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0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30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13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922篇
内科学   322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32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1388篇
预防医学   591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625篇
  2篇
中国医学   551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通过扶正剔邪搜络方治疗肺纤维化大鼠,观察不同时相大鼠肺功能与血清指标关系,探究其作用机制及适宜疗程。方法将12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激素组,每组32只。使用气管内推注博莱霉素以建立肺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24 h,中药组使用扶正剔邪搜络方,0.74 g/(kg·d),激素组使用泼尼松,5 m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使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在用药后第7、14、28、45 d时,分别观察每组肺吸气阻力(Ri)、顺应性(Cl)、用力肺活量(FVC)、吸气阻力(Ri)、呼出气量为25%~75%肺活量时平均流量(FEF25%-75%)变化、第0.2秒末呼出容积(Fev0.2)。结果 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14 d时FVC、FEF25%-75%、Cl显著性升高(P<0.01),28,45 d时Fev0.2、Ri、FEF25%-75%、C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Ⅲ型胶原14、45 d中药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3)中药组Smad3、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西药组,Smad7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西药组。结论扶正剔邪搜络方可改善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其作用机制为调节Smad蛋白及降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来延缓肺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研究扶正剔邪搜络方对肺纤维化大鼠不同时相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扶正剔邪搜络组、泼尼松组,每组32只.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0.25 ml/100g)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24h后,扶正剔邪搜络组给予扶正剔邪搜络方0.74g/(kg·d),泼尼松组给予5 m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第7、14、28、45天,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结果及吸气阻力(Ri)、肺顺应性(Cl)、用力肺活量(FVC)、第0.2秒末呼出容积(FEV0.2)、呼出气量为25%~75%肺活量时平均流量(FEF25-75%)变化. 结果模型组第7天肺间质有不同程度炎症,第14天肺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第28天肺纤维区较14天增大、增多,第45天现“蜂窝肺”改变.扶正剔邪搜络组和泼尼松组肺泡炎与纤维化程度均轻于模型组.与模型组同时间比较,扶正剔邪搜络组第14天时Cl、FVC均明显升高(P<0.01),第28天时Ri、Cl、FVC、FEV0.2、FEF2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45天时Ri、Cl、FEV0.2、FEF2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泼尼松组同时间比较,扶正剔邪搜络组45天时Ri明显降低(P<0.01),CI明显升高(P<0.01).结论 扶正剔邪搜络方可改善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早期介入并维持一定疗程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3.
黄花蒿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因含有青蒿素(Arte misinin)而在药用植物中占有重要地位.青蒿素类药治疟效果明显,不仅是我国目前唯一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按西药标准研究开发的中药,也是我国仅有的两个被收入世界药典的中药之一.目前,WHO(世界卫生组织)对2004年的联合用药(ACTs)政策做了调整,确定了复方蒿甲醚等作为替代奎宁类的抗疟推荐用药,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对青蒿素的需求,就现阶段的技术而言,人工合成青蒿素尚不经济可行,仍然依靠从原植物中提取,蒿属几百种植物除黄花蒿外,尚未发现其它种含有青蒿素,蒿属乃至菊科植物中数以千计的各类化学成分,尚未发现青蒿素以外的成分具有抗疟作用.全世界70%的黄化蒿资源集中在我国,我国历来是青蒿素原料药品的最大供应者,随着青蒿素类药品用量的增加,野生黄花蒿植物资源已经极其匮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人工种植黄花蒿将成为近几年内中药材栽培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黄花蒿栽培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旨在推进其栽培研究进程,为开展人工种植黄花蒿药材基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槲寄生碱对人胰腺癌细胞PC-3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氮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终浓度的槲寄生碱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对不同浓度的槲寄生碱作用48h后的细胞进行凋亡及Bcl-2的表达检测。结果:槲寄生碱对PC-3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IC 50为8.64μg/mL。FCM检测后与对照组相比,加入槲寄生碱的PC-3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Bcl-2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槲寄生碱能够抑制人胰腺癌细胞PC-3的增殖,并能促进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干扰下调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5.
综合评分法优选牛膝盐炙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牛膝盐炙工艺,为中药饮片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四(34),以齐墩果酸、醇溶性浸出物、多糖为测定指标,考察食盐用量、炮制温度范围、闷润时间三个困素,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盐牛膝炮制工艺。结果:最佳工艺:A1B3C2.即食盐2g/100g,闷润4h,150℃—180℃炒至净干。结论:综合评分法优选出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能较好的保证炮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6.
本文采用PAGE和SDS-PAGE两种电泳方法,分别对天然熊胆、熊胆粉及其伪品牛胆、猪胆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在两种电泳图谱上均有明显差异,为熊胆及其伪品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7.
二至丸延缓皮肤组织衰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玉琴  周红梅 《河南中医》2005,25(10):28-30
目的:观察二至丸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抗皮肤衰老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同时给予二至丸,治疗42 d后,测定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羟脯氨酸含量及皮肤成纤维细胞数目.结果:二至丸低、中、高剂量均能明显升高亚急性衰老小鼠皮肤SOD活力,使其MDA含量明显下降,增加衰老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提高皮肤成纤维细胞数目.结论:二至丸能有效防止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皮肤衰老.  相似文献   
128.
三七种植业现状调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报道云南、广西、广东三省三七 Panax notoginseng栽培的环境、面积、栽培技术、单产及产业化发展情况,并对三产区三七种植业的现状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9.
老年性重型肝炎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重型肝炎临床症状重,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可以有效的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毒素,补充正常的血浆,加速肝细胞再生和肝脏代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0.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涉及科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重要问题。如不有效解决,将会限制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综合了世界各国目前生物安全的发展情况,着重分析了生物制品研究和生产中的生物安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