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5篇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方法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肝至门脉造影同时行股动脉穿刺肝动脉置管造影。依据肿瘤所属肝动脉、门静脉分支的范围,数目及血流情况选择适当化疗药物和栓塞剂进行治疗。结果手术后1个月复查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碘油沉积大部分良好。4例患者正准备接受二期手术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出现。8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2周后好转。结论肝动脉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肝脏实性占位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脏实性占位病变尤其是≤ 3cm的小肝癌应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 Medison- 880 0及 Toshiba- 35 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 3.5 MHz,对 16 8个肝脏实性占位病变进行检查 ,并与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所得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6 8个肝脏实性占位病变中 ,肝细胞肝癌和肝转移癌占 72 % (12 1/ 16 8) ;32个≤ 3cm肝脏占位病变中 ,肝细胞肝癌和肝转移癌占 5 3% (17/ 32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高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 ,对病灶性质存有异议时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肝切除联合术中热消融治疗肝硬化背景下多灶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接受肝切除联合术中热消融治疗肝硬化背景下多灶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63例患者共切除病灶85个,病灶平均最大直径(4.66±3.82)cm,热消融治疗病灶146个,病灶平均最大直径(1.48±0.66)cm。146个病灶完全消融率达100%(146/146),局部复发率4.11%(6/146)。患者1、2、3、4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4.82%、31.28%、12.03%、6.02%;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51%、56.83%、45.20%。未出现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肝切除相关严重并发症8例(8/63,12.70%)。未出现热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切除联合术中热消融治疗肝硬化背景下多灶性肝癌安全、有效,扩大了肝切除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比增强CT(CECT)在诊断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占位患者的影像和病理资料,总结肝外胆管癌(ECC)超声造影的增强表现,比较CEUS和CECT对ECC的诊断效能。结果 64例患者中,胆管癌61例,良性病变3例。病灶位于肝门部49例,胆总管中下段15例。胆管癌CEUS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53例(86.9%),等增强6例(9.8%),低增强2例(3.3%),延迟期均呈低增强。CEUS与CECT对肝外胆管占位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1%及85.9%(P0.05),CEUS与CECT诊断胆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1%、66.7%与86.9%、66.7%。结论 CEUS可以动态反映ECC内部的血流灌注情况,对EC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成为ECC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探讨乙肝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的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遴选敏感预测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彩色多普勒指标。方法肝硬化组80例,对照组30例,均经内镜检查,将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测定门静脉主干(PV)、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及胃左静脉(LGV)四条静脉血管内径(D,cm)、平均血流速度(V,cm/min),血流量(Q,ml/min)。结果 1.肝硬化组VPV、VSV、VSMV较对照组明显减低、VLGV的流速较对照组明显增快,DPV、DSV、DSMV、DLGV较对照组增宽,Qsv、Qpv、QLGV、QSMV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肝硬化组Qsv/Qpv为54.5%,高于对照组的30.3%。2.随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DPV逐渐增加、VPV逐渐下降、DLGV、VLGV、QLGV均明显增加,重度组均可见"红色征",其中(++)者为92.3%(36/39)。3.对照组LGV血流均呈向肝型,在肝硬化组中可见向肝、离肝、双向三种血流方向,肝硬化组中81.25%为离肝型血流,5%为双向型血流,13.75%为向肝型血流,其中重度组的离肝型血流比例高达94.9%。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时PV、SV、SMV及LGV的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的改变,可作为判断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敏感、无创性诊断指标,其中LGV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判断重度食道静脉曲张方面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6.
冷循环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2月至2002年2月,应用冷循环电极射频消融治疗(RFA)23例肝脏肿瘤,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16例,女7例;年龄44~78岁,平均61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穿刺病理学确诊,共43个结节,最大直径2.50~12.00cm,中位数为4.25cm。原发性肝癌20例(共33个结节),转移性肝癌3例(共10个结节),分别为结肠癌术后10个月1例,直肠癌术后15个月1例,胃平滑肌肉瘤术后34个月1例。患者一般状态尚好,2例B超提示少量腹水。原发性肝癌20例中肝功能ChildA级…  相似文献   
27.
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及B超引导穿刺的广泛应用,细菌性肝脓肿的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目前,全身抗生素使用联合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已成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措施。现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60例行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姑息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 2005年1~12月,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穿刺肝左叶胆管46例,肝右叶胆管36例,同时穿刺6例.减黄3 d后,经引流管行常规胆道造影,30例维持原PTCD外引流,6例改为内外引流,40例置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并维持PTCD外引流,其中5例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同时置入,2例因导丝通过狭窄段困难,于3 d后重试,成功置入支架.结果 1例因胆道大出血于术后8 d死亡,余75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有39例下降明显,33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例仍呈上升趋势.7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在皮肤瘙痒、厌食、皮肤黄疸及尿液颜色方面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甚至加重.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有6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06年4月,有54例患者死亡,排除因术后严重并发症短期死亡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6个月,单纯PTCD患者为5.8个月,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为9.5个月.结论 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安全性高,可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对于无手术机会且未合并肝细胞性黄疸的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减黄手段.在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两方面,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均优于单纯PTCD患者.  相似文献   
29.
储洪博  经翔  时锐  宋建章 《天津医药》2000,28(7):435-436
胸腹多发伤是涉及胸、腹腔脏器与膈肌的严重损伤,病理生理变化快速而复杂,临床上应加强早期救治。从1982年至1999年我们共收治胸腹多发伤65例,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中男53例,女12例。年龄14~72岁,其中20~40岁47例占72.3%。受伤原因:车祸26例,锐器伤24例,枪弹伤4例,挤压伤6例,坠落伤5例。其中闭合性损伤36例,开放性损伤29例。受伤至入院时间最短10分,最长32小时,其中56例在1~5小时入院。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患者热消融治疗后早期进展对总生存期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热消融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29例患者。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期。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热消融治疗后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共329例患者,根据肿瘤进展时间分为1年内进展组、2年内进展组及2年内未进展组。3组患者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8.2%、40.7%和22.0%(1年内进展组);98.0%、83.6%和50.2%(2年内进展组);99.5%、97.2%和75.2%(2年内未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整体:χ2=142.0,组1 vs组2:χ2=19.58,组2 vs组3:χ2=15.04,P均<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个数、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和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ALBI分级、肿瘤个数、AFP及ALP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1年内进展的患者总生存期较差。 结论早期进展与肝细胞癌患者局部热消融后长期预后相关,随着治疗后肿瘤进展时间缩短,患者预后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