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本文分析手术和病理证实76例78个听神经瘤的MRI表现,其中2例为内听道内微小听神经瘤,11例作静脉注射Gd-DTPA后MRI成象。下列特征有助于听神经瘤诊断:(1)肿瘤以第Ⅶ、Ⅷ神经束为中心生长,病侧Ⅶ、Ⅷ神经束明显增粗,与肿瘤无明确分界;(2)T_1加权图象肿瘤呈低信号或低等混合信号,T_2加权图象呈高信号或高等混合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对诊断微小听神经瘤常甚有效。  相似文献   
122.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MRI的表现及特征。材料和方法 :分析 193例资料完整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 ,其中听神经瘤 135例 ,三叉神经瘤为 30例 ,脑膜瘤 12例 ,胆脂瘤 4例 ,蛛网膜囊肿 2例 ,动脉瘤 1例 ,血管母细胞瘤 4例 ,脉络丛乳头状瘤 3例 ,海绵状血管瘤 1例 ,转移瘤 1例。结果 :桥小脑角区肿瘤中 ,脑外肿瘤 95 .3% ,脑内肿瘤 4.7% ;良性肿瘤占 98.4% ,恶性肿瘤占 1.6%。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的前三位肿瘤分别为听神经瘤 69.9% ,三叉神经瘤 15 .5 % ,脑膜瘤 6.2 % ,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MRI表现 ,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10 0 %、96.4%。结论 :MRI是检查桥小角区肿瘤的首选方法 ,对桥小脑角区肿瘤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3.
脑肿瘤磁共振弥散与灌注成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肿瘤磁共振弥散加权与灌注加权成像的相关性,提高脑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2001年6月~2005年3月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并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100例脑肿瘤患者的弥散加权与灌注加权图像资料,对肿瘤感兴趣区的DWI与rCBV图的信号强度、ADC与QrCBV及rMTT值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 100例脑肿瘤中,33例为良性肿瘤,67例为恶性肿瘤.在DWI图上,90.9%的良性肿瘤呈高或等信号,65.7%的恶性肿瘤呈低信号.在rCBV图上,84.8%的良性肿瘤和79.1%的恶性肿瘤呈低信号,两者血流灌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肿瘤的ADC平均值明显低于恶性肿瘤,差异有显著性(t=1.641,P<0.05);但前者的QrCBV平均值和rMTT平均值明显高于后者,两者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t=0.726,t=1.114,P<0.05).良性脑肿瘤弥散与血流灌注呈反相关,而恶性肿瘤则呈正相关.良恶性肿瘤间的弥散和血流灌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根据脑良恶性肿瘤间的磁共振弥散和血流灌注的相关性和显著性差异,可以推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助于脑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4.
靶向磁性纳米粒子诊断胰腺癌活体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螯合单克隆抗体的超顺磁性氧化铁诊断胰腺癌荷瘤裸小鼠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胰腺癌荷瘤裸小鼠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超顺磁性氧化铁、单克降抗体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行MRI检查,计算MRI T2WI信号下降程度.同时肿瘤组织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普鲁士蓝染色,以及VEGF免疫组化检测,分析MRI强化形式和肿瘤组织病理HE染色、Fe染色以及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注射螯合单克隆抗体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的裸小鼠肿瘤MRI T2WI信号下降比无抗体螯合组明显.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氧化铁纳米粒子多数分布在肿瘤细胞核内.肿瘤细胞凋亡区的蓝色铁颗粒分布多于肿瘤细胞高密度区,而在完全坏死无结构区几乎没有蓝色铁颗粒显示.氧化铁纳米粒子在肿瘤内分布和肿瘤组织的VEGF高表达相一致.结论:螫合单克隆抗体的超顺磁性氧化铁可作为荷瘤裸小鼠胰腺癌MRI靶向对比剂.氧化铁纳米粒子在肿瘤内分布和肿瘤组织的血管通透性以及肿瘤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25.
徐容  缪飞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1):1482-1484
综述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包括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及血氧水平依赖的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在星形细胞瘤、转移瘤、脑膜瘤边缘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6.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PV)16E7蛋白的HaCaT细胞株.方法利用PCR及酶切技术扩增出CaSki细胞中HPV16E7基因并定向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PV16E7.将重组质粒转染入HaCaT细胞,经G418筛选稳定表达HPV16E7蛋白的细胞株并予以鉴定.结果经酶切、测序鉴定构建pcDNA3.1(+)-HPV16E7成功.RT-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检测到HPV16E7mRNA表达的特异性297 bp条带;Western印迹可检测到E7蛋白稳定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出稳定表达HPV16E7蛋白的HaCaT细胞株.  相似文献   
127.
缺血性卒中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系指脑血管病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导致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所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亦称脑血管意外。其临床表现为短暂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与体征,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其中67%~80%患者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的康复与脑组织存活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应于高危因素、缺血和出血等可逆性神经功能损伤出现之前明确诊断并及时处理。近年来,CT和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三维图像和原始图显示胰胆管的限度和在胆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ERCP、CT和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并行MRCP检查的267例胆道疾病的MR图像资料,按判断难易度I~Ⅲ级的标准,对MRCP三维图和原始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267例胆道疾病的胆管树的三维图和原始图均显像良好,边界清晰。其中胆总管结石MRCP三维图和原始图I级难易度分别为57/193(29.53%),147/193(76.17%)和Ⅲ级难易度分别为92/193(47.6%),7/193(3.63%)及胆管炎症MRCP三维图和原始图I级难易度分别为3/12(25%),7/12(58.33%),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胆总管囊肿、胆管癌、胰头癌、壶腹癌、转移癌的MRCP三维图和原始图I~Ⅲ级难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重视MRCP原始图像的分析,对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行上气道动态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后处理技术测量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咽腔大小形态改变特点,分析判断阻塞位点,探讨其在指导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4例OSAHS患者及12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在平静呼吸、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及闭口堵鼻(Müller)吸气状态下进行上气道CT连续扫描,测量不同时相下各咽部截面积,判断阻塞位点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OSAHS患者咽部气道面积小于对照组,其中尤以腭后区及舌后区截面积减小程度显著;病情程度不同患者腭后区面积在平静呼吸和吸气末状态下存在显著差异;腭后区平静呼吸和吸气末时的截面积与呼吸紊乱指数(AHI)呈负相关,舌后区吸气末截面积与颈围呈负相关。结论 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上气道动态扫描并辅以形态测量可有效判断OSAHS患者上气道咽腔狭窄情况,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疾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0.
颅内血管延长扩张症的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和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3D-SCTA)对颅内血管延长扩张症(ICAD)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例ICAD患者进行3D-SCTA检查,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5-70岁,平均51.2岁。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表面遮蔽法(SSD)和虚拟内镜法(VE)3种方式重建三维图像。结果:ICAD的3D-SCTA表现:⑴部位:椎动脉2例,基底动脉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⑵范围:最长者自椎动脉管颅底段达基底动脉起始部,约50mm,最短者约20mm。⑶形态: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呈螺旋状盘绕,2例椎动脉呈梭形膨大,另2例为管状增粗并大幅度蜿蜒扭曲;⑷钙化:病变血管钙化2例,其中1例呈多发性斑片状分布,另1 例为单发小片状钙化。结论: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是一项无创、快速、简便的影像学方法。将三维CT血管成像与横断位像源CT表现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螺旋CT检查对ICAD的定位、定性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