许1 000Hz和226Hz探测音均可选用,而≥10月龄的婴幼儿宜选用226Hz探测音。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伴Ⅱ一Ⅲ度气管狭窄的治疗作用。方法在无气管切开的情况下,对4例伴呼吸困难的声门下血管瘤婴幼儿,采用气管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将血管瘤体减容,术后151服普萘洛尔直至血管瘤消失。结果通过此手术治疗,4例患者的气管内堵塞迅速改善,自然病程缩短。术后结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3~6个月,血管瘤消失。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可用于治疗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是治疗声门下血管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5.
6岁以内小儿鼓室压与静态声顺值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6岁小儿中耳鼓室压和静态声顺值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将≤6岁小儿302例(567耳),依据不同的年龄段分为5组,分别检测其中耳鼓室压和静态声顺值,并统计其分布比例。结果:各组的鼓室压分布以+50~-50 daPa区间的比例最大。静态声顺值以3个月内的婴儿为最大(平均达到0.71 ml),3个月~3岁呈渐减趋势,3岁以后则逐渐增加,至6岁仅为1岁左右时的水平。结论:6岁以内小儿的鼓室压和静态声顺值与年龄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考虑这一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报告两个家系隐性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一家系三代4人发病,均为男性,系为X连锁隐性遗传性感音性耳聋;另一家系三代3人发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此两种类型隐性遗传性聋的家系,临床上较为罕见,为此对其发病特点及其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7.
在广东地区,由于生活及饮食习惯的不同,喉异物的发病率明显较其它地区高且异物的种类多样化。本文总结近年我科收治的31例婴幼儿喉异物病例,借以探讨广东地区婴幼儿喉异物临床上的某些特点。1 临床资料我院1994~1997年收治的小儿呼吸道异物中,有完整资料的113例,其中喉异物31例(27.43%)。该组喉异物患儿年龄4~26(平均10.9)个月。其中1岁以内者21例(67.74%)。喉异物以动物骨碎片为主,其中鱼骨11例,猪骨7例,鸭骨2例,蛇骨、鹅骨及青蛙骨各1例,占喉异物总数的74.2%;其它如…  相似文献   
98.
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客观测听评估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评估低龄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蜗性及蜗后病变的临床听力学特点及其与中枢性神经系统病变的关系;并对比观察不同客观测听技术的特征.方法选取1998~2000年间资料完整的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共310例(500耳),年龄1个月~6岁,平均年龄24.23个月.根据神经康复科的专科评估,分为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听力障碍组和不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听力障碍组;前者又根据中枢性病变的病理特征及发病特征分为核黄疸-脑瘫、外部性脑积水和其它中枢性病变3小组.设立同年龄段对照组60例(104耳).每一组组员同时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s,DPOAE),对比观察不同组别间ABR波V阈值及DPOAE各自的特点、同一组间不同ABR波V阈值耳DPOAE的变化特征.结果①低龄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中伴随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比例高(41%).②伴随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儿中,核黄疸-脑瘫常导致严重的蜗后性听力损失,耳蜗功能也轻度受累;外部性脑积水仅导致轻度蜗后听力损失;其它以大脑皮层受累为主的中枢性病变一般不累及耳蜗功能.③蜗性听力损失者,ABR波V阈值达60dBnHL时,DPOAE幅值明显下降;达70dBnHL以上者,DPOAE幅值严重下降或消失.结论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常伴有中枢性神经系统病变,并表现出听力障碍特征的多样性.因此,在临床上需进行跨学科多手段的综合评估,才能作出客观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9.
儿童chirp听性脑干反应与行为测听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chirp信号作为声刺激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观察chirp ABR阈值与行为测听的相关性,探讨chirp ABR作为儿童临床客观听力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9月佛山市听觉语言康复中心的听力障碍儿童和广州市儿童医院听力门诊的正常听力儿童共22例(共35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行为测听和chirp ABR测试,并对chirp ABR反应阈和行为测听阈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22例接受测试儿童中男14例,女8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8岁.纳入研究的35耳中,正常听力6耳,听力损失轻度2耳、中度4耳、重度10耳、极重度13耳.行为测听0.5、1、2、4 kHz平均听阈与chirp ABR阈值,0.5 kHz听阈与L-chirp ABR阈值,1~4kHz平均听阈与U-chirp ABR阈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0.900及0.930,P值均<0.05.结论 chirp ABR作为一种客观测听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儿童的听力水平,有希望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0.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听性脑干反应的应用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患儿鼓膜置管术前、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的变化,探讨ABR测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10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行鼓膜置管术前进行ABR测试,其中有30例(60耳) 术后再次行ABR测试,并与50例(100耳)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另外将该30例(60耳)患儿根据鼓室分泌物黏稠度分两组,分泌物黏稠组16例(32耳),分泌物稀薄组14例(28耳),将两组ABR波Ⅴ阈值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0例(10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术前ABR波Ⅴ阈值及波Ⅰ潜伏期均正常者占13%,漏诊率为13%;波Ⅴ阈值正常占41%,轻度异常52%,中度异常7%;波Ⅰ潜伏期正常19%,72%波Ⅰ潜伏期延长,9%出现波Ⅰ缺失.术前OME组患儿的ABR波Ⅰ、Ⅲ、Ⅴ各波潜伏期比正常儿童延长,阈值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Ⅰ-Ⅲ、Ⅰ-Ⅴ波间期缩短,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ABR波Ⅴ阈值及波Ⅰ潜伏期均正常者占46.7%;波Ⅴ阈值正常占70.5%,轻度异常29.5%;波Ⅰ引出率100%,潜伏期正常占50.2%;OME组中术前、术后ABR各波潜伏期、波Ⅴ阈值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波波间期比较无差异,术后听力有明显改善,但与正常组比较部分患儿波Ⅴ阈值仍高,波Ⅰ、Ⅲ潜伏期仍延长,Ⅰ-Ⅲ、Ⅰ-Ⅴ波间期缩短(P<0.05);分泌物黏稠组波Ⅴ阈值较稀薄组高.结论 单用ABR作为诊断OME的依据是有欠缺的,但大部分患儿可以通过该检查进行听力损失的评估,以了解鼓膜置管术后的听力状况及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