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6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5篇 |
妇产科学 | 169篇 |
基础医学 | 57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62篇 |
内科学 | 24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8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261篇 |
预防医学 | 161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75篇 |
中国医学 | 26篇 |
肿瘤学 | 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87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腹腔镜在妇产科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铁忠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6,25(2):96-98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打破了传统的手术理念,成为21世纪发展的趋势。近年腹腔镜在妇产科手术中已广泛应用,可施行子宫全切、附件切除、淋巴清扫等手术,具有使患者痛苦少、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现就腹腔镜在异位妊娠、卵巢肿瘤、输卵管吻合术和生殖系统异常等疾病的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42.
目的:观察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A)在体外对宫颈癌HeLa细胞抗凋亡基因bcl-2和mRNA转录、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宫颈癌HeLa细胞0,0.02,0.2,2,10μmol/L浓度GA处理24h,用annexin V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半定量PCR检测bcl-2、Hsp90 mRNA转录水平,用10μmol/L的GA处理HeLa细胞3、12、24、48h后,Western blot检测bcl-2、Hsp90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宫颈癌HeLa细胞经不同浓度的GA作用24h,细胞凋亡指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bcl-2 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降低,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GA对Hsp9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GA可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抗凋亡基因bcl-2的转录和表达,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943.
第二产程急诊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入路选择及娩头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分析第二产程急诊剖宫产子宫下段“U”形切口的入路选择及娩头力学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16例第二产程急诊剖宫产,采用子宫下段“U”形切口的娩头入路,另随机抽取80名健康医生分别测量屈指上托力(A)、屈腕上托力(B)、屈肘上托力(C),测3次以其平均值表示(-x±s)。比较三种力值大小及采用三种不同力学娩头的耗时及成功率。结果屈肘上托力明显大于屈指上托力(P<0.01)和屈腕上托力(P<0.01);采用屈肘上托力娩头平均耗时为(33.82±1.47)s,而屈指上托力及屈腕上托力分别耗时(66.81±7.63)s(P<0.001)和(48.61±5.32)s(P<0.001)。同时前者比后二者娩头成功率明显提高(100%,60%,38.71%,P<0.005)。结论第二产程急诊剖宫产子宫下段“U”形切口采用屈肘上托力娩头为最佳娩头方法,符合杠杆原理。 相似文献
944.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胚泡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入又称着床是指胚泡通过与子宫内膜的相互作用而埋入于宫内膜的过程。胚泡植入是建立妊娠的第一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妊娠的结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依赖性的蛋白水解酶,降解细胞外基质(ECM),与月经期内膜重塑、胚胎植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5.
946.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同比例对乳腺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不同比例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ER^+)及MDA-MB-231(E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一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1,IGF-1R)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比例的n-6/n.3PUFA(1~10)处理细胞,MTF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RT—PCR检测细胞IGF-1RmRNA表达变化;Westem blot检测IGF-1R蛋白在细胞膜的表达变化。结果单纯n-6PUFA和10:1n-6/n-3 PUFA能够明显促进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IGF-1 R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1);单纯n-3PUFA和1:1n-6/n-3PUFA则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并降低细胞IGF-1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1);但5:1n-6/n-3PUFA效果不明显(P〉0.05)。结论不同n-6/n-3PUFA构成能差异性调节乳腺癌细胞IGF-1R表达,其中单纯n-3PUFA和1:1n-6/n-3PUFA能明显降低其表达并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47.
CyclinD1在视黄醇类化合物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由细胞周期空入手探讨视典醇类化合物诱导骨髓干/祖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幼年小鼠骨髓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等实验方法,观察RA或retinol灌胃给药后对骨髓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以及周期调控蛋白cyclinD1尖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ATRA和retinol均可刺激骨髓有核细胞增殖活性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并诱导干/祖细胞向粒系分化及粒系的终末分化;骨髓细胞cy 相似文献
948.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是一种罕见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良性行为,但亦有部分出现复发和转移.PST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IT细胞较强的HPL染色阳性和肿瘤细胞特征性的超微结构改变.如何早期判断该病的良恶性及恶性PSTT的治疗方式和预后,引起较多关注,就PSTT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探讨胆固醇自稳失调对SP2 0骨髓瘤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以去脂血清 (LDS)和 或洛伐他汀 (LOV)处理SP2 0细胞 ,导致胆固醇自稳失调 ,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膜 ;以rmGM CSF和rmIL 4诱导获得小鼠骨髓细胞来源的DC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检测其功能 ;DC负载细胞膜抗原活化T细胞获得肿瘤特异性CTL ,MTT法检测其对SP2 0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 MLR结果表明DC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 ;与对照组膜抗原诱导的CTL相比 ,经胆固醇自稳失调处理的SP2 0细胞膜负载DC诱导的CTL的杀伤活性增强 ,尤以高效靶比 (2 0∶1)时细胞杀伤作用增强更为明显 ,CTL细胞毒性具有肿瘤特异性。结论 胆固醇自稳失调的SP2 0细胞膜负载DC致敏的CTL的细胞毒作用增强 ,并与胆固醇失调严重程度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50.
视黄酸对pRARE4-IFNα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视黄酸(RA)及其诱导的外源性α-干扰素(TFNα)抗肿瘤的协同效应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构建的含视黄酸反应元件(RARE)的IFNα表达载体(pRARE4-IFNα),转染肿瘤细胞后,使外源性IFNα基因的表达受RA的诱导。运用MTT比色法,流式仪分析和RT-PCR等技术方法,观察RA对pRARE4-IFNα转染和未转染的HL-60和MCF-7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IRF-1,STAT1和Fas抗原表达的改变。结果:pRARE4-IFNα转染和未转染的HL-60和MCF-7细胞经RA处理后,生长减慢,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G0期,细胞凋亡率增加,DNA片段化百分率升高,IRF-1和STAT1 mRNA水平明显增高,其中,以pARE4-IFNα转染细胞经RA处理后变化更明显,结论:RA及其诱导的外源性INFα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上调节IRF-1和STAT1基因表面可能是其主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